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血液腫瘤)的癥狀與治療2001 3月27日16:31中國婦幼網。
白血病(血癌)是壹種癌癥,即骨髓產生大量異常白細胞,而正常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產生較少。白血病細胞會滲入肝臟、脾臟和淋巴結。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發生在兒童身上的主要白血病類型。
有什麽癥狀?
面色蒼白。皮膚上出現粉紅色或紫紅色斑點。皮膚容易淤青無精打采,頸部、腋窩、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發燒,四肢骨關節疼痛。牙齦出血。
如果妳懷疑妳的孩子可能患有白血病,妳應該立即咨詢醫生。
醫生會怎麽做?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可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通常持續數周,異常的白血病細胞壹般可以被藥物殺死。這種情況應該持續到骨髓檢查沒有異常為止。此時,孩子的病情已經得到緩解,這就是所謂的緩解期。
第二階段又持續了兩年,孩子們接受了強化藥物治療。此時,藥物的重點是殺死所有仍然存在於體內的白血病細胞。
父母呢?
孩子們應該努力維持正常的生活。因為藥物治療可能會降低孩子對感染的抵抗力,所以要盡量避免感染病毒的人,比如水痘和麻疹患者。
治療後是什麽情況?
目前,60-70%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通過目前的治療已經完全康復。
疾病的起因
人類白血病的確切原因仍然未知。許多因素被認為與白血病的發病有關。病毒可能是主要因素。此外,還有遺傳因素、輻射、化學毒物或藥物。
某些染色體的異常與白血病的發生有直接關系。染色體斷裂和易位可移動和激活癌基因的位置,染色體中基因結構的改變可直接引起細胞突變,免疫功能的降低有利於白血病的發生。
(1)病毒
早已證明,C型RNA腫瘤病毒或逆轉錄病毒是小鼠、貓、牛、羊、靈長類等哺乳動物自發性白血病的病因。這種病毒可以通過內源性逆轉錄酶合成壹個RNA順序的DNA拷貝,即前病毒,插入宿主的染色體DNA中可以誘發惡性轉化。
腫瘤病毒攜帶病毒衍生的腫瘤基因(v-onc),大多數脊椎動物(包括人類細胞)都有與v-onc同源的基因,稱為腫瘤基因。V-onc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體內後,可使相鄰基因惡性化。逆轉錄病毒感染還可以激活源腫瘤基因,成為惡性轉化基因,導致靶細胞惡性轉化。即使進入體內的病毒基因不含v-onc,但如果基因的正常功能發生改變,也可能引發白血病。
人類白血病的病毒病因已經研究了幾十年,但到目前為止,只有成人T細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2)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與某些白血病的發病有關。在白血病患者中,8.1%有白血病家族史,而對照組只有0.5%。近親結婚人群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發病率比預期高30倍。壹些染色體畸變和斷裂的遺傳性疾病常伴有白血病的高發,如唐氏綜合征、先天性紅斑血管擴張癥(Bloom綜合征)和範可尼貧血。
50%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都有壹種特殊的掌紋,叫做雪梨線。白血病和HLA抗原類型有壹定的關系。例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常伴有HLA-A2和A9。說明遺傳因素與白血病的發病有壹定聯系,但對於大多數白血病來說,白血病畢竟不是遺傳病。
(3)輻射因素
電離輻射具有白血病效應,其效應與輻射劑量和輻射部位有關。壹次大劑量(1 ~ 9Gy)或多次小劑量均有白血病效應。
全身和輻射場的大劑量照射,尤其是骨髓,可導致骨髓和免疫,以致照射後數月仍可觀察到染色體斷裂和重組。輻射可導致雙鏈DNA的可逆斷裂,從而使細胞內致癌病毒復制和排泄。輻射可誘發急慢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細胞白血病,但未發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發病前常有骨髓抑制期,其潛伏期約為2 ~ 16年。
(4)化學因素
苯的白血病作用是肯定的。苯引起的急性白血病主要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紅系白血病。烷化劑和細胞毒藥物可引起繼發性白血病也是肯定的。大多數繼發性白血病發生在原始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和那些易於免疫缺陷的惡性腫瘤長期用烷化劑治療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化療後也容易繼發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