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秦漢時期集體創作的《神農本草經》,魏晉南北朝時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經集註》,唐朝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宋朝唐慎微著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明朝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清朝趙學敏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以及現代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中醫藥專家編纂的《中華本草》等。
1、《神農本草經》
相傳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壹時,作者亦非壹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壹次系統總結。
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2、《本草經集註》
本書***7卷,載藥730種,分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類,這是藥物分類的壹個進步,但每類之中仍分三品。又創“諸病通用藥”,如治風通用藥有防風、防已、秦艽、芎勞等,治黃疽通用藥有茵陳。櫃子、紫草等。
這對臨床選擇用藥,有很大的助益。對藥物的產地、采集時間。炮制、用量、服法、藥品真偽等與療效的關系,均有所論述。本書問世後有很大的影響,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書基礎上補充修訂而成的。
3、《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為明代著名本草學家、醫學家、博物學家李時珍所撰,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此書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明代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多方考證,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壹部藥物學巨著。
《本草綱目》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盡的中華醫藥學知識寶庫,素享“醫學之淵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譽。其涉及內容極為廣泛,如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以及歷史學等方面都有壹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說它是壹部有著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4、《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本草著作,壹名《唐本草》《英公本草》,54卷。唐·蘇敬等23人奉敕撰於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計有正文20卷,目錄1卷;《藥圖》25卷,目錄1卷;《圖經》7卷。正文實際載藥850種,較《本草經集註》新增114種。
此書以《本草經集註》為基礎,增補註文與新藥。又將原草木、蟲獸2類,析為草、木、禽獸、蟲魚4類,序例亦壹分為二。
5、《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31卷。北宋唐慎微約撰於紹聖四年至大觀二年(1097~1108年)。本書系將《嘉祐本草》、《本草圖經》兩書合壹,予以擴充調整編成。***載藥1748種。
藥物分類大體沿襲《新修本草》舊例,僅將禽獸部細分為人、獸、禽3部。各藥先出《本草圖經》藥圖,次載《嘉祐本草》正文及《本草圖經》解說文字,末附唐慎微續添藥物資料。
百度百科-神農本草經
百度百科-本草經集註
百度百科-本草綱目 (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時珍編著圖書)
百度百科-新修本草
百度百科-經史證類備急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