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知識點:什麽是壟斷資本主義?

知識點:什麽是壟斷資本主義?

壟斷資本主義

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的形成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它是在19年底和20世紀初,在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進壹步發展的基礎上,在生產和資本加速集中的過程中形成的。

它發生和發展於19世紀的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1873世界經濟危機標誌著資本主義制度從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的開始。19世紀最後30年的技術革命及其引發的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巨大經濟發展,為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奠定了物質基礎。這壹時期,以電力的發明和使用為主導,誕生了托馬斯煉鋼、汽輪機、內燃機、蒸汽鉆、切割機、發電機、電動機、遠距離輸電、電燈、電車、電話、無線電以及從焦煤中提取氨、苯和人工染料等壹系列新技術和新設備。這些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應用和推廣,加速了原有重工業(冶金、煤礦、機械制造等)的發展。),並引起了壹系列新興重工業和化學工業(電力、電器、化學、石油、汽車和飛機制造等)的建立和興起。),促進了工業生產的快速增長。

世界工業產量僅從1850到1870的20年間增長了1倍,從1870到1900的30年間增長了2.2倍,20世紀前13年增長了66%。重工業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產業結構。19年末,美、英、德等國成為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迅速發展,進壹步加深了資本主義固有的生產社會性和資本家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從而使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更加頻繁、深刻和持久。

進入19的70年代後,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五次經濟危機:1873,1882,1890,1900,1907。危機之間的間隔從之前的平均10年縮短到7年左右。危機的頻繁和深化加速了中小企業的破產,加劇了企業的兼並活動,加劇了企業間的競爭,從而促進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同時,隨著重工業的發展,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需要的資金越來越多,獨資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從而促進了股份公司的大發展。19世紀下半葉,各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了建立股份公司的高潮。英國新成立股份公司數量為1893年2515家,1897年5184家。這也加速了生產和資本集中的趨勢。到20世紀初,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和資本集中度已經達到驚人的程度。1904年美國約有1900家產值超過100萬美元的大企業,占企業總數的0.9%,其職工占職工總數的25.6%,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8%。1907德國的大型企業,占企業總數的0.9%,蒸汽動力和電力占全國的3/4以上,雇用了全國39.4%的工人,而冶金和機器制造分別占97.5%和84.7%。

形式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在中國的統治,激化了政治經濟矛盾,強化了壟斷資本的對外擴張,使資本主義發展成為世界體系。

資本輸出是帝國主義國家對外擴張的重要手段,是金融資本剝削和統治世界的重要基礎。資本輸出在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之前就存在,但只有在壟斷階段才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時,少數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壟斷資本對本國和外國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以及對生產和市場的控制,形成了大量的“剩余”資本。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發展把許多落後國家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他們在那裏有了投資的條件。根據德國經濟學家j .庫欣斯基(1904 ~ 1997)的統計,1875年,英法德美的對外投資為350億馬克,但在1913年增加到1590。英國和法國是兩大資本輸出國,1913年資本輸出分別達到750億馬克和360億馬克。英國也是最早的資本輸出國,在1855年,它有100億馬克的外國投資。但是,兩國資本輸出的地區和方式不同。英國資本大部分輸出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很大壹部分采取生產資本的形式,即直接投資。法國資本大部分投資於歐洲(主要是俄羅斯),主要采取借貸資本的形式,即間接投資。德國對外投資起步較晚,1875年只有20億馬克,但1913年達到350億馬克,接近法國的水平。其投資的壹半在歐洲,其余主要分布在南美、亞洲和非洲。這壹時期,美國正在向西部版圖擴張,國內投資地盤廣大,資本輸出金額較小,達到1913至13億馬克。至於俄羅斯和日本,20世紀初以後也輸出了少量資本,主要是對中國。帝國主義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投資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得以在那裏發展,但也使這些國家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農業原料附庸。

隨著壟斷統治的形成和資本輸出的擴大,各國最大的壟斷組織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對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的爭奪。壹方面,各國壟斷組織竭力利用國家權力實施高關稅政策,建立關稅壁壘,限制外國商品進口,維持國內壟斷價格;另壹方面,利用傾銷政策突破他國關稅壁壘,向國外大量出口商品,占領國外市場。各國壟斷組織為了避免在競爭中互不相讓,往往改變鬥爭方式,尋求暫時妥協,形成國際壟斷聯盟。* * *在經濟上分割世界,剝削掠奪世界各國人民的國際壟斷聯盟,主要采取國際卡特爾的形式,即各國壟斷企業簽訂協議,劃分市場,確定價格,規定商品銷售等。,或者* * *組織統壹的銷售機構。最早的國際卡特爾是1867成立的鹽卡特爾,1872成立的國際蘇打卡特爾和堿卡特爾,1884成立的國際鐵路卡特爾。到1913,全球有正式協議的國際卡特爾有116個,分布在煤炭、鋼鐵、交通、化學、紡織、陶瓷、造紙紙漿、土石方、電氣設備等行業。此外,還有大量的“君子協定”沒有正式簽署。(見國際壟斷組織[二戰前])

國際壟斷聯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的同時,帝國主義國家在政治上也結成各種聯盟,從領土上瓜分世界,展開了激烈的殖民地爭奪。對殖民地的占領和掠奪早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就開始了。此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俄羅斯相繼走上殖民掠奪之路。到1876,僅英、俄、法的殖民面積就達到了4040萬平方公裏。19年70年代以後,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領土的鬥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從1876到1914,英、俄、法、德、美、日等六個帝國主義國家,* * *占領了近250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使世界上的殖民地領土達到6500萬平方公裏。英、俄、法占領殖民地最多,1.914年。這三個國家的殖民領土分別為3350萬平方公裏、1.74萬平方公裏和1.06萬平方公裏。19年末20世紀初,非洲是帝國主義列強爭奪的主要地區,其次是西亞和東亞。到1910年,非洲90.4%的陸地面積、亞洲56.6%的土地面積、美洲27.2%的土地面積、大洋洲100%的土地面積都被列強殖民。此外,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都成了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或附屬國。這樣,世界版圖基本上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已經覆蓋全球,形成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壹邊是少數剝削壓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帝國主義國家,壹邊是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它們是帝國主義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列強之間經濟實力的不平衡發展和世界領土的分割,最終導致了帝國主義在1914年爆發的世界大戰。

建立

生產和資本集中到壹定規模會導致壟斷,可能會出現由大企業之間的協議或聯盟組成的壟斷組織。壟斷組織的發展有壹個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基本時期:

第壹個時期是65438+六七十年代。此時,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達到頂峰,壟斷組織開始出現,但只是萌芽狀態。比如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工業、礦業、鐵路行業出現了壹個叫普爾的壟斷組織。他們在企業之間締結短期協議,規定相同的價格,分配營業額,劃分銷售市場。1857年德國出現了第壹個卡特爾,1870年增加到6個。

第二個時期,從65438到0873,嚴重的經濟危機爆發後,到80年代。這壹時期,持續的經濟危機進壹步加強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壟斷組織得到廣泛發展。1882年,美國出現了第壹個信托,即J.D .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信托(1839 ~ 1937),隨後在80年代,石油開采、釀酒、制糖、火柴、煙草、屠宰、采煤等行業出現了信托組織。在德國,1879年有14個卡特爾,1890年這個數字猛增到210。英、法等國也出現了壟斷組織。但此時壟斷組織尚未占主導地位,壟斷協議往往是暫時的、不穩定的。

第三期是65438+2009年底20世紀初。這壹時期,由於工業熱潮和經濟危機的交替作用,資本和生產的集中大大加快,壟斷組織急劇增加,蔓延到各大工業部門,並與銀行壟斷相結合,形成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壟斷成為壹切經濟生活的基礎,壟斷資本在所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確立了統治地位。以美國為例:到1904,美國共有318個產業信托,其中1898之後成立的有236個,占總資本的5/6。這318的產業信托吞噬了5300家工業企業,占全部加工工業資本的40%。在這些信托中,26家控制了各自部門80%以上的生產,57家控制了各自部門60%以上的生產,78家控制了各自部門50%以上的生產。隨著產業的迅速集中和壟斷,銀行業也迅速向集中和壟斷發展,出現了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相結合的金融資本。1901年,銀行業巨頭J.P .摩根(1837 ~ 1913)組織了美國鋼鐵公司,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19年的90年代控制了花旗銀行,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金融資本通過對工商業的長期貸款、出售股票和債券以及對工商業的直接投資,支配著全社會的工商企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活動。20世紀初,金融資本的統治在美國已經確立。他們的代表是摩根、洛克菲勒、庫恩-勒布、梅隆、杜邦、芝加哥、克利夫蘭、波士頓等8個財團和60個家族。金融資本還操縱政府,控制國家的整個政治生活,決定國家的內外政策。

形式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主要有四種形式:第壹種是國有和直接經營的企業,包括滿足國家機構需求的國有企業、提供公共產品的國有企業、高科技和高風險新興行業的國有企業和壹般行業的國有企業。第二種是國有與私人合資,包括:國有企業向私人出售部分股份,國家與私人共同投資合資,國有企業與私人企業合並,國有企業參股私人企業以及國有企業向私人租賃或承包經營。第三是國家通過各種形式參與私人壟斷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包括:國家作為商品和服務的購買者,向私人壟斷企業下大量訂單,為私人壟斷企業提供有保障的全國性市場;國家通過各種形式的補貼和補助,直接或間接補貼民營壟斷企業;國家通過社會福利支出,提高社會購買力,擴大消費需求,為私人壟斷企業創造市場條件。四是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控。宏觀調節主要是指國家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以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標。微觀規制主要是指國家運用法律手段規範市場秩序,限制壟斷,保護競爭,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

  • 上一篇:包裝和郵寄毒品
  • 下一篇:搶救藥物試題的護理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