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貿易分為兩個時期,壹個是鴉片戰爭,另壹個是鴉片戰爭。18世紀後,西方殖民者非法輸入鴉片到中國,迫使中國承認鴉片進口貿易。
鴉片貿易是近代西方殖民者為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而進行的毒品貿易。鴉片是用罌粟的汁液制成的,俗稱大煙。起源於南歐和小亞細亞,後來傳播到阿拉伯、印度和東南亞。
唐朝時,少量鴉片流入入藥。從明朝開始,中國海關就把鴉片列為藥材項下的稅種。公元17世紀,鴉片從南洋傳入中國。鴉片含有大量麻醉毒素。壹旦上癮,就不容易放棄,會讓人無精打采,骨瘦如柴,甚至死亡。
鴉片的大量進口不僅使中國數百萬人染上了惡習,也給中國的社會經濟和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和損失。
19年30年代後期,中國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各個階級都反對鴉片進口,只有少數人從鴉片走私販運中獲利。
於是,道光十九年(1839),清政府派遣欽差大臣林則徐前往廣州,嚴令禁煙。但英國商人拒絕接受中國的規定,最終英國政府以遏制貿易、危害英籍為借口,發動了侵華鴉片戰爭。
擴展數據:
壹、鴉片戰爭後的影響: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壹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割讓香港島,賠款21萬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個港口通商,以及協議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壹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法相繼跟進,乘機主張特權,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誌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此後,中國遭受的苦難越來越多,中國人民面臨著更加復雜和曲折的鬥爭。
五口通商後,清朝的海關和稅率都被英國控制,關稅主權遭到破壞。對進口商品只征收5%的低稅率,大量外國商品在中國傾銷,無法保證中國國內工商業的發展。鴉片繼續販賣,白銀外流,銀價上漲,形勢更加嚴峻。
進口到中國的英國商品大量增加。1837年英國出口中國的商品總值為90多萬英鎊,到1845年已達239.4萬英鎊。隨著外國在中國的投資,壹批國內官僚、地主和商人受到刺激,開始投資於現代工業。
二、鴉片帶來的嚴重災難:
大量進口鴉片,造成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造成中國白銀嚴重短缺,銀貴錢賤,通貨膨脹,清廷財政枯竭,國庫空虛。
鴉片貿易嚴重敗壞了社會風俗,摧殘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了東南沿海地區工商業的蕭條和衰落。鴉片的毒害範圍很廣,從王公大臣到普通百姓,吸引的人越來越多,對中國人的身心健康有害。軍隊也使用鴉片,變得虛弱,失去戰鬥能力。
鴉片在中國是壹種流毒,吸食者與日俱增,嚴重損害了人民的身心。由於在鴉片上花了很多錢,人們越來越窮,社會購買力在萎縮。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鴉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