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PDCA循環?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實施、檢查和行動。
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按計劃進行計劃、實施和檢查實施效果,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到下壹個周期解決。這種工作方法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業管理的壹般規律。
PDCA循環的背景
PDCA循環是威廉·愛德華·戴明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主要是提供壹種簡單易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65438年至0950年,戴明赴日擔任行業講師和顧問,期間幫助整頓和建立了日本工業體系,塑造了風靡世界的日本企業管理模式。
他的主要目的是在持續改進的過程中運用PDCA循環來重建日本的工業,以便在不久的將來在世界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PDCA循環的特點: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相互促進,推動大循環。
PDCA循環中常用的七種QC工具
1,清單
檢查表就是用簡單的數據,通俗易懂的方式做成圖表或表格,必要時做上標記,做上統計,作為進壹步分析或檢查的工具。
2.柏拉圖
柏拉圖(Plato)又稱帕累托圖或排列圖,是壹種將每壹項產生的數據(如不良率、損失金額等)按照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系統分類並做出累計值的圖表來分析原因的QC技術。
3.分層方法
層次法是將數據和調查對象按設備、產品、方法進行分類,通過層層對比分析,找出真正的問題。它是壹種通過簡單直觀的分類方式來比較同行之間各種要素差異的方法。
4.特征因子圖
特征因素圖是壹種根據結果(特征)尋找原因(影響結果的因素)的QC方法。特征圖最早是由日本品控大師石川薰提出的,所以也叫石川圖。同時,因其形狀,又叫魚骨圖、魚骨圖。
5.散點圖
當兩組特征值或數據中的壹組發生變化時,就會影響到另壹組。這兩組特征值稱為相關性,圖形化表示它們之間關系的圖形就是散點圖。
6.檢查圖
控制圖是壹種分析和控制過程質量的方法。它是反映過程質量的有控制邊界的記錄圖,圖的縱軸代表產品質量特征值(或由質量特征值得到的某種統計量);
橫軸代表按時間順序提取的每個樣本號(從左到右);圖中有三條線:中線(標為CL)、控制上限(標為UCL)、控制下限(標為LCL)。圖中還有記錄點和記錄線。
7.柱狀圖
直方圖又稱質量分布圖,是以生產過程中收集的質量數據的分布為基礎,以組距為底,次數為高的壹系列相連的矩形矩陣圖。在質量管理中,我們可以根據圖形的分布來判斷和預測產品質量和不合格率。
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
1,P(計劃)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活動計劃的制定。
2、D(Do)實施,根據已知信息,設計具體方法、方案和平面布局;然後根據設計和布局,進行具體操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3、C(檢查)檢查、總結計劃實施的結果,分清孰對孰錯,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4、A(Act)處理,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肯定成功經驗並將其標準化;也要總結失敗的教訓,並加以重視。未解決的問題應提交到下壹個PDCA循環中解決。
PDCA循環的八個步驟
第壹步:分析現狀,發現問題;第二步:分析質量問題中的各種影響因素;第三步:分析影響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第四步:采取措施解決主要原因;
第五步:實施,按照行動計劃的要求去做;第六步:檢查,並將執行結果與目標進行比較;第七步:規範,總結經驗,制定標準;第八步:將未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移到下壹個PDCA循環中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