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養豬業科學用藥常識

養豬業科學用藥常識

1.養豬場如何使用預防藥物

使用的預防藥物有很多種,可分為抗生素、抗病毒、抗營養不良、抗應激和防暑降溫。

對於某些傳染病,根據歷年養豬場的疫情情況,可以在豬容易發病的年齡和季節,或者在發病初期,對相關豬進行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的集體給藥,可以有效預防疫情,消除疾病。但對於飼料中營養缺乏引起的相關疾病,在豬的不同發育階段添加適量的微量元素,可以起到明顯的作用。

在轉移、群居、長途運輸等原因過程中,可使豬的應激增加,可導致壹些疾病,如腹瀉、內分泌失調,甚至死亡,從而影響豬的生產性能。這時候補充壹些抗應激的藥物可以明顯改善這種情況。南方盛夏,還可在飼料中添加各種清熱解毒、涼血的中草藥制劑,可有效減少暑熱帶來的經濟損失。

2.如何掌握科學的用藥常識?

有以下常識:(1)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服藥物的方式可使藥物不經肝臟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迅速緩解癥狀。

舌下含服的正確方法是取坐位或半臥位,將藥片碾碎,放在舌下。口幹的時候可以喝壹點水,以利於藥物吸收。服用後壹般是在2?5分鐘內見效。15分鐘內服用不超過3片。服藥後最好休息。20分鐘。

(2)掌握科學的服藥時間冠心病患者最好在早晨起床後立即服藥,即在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之前,這對治療或預防冠心病非常有效;對於有壹定發作規律的心絞痛患者,宜調整用藥時間,使藥效高峰時間與發作時間相近。(3)掌握藥物保存的科學方法。藥物保存不當和藥物失效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

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片,應密封保存在避光防潮的深棕色玻璃瓶中,並應放在上衣口袋中,以避免與身體直接接觸。對於購買兩周以上的片劑,如果可能,應放入冰箱(但不能冷凍);各種藥品應有醒目的標簽,並放置在固定的位置。禁止在壹個瓶子裏混合兩種不同的藥物。(4)不要突然停藥,擅自長期減量。病情緩解後,應遵醫囑逐漸減量或停藥;心梗後的長期預後,如果沒有禁忌癥,要堅持遵醫囑長期科學用藥。

3.誰有科學養豬的知識?

豬的生活行為(習性)壹、攝食行為豬的攝食行為包括攝食和飲水,具有各種年齡特征。

豬天生具有拱土的遺傳特征,拱土覓食是豬攝食行為的顯著特征。豬的鼻子是壹個高度發達的器官,嗅覺對挖掘土壤尋找食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在現代豬舍裏,豬的飲食很均衡,但它們也表現出拱著覓食的特點。每次餵食時,它們都試圖在食槽中占據有利位置,有時會用前肢踩著進食。如果食槽很容易靠近,有的豬甚至會鉆到食槽裏,站在食槽的壹個角落裏,就像野豬拱著身子覓食壹樣,壹吻就沿著食槽移動,把食物攪出來,扔了壹地。豬對食物的攝取是有選擇性的,特別喜歡甜食。研究發現,非母乳餵養的新生小豬喜歡甜食。

相對於粉末,豬喜歡吃顆粒狀的物質;與濕飼料相比,豬喜歡吃濕飼料,花費的時間更少。豬的采食量具有競爭性,群餵的豬比單餵的豬吃得多,吃得快,增重多。

豬白天吃6-8次,比晚上多1-3次。每次餵食持續時間為10-20分鐘,限制餵食時小於10分鐘。它們吃的很隨意,不僅時間長,還能表現出每只豬的愛好和個性。仔豬的吸吮次數隨日齡而異,從15次到25次不等,占晝夜總時間的10%~20%。大豬的采食量和采食頻率隨著體重的增加而增加。

大多數情況下,喝水和餵食是同時進行的。豬的用水量是相當大的。仔豬出生後需要喝水,主要來自母乳中的水分。仔豬吃飼料時,用水量約為幹飼料的兩倍,即水料比為3: 1。除了飼料成分,成年豬的耗水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環境溫度。

吃混合飼料的豬,每晝夜飲水9~10次,平均吃濕飼料2~3次。吃幹飼料的豬,每次餵食後需要立即喝水。自由進食的豬通常交替進食和飲水,直到滿足為止,限制進食的豬在吃完飼料後喝水。小豬在六個月大之前就可以學會使用自動飲水機。

二、排泄行為豬不在吃飯睡覺的地方排泄糞便和尿液。這是它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天性,因為野豬不會在窩裏拉屎撒尿,以免被敵方動物發現。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豬是家畜中最幹凈的動物。

豬可以保持自己的窩床幹凈,可以在豬圈裏遠離窩床的固定地方排泄糞便和尿液。豬排泄糞便和尿液有壹定的時間和區域。壹般在飲水或飯後躺臥時,它們會選擇陰暗、潮濕或骯臟的角落排泄糞便和尿液,這是受鄰近豬的影響。

據觀察,生長豬在飼養過程中不排便,飽食後5分鐘左右開始排便1~2次。大部分是先大便後小便,也有壹部分是先排泄後餵食,但大部分是先小便後大便。在餵食間隔期,豬壹般在夜間排便2~3次,早晨排泄量最大,豬夜間排泄時間占晝夜總數。第三,豬的群體行為是指豬群中個體之間的各種相互作用。

結對是壹種突出的社會活動,豬群表現出更多的身體接觸,並保持傾聽壹方的信息傳遞。在沒有豬圈的情況下,豬可以在自己固定的地方生活,表現出定居和漫遊的習慣。豬是群居的,但是它們也有競爭的習性,比如欺負弱小,欺負弱小,欺負同學。牛群越大,這種現象越明顯。

穩定的豬群是基於優勢序列原則的等級群落結構。個人之間保持熟悉,和諧相處。重組時,穩定的群落結構發生變化,爆發激烈的爭鬥,直至形成新的群落結構。豬有明顯的等級,是出生後不久形成的。在出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小豬會爭奪母豬的前端,往往第壹胎或較重的小豬會得到最好的位置。

同壹窩的小豬是群居的。散的時候,彼此相距不遠。如果它們不小心受到驚嚇,就會立刻聚成壹堆,或者成群結隊地逃跑。當仔豬與母豬或同壹窩仔豬分開不到幾分鐘,就會異常活躍,大聲尖叫,頻繁排泄糞便和尿液。年長的豬和它們的伴侶分開也有類似的表現。

豬的等級剛形成的時候,攻擊性行為是最常見的,等級秩序的建立受到構成這個群體的品種的影響。體重、性別、年齡、氣質等因素。

壹般以體重大、氣質強的豬為主,年齡大的豬比年齡小的豬占優勢,雄性比雌性和閹割豬占優勢。原群新加入的小豬和小豬往往排在第二位。同窩仔豬之間群體優勢序列的確定往往取決於斷奶重的大小。不同窩的小豬平行餵食時,會開始激烈打鬥,並根據不同的來源,躺成小團體。大約在24 ~ 48小時內,可以形成明顯的統治等級體系,壹般是簡單的線性格局。

在年齡較大的豬身上,尤其是在限制餵食的情況下,這種等級關系更加明顯。主導序列是垂直的,中間還夾著平行和三角關系。勝者居前列,進食往往占據有利的餵食位置或優先餵食。在整體結構相似的豬群中,體重大的豬往往在前排,不同品種組成的群體並不是體重大的個體,而是競爭品種或品系占優勢。

主導序列建立後,和平之地的正常生活就開始了。優勢豬尖銳響亮的鼻息聲和用口鼻部的佯攻形成的恐嚇可以代替打鬥,劣勢豬會不戰而退。四、戰鬥行為戰鬥行為包括進攻和防禦、規避和防禦活動。

生產實踐中能看到的打鬥行為,壹般都是因為爭奪飼料和草皮而引起的。除了爭奪飼料和地盤,新合並的豬群內部的對抗也起到了調整豬群社會結構的作用。當壹只陌生的豬進入壹個群體,它就成了整群豬的目標。這種攻擊通常很嚴重,從皮外傷到死亡不等。

如果把兩只成熟陌生的公豬放在壹起,它們之間會發生激烈的打鬥。它們旋轉著,互相嗅著,有時用前肢。

4.有哪些需要註意的養豬基礎知識?

選址1。地形養豬場壹般要求地勢整潔開闊,地勢高,幹燥,平坦或緩坡,背風向陽。

2.交通便利的養豬場壹定要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由於養豬場的防疫需要和對周圍環境的汙染,不允許離交通主幹道太近,最好距離主幹道400米以上,同時距離居民區500米以上。

如果有柵欄、河流、林帶等屏障,距離可以適當縮短。禁止在旅遊區和工業汙染嚴重的地區建場。

3.水質養豬場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好,出入方便,衛生有保障。水源必須滿足生活用水、豬飲用水和飼養管理用水(如清洗和配制飼料、清洗豬舍、清洗機具等)的要求。).

4.豬場占地面積根據豬場生產的任務、性質、規模和場地而定。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妳。

5.養豬常識

冬天,最近豬場氣候變化大,要註意豬舍的保溫。首先要知道豬各個階段的適宜溫度,然後選擇適宜的保溫措施,並保證保溫措施能達到適宜的溫度範圍。

豬的大小是根據體重來劃分的,不同體重的豬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剛出生的小豬對溫度的要求最高,隨著體重的增加對溫度的要求越來越低。適宜溫度和臨界溫度(℃)根據豬的體重介紹:豬的體重(公斤)低臨界溫度適宜溫度高臨界溫度“臨界”是指物質狀態發生變化時所需的外界條件。

豬的臨界溫度在臨界溫度範圍內,豬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功能適應環境。環境溫度超出臨界溫度範圍,超出了豬本身的調節能力,容易受到傷害。從以上溫度範圍可以看出,新生仔豬的適宜溫度為29℃,高低臨界溫度分別為365、438+0℃和29℃,非常狹窄,說明新生仔豬的調節能力還不完善,需要創造適宜的環境來保證其正常生長。

隨著重量的增加,調節能力逐漸增強,所需條件也越來越廣。豬場驅蟲程序具體步驟寄生蟲可分為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結節蟲、鞭蟲等。)和體外寄生蟲(如疥瘡、血虱等。).豬感染寄生蟲後,不僅體重下降,還會導致豬死亡,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養豬場必須驅逐體內和體外的寄生蟲。壹般的驅蟲程序是:1。內外繁殖前體寄生蟲壹次。

2.成年公豬:每半年驅除壹次內外寄生蟲。3.成年母豬:臨產前2周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壹次。

4.新購買的仔豬應在進入市場後的第二周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壹次。5.生長繁殖豬:9周齡豬和6月齡豬各驅除內外寄生蟲壹次。

6、種豬的引進:利用體內外寄生蟲前體壹次。7.豬舍、畜群消毒消毒:(1)每月給母豬、儲備豬噴灑壹次,驅趕體外寄生蟲。

(2)產房入豬前,空棚驅蟲壹次,分娩中的母豬用於前體體外寄生蟲壹次。8、驅蟲藥物視豬的情況、藥物性能、用藥者等靈活掌握。

9.同時驅除內外寄生蟲時,壹般采用地諾生、伊維菌素、阿維菌素等混合投餵壹周的方法;僅驅除體外寄生蟲時,壹般采用殺蟎劑、毒死蜱、敵百蟲等體外噴灑方法。10,采用壹餐混餵的方法驅除內外寄生蟲,每7天再用壹次。

6.養豬要註意哪些常識?

第壹,雜交豬不能作為種豬。

這是因為雖然雜交豬體型大、健康、生長快,但其遺傳性能極不穩定,後代會出現嚴重的性狀分離,如飼料報酬降低、生長速度變慢、抗病能力減弱等。所以雜交豬不能作為種豬。

第二,將顆粒飼料與水混合。在養豬實踐中,有些養豬戶喜歡用顆粒狀的物質和水混合在壹起給豬熬粥,這是不科學的。

因為顆粒飼料加水後營養成分會被嚴重破壞,其營養價值會大大降低。正確的做法是先餵幹料再喝水。

第三,豬吃完就睡,說明材料不錯。豬有壹定的生活習性,即進食、活動和休息。

特別是40斤以下的仔豬,每天中午左右要有壹些發揮。飯後睡覺可能是因為飼料中添加了鎮靜劑(如氯丙嗪)。吃了這些飼料後,豬的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壞,豬因麻醉而睡覺。

同時,鎮靜劑會降低豬的血壓、體溫和心跳次數,影響豬的正常代謝,鎮靜藥物殘留在豬體內,對消費者健康極為不利。第四,飼料香味濃郁,質量好。

有些養豬戶往往通過飼料的氣味來判斷飼料的好壞,這是錯誤的。比如現在市場上有壹種叫* * *的添加劑,添加到飼料中會有很濃的魚腥味。提醒養豬戶註意這壹點,謹防上當受騙。

第五,豬糞變黑說明飼料質量好。飼料質量的評價取決於飼料轉化率。壹般情況下,糞便的顏色是由采食量的成分和豬的消化吸收能力決定的。

有些養豬戶認為黑糞的飼料好,黃糞的飼料不好,這是錯誤的。正是由於這種誤解,壹些飼料生產企業為了迎合養豬戶的錯誤心理,添加了硫酸銅等對豬的生長發育沒有影響的物質,使糞便變黑,從而增加了飼料成本,大大提高了飼料價格,增加了養豬戶的經濟負擔,但對促進豬的生長發育卻沒有明顯作用。

第六,豬皮毛又紅又亮,說明飼料好。有些養豬戶認為豬的皮是紅色的,飼料好。

豬的皮膚顏色和毛皮的亮度是由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含量決定的,主要是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壹些飼料生產企業在飼料中增加硒和銅的含量,使豬的皮膚變紅,但豬肉中仍殘留大量的硒和銅。吃這種豬肉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

七、豬咬尾巴營養不良。壹般來說,如果豬長期得不到必要的營養,就會出現異食癖,比如鹽和蛋白質,或者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但是正規廠家生產的飼料不會嚴重缺乏這些物質,也不會出現異吃現象。還有豬咬尾巴的原因:豬的密度太高,豬舍環境不好,光照強度大,缺乏壹些營養物質。

咬尾豬多在10~40公斤之間,特別是20公斤左右的,哺乳仔豬或40公斤以上的豬很少見。體重10-40kg的豬正處於嬉鬧期。豬唯壹的攻擊武器就是嘴。剛開始它們咬尾巴是為了好玩,咬到血就成了同列豬的愛好。大多數豬出於好奇,會舔或拱尾巴流血的豬,這是咬尾巴的重要原因之壹。

在這種情況下,受傷的豬應該被隔離,新生的小豬應該被切斷。。

7.養豬專業知識

1,餵養第壹代雜交豬

當地土豬雖然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的特點,但生長速度慢,飼料報酬低。改良公豬與本地母豬所生的仔豬稱為雜種豬,生命力強,生長快,飼養效果好。因此,有必要在養豬戶中推廣種公豬改良壹代、母豬國產化、仔豬雜交壹代的“三化”技術。

2.飼料配合飼料

根據豬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將多種原料混合在壹起制成全價配合飼料,營養全面,無浪費,每日飼料量適合豬的采食量,飼餵效果好,料肉比低。配合飼料必須是生的。嚴禁煮熟後混入濕料中(用手揉搓後放開)。不允許混在粥裏。

3.實施保護性耕作。

壹、改善豬舍小氣候傳統土法養豬,豬舍內的濕度和混合程度是自然的,導致夏秋高溫,冬季寒冷,不能充分發揮豬的生長潛力。因此,夏秋季節可在豬圈外種植藤蔓植物降溫,冬季可推廣塑料薄膜大棚栽培技術,不斷改善豬圈小氣候。二。定期進行驅蟲和免疫。

4.變衣架育肥為線性育肥。

傳統上將豬的育肥期分為幾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采用精粗結合的方式進行育肥。這種方式飼料單壹,營養不全面,無法滿足豬的生長需要,生長緩慢,周期長,出欄率低。如果斷奶仔豬改用全價配合飼料,直到肥豬出欄,並根據日齡的增長逐步提高日糧的營養水平,可以縮短育肥期,提高出欄率。

5.供應充足的飲用水

豬的體重1/3-1/2是水,細胞代謝和各種生化反應只有在水的參與下才能進行。缺水會影響豬的食欲、消化和正常生長,降低飼料利用率。

6、及時屠宰

豬的生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幼豬、中豬、大豬。豬每增重1kg,各階段平均采食量分別為2.5 kg、2.9 kg和5 kg,體重達到90-100kg時,日增重速度明顯減慢,主要是脂肪沈積。所以養90斤以上的豬越來越不劃算,肥肉多了,90斤以下就宰了。壹般90-120 kg出欄最適合育肥豬。

有問題可以加分。打電話給我?

  • 上一篇:小羊哮喘吃什麽藥,怎麽回事?
  • 下一篇:染發劑引起的過敏性面部浮腫怎麽辦如何快速消腫染發劑引起的面部浮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