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味酸、甘,性微溫。
[功用主治]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用於肉食滯積、癥瘕積聚、腹脹痞滿、瘀阻腹痛、痰飲、泄瀉、腸風下血等。
[臨床應用]
1、治消化不良:焦山楂10克,研末加適量紅糖,開水沖服,每日3次。或生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高血壓、肝火頭痛、暑熱口渴:山楂15克,鮮荷葉50克,煎水代茶常飲。
3、治痢疾初起:山楂30克,紅、白蔗糖各15克,水煎沖細茶5克飲服。
4、治高血脂癥:山楂10克,杭菊10克,決明子15克,稍煎後代茶飲,每日1次。
5、治產後腹痛:山楂30克,香附15克。濃煎頓服,每日2次。
6、治閉經:山楂60克,雞內金10克,紅花10克,紅糖30克,每日1劑煎服。
7、治子宮頸癌所致月經失調和疼痛者:山楂50克,紅花3克,青魚1條(約重1000克),花生油1000毫升,紅糖30克,白糖、鹽、麻油、澱粉、姜、蔥各適量。山楂、紅花、紅糖煎汁備用。青魚洗凈,用水將澱粉攪勻,抹在魚的兩邊。將油放入鍋中至七八成熟,置魚於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撈出裝盤備用。最後取麻油50毫升放入鍋中煮熟,放入山楂汁、少量醋及紅、白糖、鹽、澱粉,勾成稀芡,稍稍攪和,加上少許姜、蔥末後出鍋,澆在魚上,即可食用佐膳。
[用法用量]生食,水煎,或榨汁服。每次10-30克。
[宜忌]胃酸過多、消化性潰瘍和齲齒者,及服用滋補藥品期間忌服用。
[成分與藥用]
本品含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胡蘿蔔素、澱粉、蘋果酸、枸櫞酸、鈣和鐵等物質,具有降血脂、血壓、強心和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山楂內的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是壹種抗癌作用較強的藥物,山楂提取物對癌細胞體內生長、增殖和浸潤轉移均有壹定的抑制作用
荷葉,又稱蓮葉,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莖葉。中醫認為,荷葉性味甘、寒,入脾、胃經,有清熱解暑、平肝降脂之功,適用於暑熱煩渴,口幹引飲,小便短黃,頭目眩暈,面色紅赤,高血壓、高血脂癥。《本草綱目》言其“生發元氣,散瘀血,消水腫”。《本草再新》言其“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本草通玄》言其“開胃消食,止血固精”。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荷葉堿、蓮堿、荷葉甙等,能降血壓,降脂,減肥。荷葉入食味清香,可口宜人,入藥可理脾活血,祛暑解熱,治療暑天外感身痛及脾濕瀉泄。現介紹幾則食療藥膳方,供選用。
1、荷葉二花粥
鮮荷葉1張,荷花1朵,扁豆花5朵,大米100克。將鮮荷葉洗凈、切細;先取大米煮粥,待熟後調入荷葉、二花,再煮壹、二沸服食,每日2劑。可清熱解暑、除煩利尿,適用於暑熱癥及高脂血癥。
2、荷葉粥
鮮荷葉1張,大米50克。將鮮荷葉洗凈,切絲;大米淘凈;先將荷葉水煎取汁,去渣,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每日1劑。可清熱化痰,祛脂降濁,適用於暑熱癥及高脂血癥。
3、蓮米芡實荷葉粥
蓮米、芡實各60克,鮮荷葉1張,糯米30克,豬肉50克,紅糖適量。將芡實去殼,荷葉剪塊,將諸藥與糯米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成粥,紅糖調服,每日2劑。可健脾止帶,適用於帶下綿綿不斷,面白或黃,四肢不溫,納少便溏,精神倦怠等。
4、扁荷粥
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荷葉1張,大米50克。將扁豆、大米淘洗幹凈,荷葉洗凈切絲,冰糖研細。先取扁豆煮沸後,下大米煮至扁豆黏軟時,再下荷葉、冰糖,煮20分鐘後即成,每日1劑。可清暑利濕,和胃厚腸,降脂祛膩,適用於暑熱癥。
中醫認為,荷葉性味甘、寒,入脾、胃經,有清熱解暑、平肝降脂之功,適用於暑熱煩渴,口幹引飲,小便短黃,頭目眩暈,面色紅赤,高血壓、高血脂癥。《本草綱目》言其“生發元氣,散瘀血,消水腫”。《本草再新》言其“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本草通玄》言其“開胃消食,止血固精”。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荷葉堿、蓮堿、荷葉甙等,能降血壓,降脂,減肥。荷葉入食味清香,可口宜人,入藥可理脾活血,祛暑解熱,治療暑天外感身痛及脾濕瀉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