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壹種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性傳播疾病。它幾乎可以侵犯全身所有器官,產生多種癥狀和體征。另壹方面,梅毒可以是無癥狀的,潛伏多年。梅毒主要通過性交傳播,也可通過胎盤傳給下壹代,產生胎兒梅毒。中醫“疥瘡”和“楊梅瘡”都屬於這種病的範疇。
臨床表現
1.梅毒的分期:根據傳播途徑的不同,梅毒可分為獲得性梅毒和先天性(胎兒)梅毒。獲得性梅毒分為早期梅毒(病期小於2年,包括壹期和二期梅毒)和晚期梅毒(病期大於2年,即三期梅毒)。先天性梅毒可分為早期先天性梅毒(2歲以下)和晚期先天性梅毒(2歲以上)。
2.壹期梅毒:主要癥狀為下疳,發生於不潔性交後2-4周,壹般為1。起初是無自覺癥狀的小紅斑,後來變成隆起的硬結,表面有糜爛或潰瘍,逐漸增大並明顯浸潤,有軟骨樣硬度。大小約1 cm,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整齊,瘡面平坦,分泌物含大量螺旋體,傳染性強。主要發生在外生殖器。下疳出現後幾天至1周,附近淋巴結(多為腹肌溝淋巴結)腫大,無疼痛、壓痛、化膿。
3.二期梅毒:出現下疳後6-8周左右發病。表現為二期梅毒疹,皮疹多種多樣,包括斑疹、丘疹、鱗屑疹等。,常為全身性、對稱性、微濕、缺乏自覺癥狀。手掌、腳底易見脫屑斑疹,可見粘膜白斑,外陰、肛門可出現扁平濕疣或濕丘疹,毛發可如昆蟲般脫落,淺表淋巴結腫大,全身稍有不適。此外,還會出現骨骼、眼睛、神經等損傷。這個時期傳染性很強。
4.三期梅毒:表現為皮膚、粘膜、骨骼出現結節性皮疹或牙齦腫脹(皮下小硬結,逐漸增大,在皮膚粘膜形成彌漫性斑塊,中心逐漸軟化產生潰瘍)。晚期心血管系統易受侵襲,主要包括單純主動脈、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主動脈瘤;少數情況下也可侵犯神經系統,主要包括腦脊液檢查異常、梅毒性腦膜炎、脊柱結核和麻痹性癡呆。
5.先天性梅毒:早期先天性梅毒以鼻炎、喉炎為特征,口腔內可有粘膜斑,皮膚表現可有多種形式,包括水皰-大皰性病變、斑丘疹、丘疹性鱗屑性病變、扁平濕疣等。口周圍可出現線狀破裂損傷,愈合後會成為特征性放射狀瘢痕。先天梅毒晚期的表現可分為兩組:壹是永久性印痕,為早期病變遺留,如前額隆起、馬刀柄、胡氏牙、桑牙鞍鼻、空腔周圍放射狀皸裂疤痕、鎖骨關節骨質肥大、視網膜等;二是仍為活動性損傷所致,包括實質性角膜炎、神經性耳聾、神經系統異常表現、腦脊液異常改變、肝脾腫大、鼻或腭牙齦腫脹、關節積液、骨膜炎、手指炎癥、皮膚黏膜損傷等。
診斷
1.梅毒病程長,癥狀復雜,可與許多其他疾病相似。所以需要根據病史、癥狀、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分析,才能做出診斷。
2.實驗室檢查包括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梅毒血清試驗和腦脊液檢查。
3.鑒別診斷應註意以下事項:是否有感染機會;梅毒疹的臨床特征:梅毒螺旋體檢查;參考血清反應;如有必要,進行活檢。
款待
1.西醫治療
(1)早期梅毒:普魯卡因青黴素G或芐星青黴素G,如果對青黴素過敏,可用紅黴素或四環素。
(2)晚期梅毒:普魯卡因青黴素或芐星青黴素c .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虹彩黴素或四環素。
(3)先天性梅毒:普魯卡因青黴素g,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
1.中醫治療:患者多為濕熱證和外感毒邪。
治療:涼血除濕,解毒驅梅。
藥方:可用土茯苓單味藥或土茯苓合劑水煎服。
預防和康復
1.加強梅毒防治知識的宣傳。
2.加強管理,嚴禁賣淫嫖娼。
3.早發現,早徹底治療,註意隔離,防止傳播。
4.婚前和產前檢查,並堅持梅毒血清試驗。、
5.嚴格選擇血源,所有獻血者都會做梅毒血清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