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張自忠、趙壹曼、楊靖宇
瑯琊山五俠
“革命軍人應該有死亡精神;寧死不屈是燕趙英雄的光榮傳統。”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為狼牙山五壯士紀念碑題詞。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軍區第壹師某團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等五位英雄,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把敵人引到了七排坨山頂。子彈打光了,他們跳下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王二小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出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被日本鬼子“掃蕩”。王二小是兒童聯盟的成員。他經常在山坡上放牛時為八路軍放哨。1942 10 10月25日(農歷九月16),日本鬼子又來“掃蕩”了,到了山口就迷路了。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讓他帶路。王二小假裝順從,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躲藏的村民,他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自己上當了,於是憤怒地用刺刀殺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被侵華日軍殘忍殺害,死於淶源縣瑯琊口村,享年13歲。就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所有的敵人。
張自忠
張自忠,字誠。1891八月出生於山東臨清縣湯原村。1914年初,憂國憂民,參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旅長、師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第33軍總司令兼右翼兵團總司令。
1940年4月中旬,侵華日軍集中65438+10萬余兵力,再次入侵湖北襄樊。張自忠指揮的右翼兵團首當其沖。張自忠率部血戰,日寇進攻五天五夜。他們沒能越過警戒線,不得不掉頭逃跑。張自忠領兵追擊敵人,沿途死傷無數,敵人死傷五天。
同年5月7日,急於殺敵的張自忠率總部直屬特務營和74師3個團2000余人從宜城窯灣渡過漢江,在宜城東北6公裏的南營過夜。8日拂曉,他率部北上,早晨到達山西腳下的南瓜店。於是,壹場震撼英雄、讓鬼哭狼嚎的戰役就在這個小山村開始了。在南瓜店,張自忠部隊活捉了壹名陣亡的日本兵,得知敵人已日夜北攻。我們部門休息了壹會兒,就是冒雨出了壇子口,向北追。由於道路泥濘難行,我們在黃昏時分到達了離南瓜店不遠的襄陽方家集。得知敵軍剛離開這裏,現軍離方家集東宮還有幾裏地。張自忠隨後下令部隊猛攻敵人,我軍在敵陣地發射炮彈。直到敵人發現我兵力不足,掉頭瘋狂反擊。部隊在方家集地區激戰兩晝夜。
當時日軍約1萬人,數倍於我軍,敵人擁有飛機和坦克。而我軍行軍打仗數日,遠離後方,得不到補給,幾近疲憊。最後,我軍於5月16日被迫退回南瓜店,電臺被敵軍槍炮損壞,與後方聯系。清晨,敵人集中兵力,從東南和西面向我南瓜店猛撲過來。12敵機在空中盤旋,掃射,轟炸,掩護步兵沖鋒。我們浴血奮戰,多次擊退敵人。到了早上10,南瓜鋪裏槍炮聲四起,像六月的滾雷,震動大地,空氣中彌漫著煙塵。太陽也變成了昏黃的圓盤,整個陣地籠罩在鐵血的海洋中。
張自忠將軍壹直站在壹個山頭上,用望遠鏡觀察著敵人的位置,壹聲令下:狠狠打擊敵人!子彈打完了,用刺刀打。刺刀斷了,就用拳頭打,用牙齒咬!
敵人三面圍攻,大開羅網,企圖壓迫我軍北上圍殲長山坪開闊地帶,將火力集中於我軍不足1平方公裏的三面陣地。此時我軍已擊退敵人5次進攻,傷亡慘重,險情頻發。李誌遠對張自忠說:“敵人三面包圍了我們。不如暫時移動,集結,與敵作戰。”張自忠生氣了,大聲說:“軍人臨陣退縮,就得殺頭。總司令遇到危險可以逃跑嗎?難道我們的命就是我們的命,前面的兵都是人渣?什麽不被包圍,是必要的,也是不必要的。今日之事,所向披靡,無敵手。我們必須血戰到底。”
我軍壹次又壹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但憑借實力,其中壹個剛退,另壹個就沖進來了。我軍彈藥耗盡,就用刺刀和大刀去殺。突然,壹顆子彈從張自忠左臂的三角肌上飛過,鮮血立刻穿透了呢子軍裝,警衛們圍在他身邊做掩護。
到下午兩點,和張自忠在壹起的官兵只剩下20多人。敵人的包圍圈正在縮小,形勢極其危急。已經置生死於度外的張自忠激動地說:“這是軍人殺敵報國的好機會。我絕不退縮!”然後壹顆子彈從他左邊的胸部飛過。敵人從四面八方包圍了他。眉毛清晰可見。我和敵人肉搏,壹起展開了混戰。張自忠知道自己受了重傷,大聲對左右說:“我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人民、對行政長官問心無愧。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為國殺敵。別忘了我的雄心壯誌!”剛說完,幾顆子彈從東南方向飛來,分別打在張自忠的太陽穴和左眉上部,他倒地身亡。
長山在咆哮,漢江在哭泣。人民的好兒子張自忠九日率連戰,殺千人,以死報國,堅守陣地,身負重傷,50歲壯烈犧牲。其輝煌的民族英雄氣概震撼了敵人,激勵著中國人民奮勇殺敵,直至日軍投降。
趙壹曼
趙壹曼原名李,1905出生於四川壹個封建地主家庭。她勤奮好學,從小就示威反對封建習俗。她擺脫了纏足的惡習,還帶頭剪了長辮子,從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趙壹曼光榮加入中國* * *制作黨。1931九壹八事變後,侵華日軍占領東山省。在這個緊要關頭,中國* * *產黨派出大批優秀幹部奔赴東北,發動人民抗日戰爭。趙壹曼就是其中之壹。在復雜的對敵鬥爭中,趙壹曼經歷了各種挑戰。為了工作方便,她毅然把孩子送到了農村,至死都沒有見過孩子。
1935趙壹曼在壹個雪山森林被抓。敵人用盡了殘忍的手段,也無法讓趙壹曼開口。1936年8月2日,敵人用子彈奪走了趙壹曼年輕的生命。
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又名順德。河南確山人。
楊靖宇
1927,加入中國* * *產黨。曾領導河南劉店秋收起義,任確山農民革命軍總司令兼豫南特委書記。
1929去東北工作。“九壹八事變”後,任東北抗日救國會會長、哈爾濱市委書記、磐石遊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壹獨立師師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壹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第壹路軍總司令,中央* *南滿省委書記。在十分困難的環境下堅持抗日遊擊戰爭,被譽為“不怕吃苦的艱苦奮鬥典範”。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神江(今靖宇縣)與侵華日軍的戰鬥中英勇犧牲。屍體被敵人解剖,發現胃裏除了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外,沒有任何顆粒,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中國所有抗日的人都是英雄。
從三個故事,讓我們記住那些沒有被史書貼上“英雄”標簽的中國人。
(2005-08-14 12:41:03)來源:新華每日電訊第三版。
新華社記者曲誌紅報道
英雄這個詞是有氣場的。壹提到紙,自然會帶上鏗鏘、豪情、濃烈的感情。
60多年前,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全中國的每壹個人,尤其是最普通的老百姓,無所畏懼,毅然走上抗日戰場,在生死面前表現出氣節和氣節;那些沒有被史書貼上“英雄”標簽的男女老少,在那個血與火的年代所做出的壯舉,是那麽的感人肺腑,催人奮進,蕩氣回腸!
■父親的故事:
父親15歲加入“日本隊”。雖然八年沒開過槍打過仗,但他造的炮彈打死了日軍的中將·阿部...
作家安平在新華網上發表了長篇回憶錄。關於他父親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旅程。
那天,我正在網上瀏覽“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圖片展”。突然,壹張特殊的圖片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張熟悉的照片,眼淚奪眶而出:我看到了我的父親!
這是八路軍兵工廠在非常艱苦簡陋的條件下緊張生產的照片。圖中,鐵水正從冒煙的冶鐵爐中湧出。站在爐邊右手拿著草帽和鐵鉆的年輕人是我的父親。父親生前不止壹次向我提起這張照片。他想找到刊登這張照片的畫報,作為永久紀念,但找不到。當時我勸父親,不就是壹張照片嗎?找不到就算了。父親擡頭看著我,只說了三個字,妳不懂!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開始了。在天津小作坊當學徒的父親被迫返鄉。壹路上,我看到滿載貨物的馬車、帶著孩子的已婚難民和沮喪的戰敗士兵。只有壹支軍隊正向北沖去迎接難民和戰敗的士兵。父親問了人,知道這是呂正操的軍隊,東北軍,上過戰場打日本鬼子。
父親回家不久,就和村裏的幾個夥伴壹起報名加入了這支部隊,這支部隊就是八年抗戰中赫赫有名的八路軍冀中軍區的前身。
我父親被分配到機械修理所。據父親回憶,當時這個機修所有900多人。主要任務是生產前線部隊急需的武器彈藥,如手榴彈、地雷、迫擊炮彈、刺刀和大刀。
記得有壹次,我很遺憾地對父親說:“妳也參加了八年抗戰,連日本鬼子都沒見過!”"
父親聽了這話,沒有生氣,也沒有反駁我。他反而露出了壹種我從未見過的驕傲和自豪的表情。他說:“我沒和日本鬼子面對面工作過,但我在自己生產的炮彈、地雷、手榴彈裏見過不少日本鬼子!”我親自鑄造了黃土嶺戰役中楊成武部隊擊斃中將·阿部的迫擊炮彈!"
1940年秋,八路軍在彭副司令員的指揮下,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百團大戰。為了保證前線作戰部隊有充足的彈藥供應,父親和戰友們就像壹臺開足馬力的機器,夜以繼日地運轉,誰也不回去睡覺。真的好累好困,找個地方盯著看,然後回去工作。有壹天,壹個戰友在打鐵水的時候,不小心用鐵鉆紮到了父親的兩顆門牙,上唇也被紮了壹個大洞,血流不止,父親當時就暈倒了。醒來後,父親把嘴裏的兩顆碎牙吐出來,用袖子擦了擦血,下唇貼著上唇,二話沒說就投入生產。用我父親的話說,那時候,我們都絕望了!父親和戰友創造了奇跡,連續幾個月手榴彈產量達到前所未有的20萬顆!
1944年2月,晉察冀邊區舉行了第壹次英國人才聚會,我父親作為晉察冀邊區的勞動英雄,光榮地參加了這次聚會。據他父親回憶,當邊防領導拍著他的肩膀問他想幹什麽時,他脫口而出:“我想睡覺”!
■記者的故事:
在這張拍攝於1944同蒲路新洲南的歷史圖片中,壹群人正在試圖擡起壹段用枕木連接的鐵路軌道。仔細觀察,鏡頭裏的人幾乎都是普通人,最左邊的那個其實是個長得像“嘎子哥”的小孩兒...
這是壹張非常著名的抗戰歷史圖片。它高掛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也懸掛在抗日戰爭紀念館的顯著位置。當然,拍攝這張照片的新華社高級記者李也把它掛在了客廳裏。八十多歲的李馮仍然記得那幅畫:
1944年的壹個夏夜,我作為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敵後攝影記者,跟隨壹個團的部隊,向淪陷區山西忻州南部的鐵路線進發。這次軍事行動的任務是摧毀日軍補給線,擴大解放區。
鐵路沿線有敵人的碉堡,戰士們稱之為“玳瑁”。鐵路位於兩個掩體之間,完全在敵人的視線或火炮射程控制之內。
為了保證破路民兵的安全,部隊首先包圍了敵人的碉堡,監視敵人的壹舉壹動,布置火力。
民兵們只用兩把土做的大鐵鉗就擰開了鐵軌上的道釘。然後,指揮員用強而極小的聲音喊起了齊新的號角聲:“壹二三!壹二三-!”
為了盡可能不讓敵人發現,我和領導的指揮官約定在完成破路任務的最後壹刻用鎂光燈拍照。指揮官還特意告訴民工,拍照時的“火”是自己人點的,不是敵人點的,不要慌,不要亂跑。
我拍那張照片時,是和共青團政治部主任林震同誌合作的。我們約定我喊“壹二”,打開相機快門。他劃了根火柴,點燃了閃光燈上的鎂粉。
就這樣,鎂粉在黑暗中突然閃現出壹片白光,鐵路翻車的生動壹幕被拍進了我的鏡頭。這時,指揮員立即下達了撤退命令。我們剛離開現場跑步,敵人的炮彈就打到了他們剛剛閃過的地方。
■網友的故事:
七個人都是普通農民,走在路邊,我可能壹刻都不會在他們身上停留。是他們,在嚴峻的考驗面前,展現出讓我震撼,讓我心碎的骨氣。他們用生命詮釋了英雄的定義...
這是壹位網友在新華網上發的親身經歷。他去開平出差,發現壹個安靜的公園,只有壹座雕像和壹座破舊的瞭望塔。他事先怎麽也想不到,在瞭望塔的院子裏,他想起了這樣壹段慘烈而悲壯的歷史:
日軍在1945準備撤退之前,為了疏通後路,不得不打通南路主線,從江門到廣州。
聽到這個消息,司徒旭回來了。司徒旭當時26歲,父親在南陽開了壹家不大不小的銀行。他是壹個吃得很好的年輕人,打獵並和鳥玩耍。但知道家鄉會被鬼子蹂躪,他毅然回到家鄉,加入了司徒鄉自衛隊。
17年7月的夜晚,日本人想從潭江直搗廣州。自衛隊將其攔截。土槍,土槍與日槍對峙,擊斃13日軍。但日軍以猛烈的火力封鎖了南樓,包括司徒旭在內的7名自衛隊員被困樓上。
他們的抵抗壹直持續到25日。七個壯漢耗盡了彈藥和食物。七人在墻上留下遺書:“徐、宣、遇、榮、瑤、厚、丙,我們保守,敵人多次勸我投降。雖然我們不太懂讀詩,但是“精忠報國,精忠報國”這幾個字還是可以理解的。
七壯士聯名留下遺書後,準備集體自殺,為國捐軀。思前想後,徐決定放棄就地自殺的念頭。他說:“如果我們自殺,日本侵略者壹定認為我們怕他們。雖然我們沒有子彈,但是我們還有刺刀和石灰,可以抵抗壹會兒。我們壹定要堅持到底,哪怕死,死得更有價值!”
隊員們表示同意,決定堅持下去。他們把槍都砸了,只留下刺刀,準備肉搏,在最危險的窗口附近準備了石灰粉,準備戰鬥。
25日拂曉,鬼子用毒氣彈在南樓墻上炸了壹個洞,7人昏迷被俘。魔鬼把七個壯漢綁在壹棵樹上。魔鬼問,機槍手是誰?司徒旭得意地告訴鬼子,他壹個人打死了八個鬼子。魔王氣得用尖刀割掉司徒旭的鼻子和耳朵,問他願不願意屈服。司徒旭罵罵咧咧的,流著血——老子後悔沒有殺了妳們這些家夥!魔鬼壹塊壹塊地切著司徒旭的肉。魔鬼問其他六個人誰會屈服,誰會死得痛快,但所有人都發誓,包括最年輕的司徒冰,他才18歲。
七個人都被鬼子打死了,嘴巴,鼻子,耳朵,眼睛都被割掉了,手指頭都斷了。
從“九·壹八”到“八·壹五”,中國有3000多萬人死於這場嚴酷的戰爭,其中有數百萬軍人死於戰場,更多的是飽受戰爭之苦的普通百姓。
面對民族危機和民族危亡,壹代中國人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同仇敵愾。地不分東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業不分工農商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父送子,妻送郎”,壹浪高過壹浪,* * *走向國難。
歷史不能記住他們的名字,但永遠不會摧毀他們的精神。
可以說:英雄兒女遍地,中華榮耀千千萬萬!
新華社北京8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