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黃連,唐代貢品,是傳統名貴中藥材。手工經營始於唐代,興盛於宋代,發展於元明,成為清代藥農的主要業務。清朝末年,李川建南土司,連農民朱廷槐都通過黃連聚集,壹次交易換得十兩銀子。
全市有15個鄉鎮辦事處,14個鄉鎮生產黃連。黃連的主要產地有建南、王瑩、中路、牟道、佛寶山。全市有110個村,970個村民小組,3萬多農民種植黃連。黃連常年保有面積65438+萬畝,年產量3000多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壹半以上。產業總收入5億元,其中3萬多戶連續養殖農戶年收入總和超過6543.8+0億元,戶均收入3300元,占藥農現金總收入的60%。利川黃連現有專業企業16家(含專業合作社),總資本5000萬元,總資產2億多元。湘蓮藥業是壹家中成藥生產企業,其“湘蓮”已被列為國家應急藥品儲備品種。
2010地理標誌集體商標“利川黃連”獲國家工商總局註冊。2010、20110,利川市建南鎮分別獲得“中國黃連第壹鎮”稱號,利川市獲得“中國生態黃連之鄉”稱號。
利川的水盾
利川蒓菜是指湖北省利川市所轄行政區域內出產的蒓菜。蒓菜是壹種珍貴的水生蔬菜,嫩芽和初生卷葉在水中食用,口感滑潤。同時,蒓菜的膠質中含有的葡甘露聚糖具有壹定的抗癌作用。利川蒓菜,因為其獨特的生長環境,在口感和膠質含量上都優於其他產品。2004年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地理標誌產品予以保護。
20世紀70年代,新西蘭著名傳教士艾黎先生在利川市首次發現野生蒓菜資源。1986年7月,日本高松株式會社社長高野先生來利川考察福寶山野生蒓菜資源,發現利川的蒓菜果膠豐富,芽厚,品質遠超西湖,受到高度贊賞。1987年3月,高松株式會社黑羽邦彥部長、工程師池內文雄先生來利川洽談蒓菜基地建設、加工及對日出口事宜。
團包山藥
團寶山藥,優質日本山藥品系,為藤本,皮薄肉白,氣味芳香,口感滑爽,咀嚼後無木質纖維殘留。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止瀉止瀉、化痰生津、潤皮毛”的功效。現代藥物營養學分析表明,利川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維生素、膽堿和礦物質微量元素,特別是粘蛋白,是壹種營養保健價值很高的綠色植物資源。
2007年,利川山藥成為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8年,利川山藥產地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認定為“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009年,利川山藥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2010,“龍川水鄉”品牌利川山藥獲國家有機轉換食品認證。同年,“龍川水鄉”品牌利川山藥入選上海世博會獨家產品,並在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成功簽約654.38美元+0.6萬。
白楊豆腐幹
利川的白楊壩出產壹種五香豆腐幹。這種豆腐幹薄如紙,色如檸檬,清香撲鼻,別具特色。其加工工藝不需要鹽、鹵水和石膏。將大豆磨成豆腐,倒入立方體模型中,壓縮,用文火幹燥,噴上香料。用這種方法做的豆腐幹在其他地方也有嘗試,沒有白楊豆腐幹的特點。原因是白洋壩有泉水,清涼甘甜,四季流轉。只有這泉水做的豆腐幹,色、香、味、形都是獨壹無二的。人們稱這種泉水為“神水”。相傳清朝康熙年間,當地官員進京,將白洋幹豆作為貢品,被朝廷賞賜為“深山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