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其實妳並不了解癌癥 —— 《癌癥.新知》讀書筆記

其實妳並不了解癌癥 —— 《癌癥.新知》讀書筆記

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不斷提高,以及醫學的不斷發展,每個人似乎對於癌癥也不再陌生,然而,對於癌癥的認知很多人還停留在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前的認識上。似乎只要提到癌癥就和死亡劃上了等號。

首先,妳應該清楚的是,癌癥實際上是細胞的壹種突變,但是為什麽會發生突變呢?排除壹些特殊的情況(如:輻射)之外,發突變的主要因素是細胞的衰老。研究表明,細胞分配的次數和周期相乘就是人的自然壽命。科學家海爾弗利將胎兒的細胞放在培育液中壹次又壹次地分裂,壹次又壹次的繁殖。細胞分裂到50代的時候,細胞就死亡啦。他又在大量的實驗數據資料之上,提出根據細胞分裂次數來推算人的壽命。細胞的分裂周期是2.4年,照這個計算人的壽命就是120歲。

不過,在很多情況下,人們的細胞會隨著環境等外部因素而導致細胞提前死亡或未到50代時就出現了突變,比如:發炎、損傷等情況。

針對癌癥患者,絕大多數的人最終是死於癌細胞的轉移。為什麽會出現轉移的現象呢?這就像人類壹樣, 不願意長期居住在壹個地方,世界那麽大,他也想出去看壹看 ,所以他會從壹個地方“移居”到另壹個地方,並在那個新地方定居下來,也就形成了人們熟知的轉移。

不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些細胞並不是那麽的想移民,而且就算進入到了血液或淋巴循環中,多數的細胞也會死在路上,只會有極少數的細胞能成功的到達新的器官並定居下來。

或許,很多人都看過相似的報道。檢測很多長壽老人的細胞後發現他們的體內早有癌細胞的存在,只是他們自己並不清楚, 所以得出了壹個結論,體檢是無用的。

其實,這是壹種對這壹事實的誤讀與曲解。 研究發現,30多歲的男性中,約30%的人前列腺已經存在癌變細胞,60歲以上的人群更是高達70%, 但只有14%的人會真正的被診斷為前列腺癌。 這是因為人體和癌細胞在大多數的時間裏是可以***存的,甚至終身***存。

既然癌細胞可以與人體***存,那麽為什麽又要相殺呢?

其實,單純的癌細胞的能力是很脆弱的,他想壯大自己必須要有壹個合適的環境。所以,他需要等待,等待新的基因突變,新的突變能讓癌細胞生長更快,不容易死亡,同時,能讓癌細胞改造周圍環境為自己服務,逃脫免疫系統的監管。

所以,雖然癌細胞可以和人體長期***存,但壹旦發生新的變故這種關系就會破裂,形成相殺的局面。

20萬年前的人類與大自然關系似乎也是如此, 在那個時代,人們是依附在大自然的環境下生存,但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人們開始逐漸的壯大, 甚至想主宰大自然。

而這樣的行為,是不是與癌細胞很像?

那麽,人類是否就是地球的癌細胞?如果認為人類是地球的癌癥,那麽,地球是會長期帶癌生存,還是命不久矣?人類是地球的癌癥,還是宇宙的癌癥?如果地球只是壹個器官,不是整體,那我們移民其他星球,算新的“癌癥轉移”嗎?

簡單來說,癌癥的產品實際上是細胞的自然衰老與免疫系統的下降,最終導致了細胞的變異,最終形成了癌細胞。但想阻止細胞的衰老這似乎是不可能的,這就像古代的君王壹直想追求的長生不老壹樣,最終只會死的更快壹樣諷刺。

所以, 癌癥作為內源性疾病,不可能消失。攻克癌癥的任務不是徹底消滅它,而是把它變成可控的慢性疾病。

既然,我們無法阻止細胞的衰老,那麽我們可以做到的似乎只有不斷的提升或保持人體免疫系統的水平,才能有效的阻止細胞的變異。所以, 要想活得久,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王道。積極鍛煉,少吃腌臘燒烤食物,戒煙戒酒,等等。

即使,我們知道癌癥是“必然的結果”,但是也依然有人會想將癌細胞趕盡殺絕,既然他會變成壞人,那麽就在他變成壞人之前殺掉他,或是將壞人通通殺死。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就像是人類社會的警察與法律,犯罪率上升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犯罪成本低以及法律體系的監管不嚴格所導致的,而細胞之所以會變成癌細胞也是因為免疫系統沒有履行他本身的職責,從而導致了“好人”變“壞”了。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癌細胞和免疫系統的鬥爭大戲,被稱為“免疫編輯”(immunoediting)。整個過程通常橫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第壹部:免疫清除。免疫系統強勢,出來壹個癌細胞,就幹掉壹個。第二部:免疫平衡。社會動蕩,癌細胞不斷冒出,免疫系統很忙,不停地殺,但無法除根。第三部:免疫逃逸。免疫系統失效,癌細胞逃脫監管,甚至策反免疫系統,助紂為虐。這時才有我們看到的癌癥。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們更應該做的是將免疫系統打造的更好,而不是將癌細胞趕盡殺絕。而對 提升免疫力,再昂貴的補品,也比不過免費的“規律鍛煉,均衡飲食,戒煙戒酒”這十二個字。研究發現,每周鍛煉4~6個小時的人,絕大多數癌癥的發生率都顯著低於不鍛煉的群體。

不可否認,中國的癌癥患者數量每年都在不斷的升高,在眾多種的癌癥中, 胃癌、肝癌和食管癌,三種癌癥在中國高發,但美國很少。事實上,這三種癌癥也被稱為“窮人癌”,因為它們在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高發,而發達國家比較少。全世界50%以上肝癌患者都在中國!

那麽為什麽中國這些疾病的發病率這麽高呢?

至少有兩個主要原因:

壹是因為癌癥本身的特性,比如腫瘤生物學特性復雜,進展較快,發現時晚期較多,很多對化療不敏感,沒有適合靶向藥物的突變基因,等等。

二是因為在發達國家發病率低,研究不夠。由於歐美“窮人癌”患者少,取樣來研究不容易,而且不容易賺錢,所以長期以來藥廠興趣有限,新藥少。

並且,這些疾病與感染以及生活習慣關系很大。

這聽起來非常糟糕,但其實暗藏壹個好消息:既然歐美“窮人癌”少,說明他們不是隨著年齡增長就壹定會出現,而是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的。

希望大家了解發病原因後,根據自己和家人情況,盡量調整生活習慣,及早預防,就肯定能大大降低風險。

眾所周知,運動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從而達到壹定搞癌的作用。美國癌癥中心也發表過研究論文,通過對美國和歐洲144萬人的數據分析發現, 鍛煉能顯著降低13種癌癥的發病率。 雖然以前也有不少的文章,但這是到目前為止,規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

通過研究發現,要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 運動量很重要,什麽鍛煉方式不那麽重要, 而且也不需要劇烈運動。跑步、打球、太極、廣場舞,只要妳喜歡就好。

在研究了26種癌癥,發現鍛煉能顯著降低其中13種的發病率,

分別為(括號中為降低的百分率):

中國排前10位的癌癥,有8個都可以通過運動降低風險。大家再看壹遍,食管腺癌降低42%!肝癌27%!肺癌26%!

要提到肺癌,頭號原因可能想到就是吸煙。而在這次的研究中發現了壹個有意思的現象, 如果吸煙,或者曾經吸煙,鍛煉能降低>30%肺癌發病率!但對於不吸煙的人,鍛煉能預防很多種癌癥,但對肺癌卻沒有效果。 這是否也從側面說明吸煙和不吸煙者的肺癌發病機制是完全不壹樣的呢?我想這還是留給科學家們去研究吧。

在中國 超過7億女性和小孩,在家裏和公***場合,都長期是二手煙受害者。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中國每年光二手煙就導致10萬人死亡,相當於每年壹次汶川地震!這10萬人中,就有很多不吸煙的女性肺癌患者。研究表明,如果老公吸煙,老婆得肺癌的概率 是普通人群的200%以上。 所以,在妳想點燃壹只煙之前, 妳可以不為自己考慮,但請想壹想妳身邊的人。

戒煙對於每個人或是全社會的效果不能立竿見影,但並不代表我們就應該坐視不理。 啥時候吸煙的人開始減少,啥時候咱們就能期待25年以後的世界稍微美好壹點。

從理念來看,現代醫學抗癌至少經歷了四次革命,第壹次是手術,第二次是放療、化療,第三次是基因檢測和靶向藥物,第四次是免疫治療。

對於靶向藥物,讓大家熟知的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治療白血病的靶向藥品“格列衛”。他是壹種早期就被研發出來的治療白血病的靶向藥品。

靶向藥物,顧名思義,針對的是癌細胞上特定的靶點,比如某個特有的基因突變。靶向藥物和化療的目的都是直接殺死盡可能多的癌細胞。比起化療,靶向藥物選擇性更強。它能有效抑制癌細胞,但不會對正常細胞造成顯著傷害,因此副作用小很多。

然而, 免疫療法即非常的不同,它的作用對象不是癌細胞,而是免疫細胞。這類藥物自己不能直接殺傷癌細胞,而是激活針對癌細胞的免疫系統,然後讓大量活躍的免疫細胞成為真正的抗癌武器,完成使命。

靶向藥物針對的往往是對腫瘤生長非常重要的蛋白,可以說是癌細胞生長的重要食糧。靶向藥物通過抑制這些蛋白活性,從而達到“餓死”癌細胞的目的。但由於種種原因,藥物也會“餓死”壹些正常細胞,產生副作用,這點和化療有點類似。免疫藥物功能是激活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但它也有副作用,不是毫無風險的。被激活的免疫細胞除了能攻擊癌細胞,也能攻擊自身的正常細胞,這會產生暫時的“自免疫疾病”,嚴重的話是可能致命的。

似乎看起來免疫治療的方式更先進壹些,然而,免疫藥物目前最大問題是有效率不高,僅在10%~20%(個別腫瘤類型除外),所以對很多人來說,它是無效的。加上“假進展”現象,壹開始多數人腫瘤都不會縮小。但是免疫療法的優勢,是如果響應,患者有可能會長期受益,這就是所謂的生存曲線“拖尾現象”:壹小部分患者會長期存活,甚至被治愈。

疾病不僅僅會給患者帶來病痛,家屬更是“雙重受害者”。壹方面,他們承受著照顧患者的經濟、體力和精神上的“負擔”;另壹方面,他們也面對失去親人的悲痛感。

照顧癌癥患者的家屬有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有的甚至比患者本身的心理問題還要嚴重。患者經歷的所有情緒起伏,家屬都會感同身受。

本書給出了如下的建議,以下為原文:

是否需要告訴患者真相這個問題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家屬知道病情時,可能面臨的第壹項決策就是,“是否要告訴患者真相?”

本書的作者並沒有從規定或是從道德上簡單的闡述“患者有權知道真相”,而是從患者的主觀意願出發。

曾經有壹位智者說過, “人活的意義就是,學會面對死亡。” 然而,這個話題對於中國來說是非常忌諱的,特別是年齡稍長壹些的更是如此。所以導致,年輕人距離死亡還很遠,所以不去思考與討論,而老年人雖然距離更近了壹些,但是卻避忌談論。這樣看似輕松,卻給家屬留下了隱患, 即使是至親之人,也很難在生死這樣的關鍵問題上進行決擇 ,而且如果壹但家屬的決擇出現壹絲偏差或不如意,那麽家屬也可能會留下不可抹去的心理負擔。反觀將決擇權交還給患者自己(有獨立思考能力、願意掌控自己生命的患者),這樣不僅僅能加強患者的治療,也更能減輕家屬在決擇時的負擔。

當病痛來臨時,只要是有獨立思考的患者,其實都會感受到情況的欠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家屬的隱瞞更加沒有任何的意義。(如果患者不願知道結果,應該尊重)

在之前的藥品研發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需要不斷的嘗試不同劑量與不同配方的組合,之後再進入到漫長的壹、二、三期的臨床實驗中,而這個過程不僅僅是漫長而且是花費巨大的,壹種可以成功上市的抗癌藥品,研發的費用可能要 高達幾億甚至幾十億美元,這也正是為什麽抗癌藥品那麽貴的主要原因。

在美國,每年都有很多公司由於研究壹種抗癌藥而最終沒有成功上市而走向破產,這似乎在資本市場也成了資本家的賭場。

然而,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進化,這個漫長又花費巨大的過程可能會被縮短很多。機器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更加合適的配方,甚至甚至根據病人的基因數據找到更加合適的臨床患者。

隨著精確醫療的不斷推進,無論是癌癥還是其它疾病都會更加看重對基因的治療方法,這就需要大量的數據與大量計算的結果。

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會遇到兩套甚至是多套的治療方法,而在以往,遇到選擇困難癥,我們會依靠醫生,相信他們能做出最好的選擇,因為醫生至少有兩個法寶:權威臨床指南(比如NCCN指南)和自己的經驗。

但到了精準醫療時代,這兩個法寶都受到了挑戰。

首先,指南壹般根據臨床試驗結果,提供對“壹類患者”的主流治療方案推薦,但這不是對所有患者的最優療法。這就像中學老師,上課往往針對“中等生”,結果優等生覺得無聊,差等生聽不懂,壹半的學生都在浪費時間。

因此,要給每個患者最好的治療,還得靠醫生經驗來調整。

但是,這種經驗是否可靠呢?由於最近治療方案日新月異,新藥出現得太快,信息呈現爆炸性增長,醫生不可能有足夠多時間來消化和練習,而等練習夠了的時候,完全不同的新藥又來了,指南又換了。有20年豐富化療經驗的主任醫師,遇到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也得從頭學起,雖然以往的經驗依然有價值,但大打折扣。

這不是中國的問題。即使在美國,癌癥患者如果看3個同樣權威的醫生,極有可能得到3種不同的治療方案。應該相信誰呢?

所以,利用人工智能不僅僅是可以降低藥品研發的成本,更可以為之後的治療方向提出更加明確的方案。

這是壹本對癌癥的普及書籍。當妳閱讀完這本書之後,妳會對癌癥這個病有了壹個全新的認識。

對於癌癥的認識很多人還停留在10年前甚至是上個世紀的認識之中,然而,對於不同癌癥的命名、診斷與治療都有了幾代的演進。對於很多的癌癥在初期的治療方案已經非常成熟,雖然可能不能完全治愈,但5年甚至是10年以上的存活率已經非常高了。(註:為什麽是5年或者是10年而不是更長時間,這是因為時間越長,發生的變故就越大,因為患者很可能第6年的時候死於交通意外,而不是癌癥)

對癌癥治療的方式,人們應該逐漸轉換成,合理的控制他而不是完全的治愈,這就像現代社會很多人有高血壓或糖尿病壹樣,但是卻很少有人甚至是沒有人會認為這是壹個馬上要死亡的病。 在很多時候,面對病情的態度遠比壹套治療方案要更加的重要。

  • 上一篇:帶著您的陽光去任何地方
  • 下一篇:如何加強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