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們系統而全面地分享些臨床試驗的基礎內容。
-------------------------------------------------------------------------------------------
如何證明壹種藥物或療法是否真實有效?
古時:經驗積累
中國藥學歷史悠久,李時珍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30余年心血著成《本草綱目》。
可見傳統的醫藥學是通過實踐經驗慢慢累積起來的,也許李時珍也曾想過這樣的問題,壹種療法究竟需要治好幾個人才能算有效?怎麽能知道壹種“藥物”與“治好”之間確實存在因果關系,而非碰巧。
現代:統計學助力
時至今日,統計學思維在證明藥物是否有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已經貫穿在整個臨床試驗過程中。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要求在新藥的研發試驗中,必須有統計學家來指導研究的設計、數據的分析、報告的呈遞等。
如何證明藥物有效?利用統計學的思維,需要提出假設、進行試驗、統計分析。
提出假設:假設藥物無效。這如同法律上的無罪推定,是為了減少冤假錯案,零假設是為了排除藥物無效的可能。
進行試驗:隨機分組、雙盲對照、樣本量確定、多中心試驗,都是為了減少多種因素對統計造成的影響。
統計分析:試驗組相比於對照組有顯著改善差異,則藥物有效。否則藥物無效。
臨床試驗的三期
現代醫學的臨床試驗主要包含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四個階段。拿新冠肺炎疫苗來舉例:
Ⅰ期臨床試驗可能會測試人體對不同劑量的耐受程度,先從動物半致死量的1/600或者動物最小有效劑量的1/100開始給藥,然後逐漸加大劑量,觀察人體的反應,即所謂的劑量爬坡試驗。
Ⅱ期試驗其實就是需要去試錯,在更小規模的試驗中更加快速、更加低成本地排除掉沒有希望的藥物,降低賭上壹切最終卻壹無所獲的風險。
所以Ⅱ期被稱為探索性試驗,意思就是賭博的成分很大。
這類試驗大部分采用單臂設計,即不設對照組,只與歷史數據進行對比。正所謂十賭九輸,Ⅱ期試驗成功者繼續通關乃至上市的成功率很低,在近十年中,壹般只有1/4的新藥可以進入Ⅲ期臨床研究階段。
當壹種新藥進入臨床III期後,壹切都變得更加嚴格。Ⅲ期試驗壹般都需要采用隨機盲法、平行對照等試驗設計,並且必須有足夠大的樣本,這才能確證在特定目標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最直觀的就是,我們最終在藥品上看到的適應癥、禁忌癥等重要信息,主要都直接來自於這壹階段的試驗結論,當人們說壹種藥物是否有效,壹般指的都是這壹階段的結論。
IV期是藥物上市之後規模更大,畢竟更多的樣本,更多的試驗,更多的嘗試,才增加了對我們的知識是正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