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菌(全球功德網)發現最近刷屏的壹則新聞,非常有助於分析醫患沖突為什麽愈演愈烈。
央視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了上海、湖南的6家大型醫院,揭開了這個秘密。央視的調查表明,回扣竟占藥品價格40%,醫藥代表的提成占10%。藥品的回扣壹般至少要在中標價的20%以上,才能保證有壹定的銷量。醫生壹般只開回扣比例高、金額大的藥品。而且,他們發現,壹些常用藥品,上海市藥品中標價壹般是市場批發價的5倍左右,最高的超過了10倍。
看病貴壹直被社會詬病,藥品貴是壹個重要原因。藥品回扣雖然不能說是藥品價格高的唯壹原因,但肯定是其中壹個重要原因。雖然不能說每家醫院每個醫生,都有拿回扣的行為,但要是說藥品回扣是壹種醫療系統非常普遍的現象,應該並不為過,央視記者發現的只是冰山壹角。
現在的醫患沖突很多,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不信任很常見。有時候沖突發展到暴力的程度,釀成惡性事件的也不時見諸媒體。
醫患沖突頻發,可能每個個案的是非對錯都有其特殊性,但大量的事件出現,至少說明壹個事實,患方對醫生的信任度下降,信任度的下降,又會因為壹些因素,演變為患方對醫方的對立情緒,加上患者自身的壹些因素,就容易導致暴力沖突事件。
這種不信任是從什麽時候成為壹種現象的呢?在公費醫療的時代,醫患之間的關系還是整體和諧的,醫患之間也不能說就絕對沒有矛盾,但整體而言是很少的。那個時候,“救死扶傷”不只是醫院墻上的標語,大多數醫生也是自覺這麽做的。
那個時候醫療體系是純公益性質,開藥和檢查費用和醫生個人的利益並不掛鉤。醫生的職業定位是為人民提供醫療服務,醫生和患者之間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因為醫生的職業行為和醫生的個人經濟利益沒有直接的聯系關系,醫患之間的關系就變得很單純。
雖然現在中國的公立醫院還是提供醫療服務的主體,但不可否認,市場化已經註入醫療服務的各個環節之中了。醫生的個人薪酬激勵跟病人的治療費用直接掛鉤,有些公立醫院醫生開藥、做手術個人都有提成,醫院的這種激勵機制固然提高了醫生的積極性,單著容易導致過度治療問題的原因。療效差不多的藥,醫生就可能選擇貴的那種。壹些可手術可不手術的,醫生會建議手術。
這種患方對醫生的不信任情緒是會積累的,還會經過人際關系的傳遞和媒體的報道渲染,迅速演變為壹種社會的普遍心理。當治療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不信任就會發展成為患方對院方和醫生的懷疑。患者認為是醫院出現了醫療事故,而院方極力辯白否認,誰也說服不了誰。患者家屬在悲痛的心情下,情緒會更加容易失去控制,對醫生的懷疑,又會進壹步演變成針對醫生個人的仇恨。加上患者自己的性格因素,這樣就容易釀成暴力沖突事件。
理論上醫生的定位就是白衣天使,但是市場化因素的導入,讓醫生的現實定位出現了多重的異變。但對經濟利益的追求,讓壹些醫生還伴有商人的角色,和醫藥代表成為***謀。我相信不是所有醫生都這樣,但部分醫生存在這些現象,卻容易讓醫生整體的社會評價降低,讓社會產生對醫生整體的不信任。讓那些潔身自好的醫生,也籠罩在醫患不信任的氛圍裏。
現在中國有幾千家藥企,藥企之家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不同藥企生產的同類藥品療效都差不多,但要用誰的藥品,醫院有很大的話語權。央視調查的結論是醫生收取的回扣占藥品價格的30%到40%,但回扣只是利益輸送的壹部分,而且是擺不上臺面的那部分,還有壹種公開的利益輸送方式——“學術推廣”活動
從公開的資料看,藥企的銷售費用居高不下,主要生產抗腫瘤藥物的匯恒制藥,銷售費用占銷售額的38.51%,銷售費用主要包括市場費用、差旅費及車輛使用費。因為龐大的銷售費用,藥企的毛利率必須維持在驚人的水平。而患者拿到的藥品價格,經過流通環節之後,又變成藥廠出品價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所有的成本費用最後都是由患者來承擔的。
市場化最徹底的就是私立醫院,莆田系是這方面的代表。和公立醫院不同的是,私立醫院是整體都綁在市場化的利益鏈條上。醫院變成了純粹的企業,既然是企業,利潤是第壹位的,其他的考慮,包括為患者看病,都是從屬於資本對利潤的追逐的,為了經濟利益甚至可以不擇手段。
要減少醫患矛盾,還是要醫療回歸公益性。中國不應該學習西方的那套醫療體系設計,應該探索和建立社會主義的醫療保障體系。古巴在這方面,就是中國學習的榜樣。古巴是全民免費醫療,醫療水平世界聞名,人均壽命高於美國。中國現在經濟發達了,按說已經有實力為全民提供免費醫療。古巴經濟不如中國發達,都可以做到。市場化醫療的導致的醫患互相不信任,只有在免費醫療體系中得到比較完全的解決。
央視曝光的紅包事件,衛生部門僅僅處理幾個醫生,並沒有多大作用。壹旦引入市場化機制,那麽醫療的功能定位勢必要被經濟利益鏈條綁架,醫生就容易不由自主不可抗拒的為利益分配而做出有悖醫德的事情。醫療市場化是藥商和醫生利益輸送的溫床。只要那個利益鏈還在運轉,大量的醫生就很難潔身自好。當務之急,是面對問題,找出原因,讓醫療回歸公益性。泛市場化思維,以為市場化壹抓就零,是壹種新式教條,也應該借助這個事件進行徹底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