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將激光針灸應用於臨床,包括內、外、婦、兒、耳鼻喉、口腔、眼、皮膚、神經等科室約200多種疾病,並取得了壹定的療效。由於激光穴位療法無痛苦、無感染、無明顯禁忌癥,非常適合年老體弱者、兒童和針刺頭暈的患者。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高血壓、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肩關節周圍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胎位不正、產後尿瀦留等都是很好的適應癥。激光穴位麻醉用於拔牙、扁桃體手術、甲狀腺手術、疝修補術、胃切除術等已引起國內外誌願工作者的重視。
1928年,漢考克和諾特證明,對1例化膿性流產合並溶血性鏈球菌敗血癥的病人輸血進行紫外線照射,使病人轉危為安。1933 年,諾特將其應用於臨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58年,瑞士的韋爾利提出血源性氧化療法理論,開始將紫外線照射血液與吸氧相結合治療病人。這種治療方法可以釋放吸附在紅細胞表面的滲透性差的多糖蛋白和其他中性分子。它能增加紅細胞膜的彈性和通透性,恢復膜表面的正常電位狀態,從而改善血液粘稠度;還能提高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增強紅細胞的變形能力,提高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調節免疫功能等壹系列治療作用。受這種療法的啟發,前蘇聯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用氦氖激光代替紫外線進行體外血液輻射後回輸給患者,發現對人體外周血的免疫力和生化形態指標有明顯的效果,腫瘤患者的免疫力恢復到正常的65%-70%,對Ia類抗原的反應不產生任何反應。因此,它被認為是腫瘤患者術後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腫瘤轉移和復發的壹種新的免疫治療方法。
1984年,前蘇聯施瓦裏布將體外血光改為腦室內照射治療四肢閉塞性血管病,發現可明顯改善微循環障礙,療效顯著,且療效可維持半年之久,為低強度激光治療開辟了新途徑。1991年,王鐵丹教授在俄羅斯首次開展低強度氦氖激光血管內治療,並應用於臨床,特別是武警部隊。應用於臨床,特別是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利用該儀器成功地使壹名因腦外傷而對聲、光、電、針刺均無反應的患者奇跡般地恢復了思維、語言和行動功能,治愈出院,推動了這種療法在全國的推廣應用。實踐證明,該療法能改善血液粘稠度,提高紅細胞變性能力,改善微循環,提高紅細胞攜氧能力,調節機體免疫力,激活體內多種酶和激素,包括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泌乳素、性激素、甲狀腺素、激肽釋放酶等,可用於抗炎、抗感染、降血脂等臨床。
由於這種治療方法還需要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壹定的痛苦,而且只能在醫院治療,如何更好地讓這種治療方法走進千家萬戶,既有療效,又沒有副作用,而且安全方便。許多學者進行了研究。例如,1995 年,Cюч 認為,沿靜脈途徑照射皮膚的方法明顯優於靜脈照射血液。1996 年,王鐵丹教授提出 "換能器和換能器療法",並與於民生首次用靜脈穿刺換能器對鼻腔進行照射。1998年,長春物理研究所的孟繼武、任新光二人又提出了激光無損照射的新思路,他們證明軟組織對光的吸收主要來自血清蛋白和血紅蛋白等蛋白質,如用紅色激光作為治療譜線,可有10%以上的光通過針頭不必刺入血管而固定在肘靜脈皮膚表面,就可達到治療目的。天津某醫院用半導體激光對血管區進行體外照射,波長830nm,功率30mw,對鎖骨上靜脈血管區照射30min治療椎動脈頸椎關節病,治療有效率高達95.3%,而單純用藥組僅為70%,有明顯差異。
2008年,劉文等人在北京報道,兩組半導體激光對體表頸部(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其供血量占大腦供需血量的90%以上、通過這兩對大血管的血流量占全身血流量的18%左右)的血管進行治療,照射部位用頸托加以固定,為了更好地治療頸部斑塊,激光輸出是調頻的。為了更好地治療頸部斑塊,激光輸出的頻率調制在 5-2000Hz 之間,涵蓋了音頻和部分超聲波,可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性治療,當選擇 2000Hz 治療時,可用於頸部斑塊的靶向治療。這種治療方法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減少血小板聚集。
2002年,南京理工大學的羅曉森報道,用波長為650nm的半導體激光對成人手背部位(厚度為1mm)的靜脈壁(厚度為0.2mm)照射時,650nm激光對手背皮膚的透過率為20%,對靜脈壁的透過率為90%,因此,如果用10mw的半導體激光從皮膚外直接因此,如果用10mw的半導體激光從皮膚外直接照射手背皮下靜脈,如果手背設計為單點照射,進入靜脈的激光功率可在0~1.8mw 之間調節,如果設置兩個照射點,則進入靜脈的激光功率可在 0 至 3.6mw 之間直接調節。作者研究了皮膚厚度、靜脈厚度和透射率,得出了進入血液的激光劑量。
手背、腳背、肘關節中部和小腿外側的皮膚厚度分別為1.0毫米、1.0毫米、1.4毫米和2.2毫米,650納米激光對它們的透過率分別為20%、20%、12%和6%。手背皮下靜脈的厚度約為 0.2 毫米,相同波長激光的透過率為 90%。魏華江等人報道,632.8 毫米 He-Ne 激光對人體胃大網膜靜脈的透過率為 83.3%。鄭全奇等人的研究表明,632.8毫米氦氖激光對厚度為2.02毫米的黃種人下肢皮膚的透過率為9.1%,對厚度為1.65毫米的黃種人背部皮膚的透過率為13.8%。
根據魏華江等人的研究,動脈和靜脈對紅色激光的漫反射率和透射率有顯著差異,動脈對紅色激光的吸收系數明顯大於靜脈,但動脈對紅色激光的散射系數也明顯大於靜脈。
研究發現,鼻腔和口腔的血管網比較豐富,其中的血紅蛋白和血清蛋白能吸收更多的激光能量,臨床效果應該更好。深圳某醫院的肖學章在國內率先采用鼻腔內激光照射治療腦梗塞患者,並采用先進的觀察方法--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觀察腦血流和腦功能的變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鼻腔內的血管非常豐富,有動脈Ri氏叢和靜脈Koch氏叢,老年人還有吳氏靜脈叢,鼻黏膜血管深層的血液還可以不經過毛細血管而直接從小動脈血管進入小靜脈(動靜脈吻合),這種動靜脈吻合約占鼻黏膜血流量的60%。因此,有學者認為,鼻甲組織血流量相對多於肝臟、大腦和肌肉組織,而且鼻腔內的自律神經也非常豐富,不僅影響大腦的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還會通過迷走神經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此外,由於鼻腔的解剖結構,與蛛網膜存在某些潛在的微觀聯系。這種療法無需靜脈穿刺,治療安全可靠。半導體激光器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經濟耐用,適合社區和家庭應用,最適合康復期但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值得推廣。
另壹種無創半導體激光血氧儀,可將激光束引入患者口咽部進行照射,同時吸入純氧進行臨床治療。因為口腔黏膜也有密集的血管網、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和唾液分泌系統,在激光照射下可產生良性刺激,產生多種生物效應,吸入純氧可提高血氧含量,從而改善全身供血供氧狀況,有利於傷口愈合和恢復。
除了激光照射的變化,河南醫科大學張平教授成功地用綠色半導體激光器(波長532nm,功率0-16mW,連續可調)對14只狗進行血管內照射實驗,獲得其安全閾值(功率8mW,照射劑量81.如大於此閾值,會導致紅細胞脆性增加;如高於此閾值,則會導致紅細胞脆性增加,出現溶血現象;8mW以下,各項指標與氦氖激光相似;2mW以下,綠激光優於氦氖激光,尤其在紅細胞總數的上升和持續性方面效果更為突出。除安全閾值外,我們還檢測了血液流變學指標、紅細胞和白細胞計數、T淋巴細胞計數及T淋巴細胞非特異性酶的影響、對乳酸脫氫酶的影響、血漿脂質過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濃度的變化等,為臨床治療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對30例銀屑病患者和25例高脂血癥患者進行了1個療程(10次)的治療。對銀屑病的治療效果與氦氖激光照射效果大致相同(分別為95%和93%),而對高脂血癥的治療,在相同的lmW劑量下,綠光的治療效果遠遠優於紅光(分別為93%和40%)。
白求恩醫科大學還對兔子進行了同樣的綠光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試驗,功率為4-6毫瓦,每天壹次,每次120分鐘,連續5天。實驗證明,激光照射對家兔的各項免疫指標,如外周血淋巴細胞對有絲分裂原的增殖反應、巨噬細胞產生IL-1的活性、T淋巴細胞產生IL-2的活性等均無不良影響。兔子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率、微核率和血液流變學均無明顯變化,說明綠激光對血管內照射無明顯損傷。
2000年,Liu Ying等人報道了低強度半導體激光器在血管內的應用。報道,采用低強度半導體(650nm),輸出功率為9mW,將激光照射頭插入口腔照射咽後壁,每天照射壹次,每次30min,10次為壹個療程、結果顯示,激光照射可降低血液粘稠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還能激活患者的纖溶功能,如增強患者的t PA活性(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增加 FDP 含量(纖溶物質),降低 FBG[凝血因子 I(纖維蛋白原)]和 PAI(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D-D(D-二聚體)含量無明顯增加,以上均表明口腔咽後壁激光照射治療後纖維蛋白原和纖維蛋白降低、對曾經已經交聯的纖維蛋白或已經形成血栓的纖維蛋白沒有明顯的降解作用,其效果不如激光血管內照射,但可以消除靜脈穿刺的疼痛。這種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口腔黏膜內層有豐富的血管網,表面沒有角質細胞,口咽部有豐富的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和唾液分泌系統,激活了血液中有形或無形的成分、增加細胞內三磷酸腺苷的含量,改善紅細胞的聚集性、變形性和攜氧能力,提高血液粘稠度,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細菌感染。具有改善血液粘稠度、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細菌的作用。
另壹種激光量子血液療法,是利用兩種光,即He-Ne激光和紫外線同時在體外作用,起到活血、揮發三和增氧的作用,再回輸到患者體內,它在改善血液粘稠度和提高血液含氧量方面比激光照射血管要好。
總的來說,我國的激光照射血液治療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十分迅速,很快就走進了社區,走進了患者家庭。激光治療的波長、照射時間、激光輸出方式等也在研究和探索中。激光配合音樂療法、激光配合超聲波療法等的開發和臨床應用也已提上日程,以提高其綜合治療效果。
正如美國激光醫學專家瓦爾巴什特在《激光在醫學和生物學中的應用》壹書中所說:"激光的生物刺激作用可能是激光在醫學中壹種新型應用的標誌,這種應用比應用激光破壞和切割組織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