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刊歡迎下列各方面的論著、經驗總結等文章,(1)疼痛性疾病的診治,如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疼痛、舌咽神經痛、頭部疼痛、面肌痊孿或麻痹、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雷諾病、癌痛以及某些內臟性疼痛,如頑固性心絞痛、膜腺炎疼痛及某些非疼痛性疾病用疼痛治療方法有良好療效者;(2)各種神經阻滯療法的操作技術、用藥、治療的適應證、禁忌證與合並癥;(3)疼痛性疾病的藥物治療及鎮痛藥的臨床應用;(4)手術後鎮痛、無痛分娩及各種無痛診療技術;(5)與臨床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6)文獻綜述;(7)疼痛科室(中心)介紹;(8)述評。
論著要求有豐富而具體的臨床資料,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有合理合適的對照組,評定治療效果有適宜的標準,有隨診。
2. 為了突出對疼痛性病癥診療方法的介紹,本刊論著性文章的段落除前言外第壹部分為方法,詳細介紹治療操作技術或研究方法,並詳述效果評定標準和隨診時間;第二部分為臨床資料,又分為壹般資料與結果兩部分。在資料內要求有癥狀與體征分析,在結果內應全面介紹研究結果,壹般不加評論;第三部分為討論,請密切聯系本文臨床資料,引證文獻,總結經驗,忌大段摘引與本文資料元關的書本知識,也忌將討論寫成文獻綜述。參考文獻應主要為近 3~5年雜誌上的,以親自閱讀全文者為限,不應引用文獻中的文獻,也不應從摘要中摘用,來稿請附全部參考文獻的復印件。
3. 論著文稿壹般不超過 5000字(包括: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標點符號及圖表所占用版面),並附 1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兩者應基本致,按目的( Objective)、方法 (Methods)、結果 (Results)、結論 (Conclusion)的順序書寫。綜述等文稿也請附簡短的中英文介紹。英文摘要希請熟諳英文的本專業專家修正,字母拼寫請認真核對。藥物名稱、特殊術語、英文縮略語在文中第壹次出現時請加英文全文,本刊不用“封閉”術語,請改為局部註射、穴位註射或神經阻滯療法等適當詞語。
4. 本刊欄目有述評、論著、臨床經驗總結、實驗研究、短篇報道、病例討論、綜述與講座、繼續教育、新療法與新藥物介紹、疼痛科室(診療中心)簡介、編委簡介、業界先驅人物介紹和各種信息.其書寫格式視具體內容而定。
5. 表格壹般采用三線表,分組進行比較的數字還應做統計學處理:圖可用線條圖、影像片或照片,要求灰度對比明顯,影像片需附示意圖;文中的數字及外文要認真核對,做到準確無誤;附表與附圖請排在文末,但應在文中表明位置。
6. 來稿請打印式三份,要求 Word格式、 A4幅面、頁邊距均為 3cm、正文用 4號宋體、行距 1.5倍,圖表及其題目均居中。也可在網上投稿,稿件直接發送的本刊電子信箱,並在郵件主題中註明投稿,在郵件中註明自己的單位、通訊地址、電子信箱、聯系電話;來稿需附寄稿件處理費 50元,被采用稿件刊登前按規定交納版面使用費,發表後致稿酬。 1.文題應以最簡明的詞組表達論文的主要內容,文題與內容要壹致,壹般不超過20個漢字,盡可能不設副題;
2.論著應有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中文摘要按目的、方法、結果與結論***4段連續書寫。摘要應反映全文的主要內容,不加評論和解釋,結果內應有主要數據;
3.英文摘要的主要內容應與中文摘要基本壹致,也按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的順序書寫,還應包括文題、作者、單位、市省及郵編。應請熟諳英文的本專業專家修正,壹般不用縮略語,務必核對拼寫無誤;
4.關鍵詞的中、英文應壹致,分別列在中、英文摘要下方,論著文稿壹般2~5個,首標關鍵詞應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內容。英文關鍵詞應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寫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為準,其中文譯名應按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註釋字順表,切勿杜撰;
5.前言 主要介紹研究的背景,即引用文獻對本病診治的疑難處或各種診治方法的優缺點及存在的問題做壹簡要評價,然後指出本文的目的,並說明本研究起止日期。本法治療結果如何不應寫在前言內;
6.方法 除前言外,第1部分為治療(診斷)方法。本刊要求資料與方法分開寫, 將方法寫在資料之前, 目的是突出診治方法,使讀者對方法學先有全面了解。在方法內主要介紹研究方法、試驗方法、診斷與治療方法,並介紹觀察指標、疼痛評估方法、隨訪時間、效果評定標準及統計學處理。在方法內以介紹實際操作為主,不加評論與解釋,文字難以描寫清楚時,請用圖示。儀器設備應註明產地、型號,所用參數如電壓、頻率等要描述,藥品、試劑應註出其產地、批號、生產時間並加註英文,復合藥物的成份與劑量必須寫出。某些常規操作如消毒、鋪巾等宜省略。
個人創造的方法要詳述其細節,改進的方法要詳述改進之處,可用參考文獻之角碼標註原方法之來源,原封不動地使用他人之方法時不用角碼,而直接寫為“……方法見參考文獻[1]”。
隨機對照研究應描述隨機方法和所采用的盲法(單盲、雙盲)。統計分析應說明其方法及選擇依據。
7.臨床資料 此為全文的第2部分,其中又包括壹般資料與結果兩段,壹般資料應有年齡、性別、診斷、病程、分組等基本資料,尤其強調某些特殊資料如特殊檢查和壹般資料的進壹步整理,例如療效與年齡、療效與病程、療效與不同治療方法、療效與不同病種、療效與不同用藥等多種因素相互關系的分析。在疾病診斷上,應對癥狀與體征進行統計分析,例如某種癥狀或體征有多少例,從而為診斷提供依據,而不是從書籍或雜誌上抄錄診斷標準。對於CT等放射學檢查也要有分析統計,而不能僅寫符合影像診斷。
在臨床資料內希作兩組或兩組以上資料的對比性觀察。設立對照組,將使論文更具說服力。應在年齡、病種、病程、病變等壹般情況基本相同(似)的前提下進行兩種不同方法的對比。對照組必須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采用合理、合適的治療方法,以雙盲或單盲法進行。對照組應在開始研究時設立,摘引過去的病例與現時相比較的方法不可取。充分的臨床資料與詳細的統計分析是討論的依據。
評定治療效果應有嚴格而適宜的標準,不僅靠癥狀,還要有體征的復查。療效的判定應在隨診時,而不是在治療剛結束時。隨診時間的長短與隨診患者的多少直接反映論文的水平。只有長期,甚至數年的隨診,方能對某病的診治結果做出恰當的評價。隨診時應盡可能包括完整資料,例如治療後進行放射學復查,這對治療方法的遠期效果、適應證與作用機制可提供客觀根據。
結果或治療效果作為臨床資料的後壹段,應客觀真實、簡潔明了,不必解釋,不應與討論內容混淆,可用文字說明,但最好用圖、表表示,能收到壹目了然的效果。文中若有圖、表,則正文不需要重述其全部數據,只需摘述其主要發現或具有重要意義者。數據應翔實準確,避免數字不符。
8.討論為第3部分,是全文的關鍵,但充分的臨床資料是寫好討論的基礎。討論應密切聯系本文的臨床資料,將作者的經驗總結成理論,發展、修改或提高現有文獻上的觀點。討論不應是操作技術的解釋,也不是無臨床資料作根據的主觀臆斷,更不能憑想象做推測或憑印象做結論,例如只有在分析統計並比較了兩組不同病程患者的治療效果後才能寫病程長的效果差。
參考或引用文獻,尤其是近3~5年外文和中文期刊雜誌上的文獻全文十分重要,應該有針對性地引用其某觀點、某看法、某方法或某數據.結合自己的臨床資料加以評論,延伸自己的觀點。引用文獻不應大段摘錄與本文臨床資料無關的文字。眾所周知的基本概念或書本上已明確記載的理論,不必抄襲。原本是壹篇研究臨床治療效果的文章,卻從文獻中大量抄寫發病與治病機制,是初寫論文的通病,討論的重點應是針對臨床效果。非研究作用機制的文章,雖可涉及機制,但無必要用較多篇幅寫機制。在描述鎮痛合劑的作用時,習慣寫的“局麻藥止痛、維生素營養神經、激素抗炎”不必反復重述。引用文獻盡量不以書籍作參考,因為即便是新出版的書籍,其內容也是陳舊的。參考文獻的另壹目的是和其他作者的研究相對照、相比較,同意或不同意某作者的觀點均可寫在討論中,以便將自己的研究擺在該課題國內外整體研究範圍之內寫討論,而不是只寫自己的研究結果。參考文獻是論文必不可少的內容,這是因為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不參考他人的經驗不可能搞好研究。
9.表 壹律采用三線表,表的序號與表題在表的上方,只有1個表時,序號為表l,表內數據的單位相同時,計量單位在表題後註明。表格的主語如分組,壹般在表的左側,謂語如統計指標在表的右側,盡量避免主、謂語倒置。表內計量單位不相同時,計量單位應標在該統計指標後,主、謂語項目較多時可分層。
表內某項未測,填入“壹”符號;結果為零的例數或百分數均寫“0”;同壹欄上下各行的數字應按個位數對齊,若數值中有(士)或(~)號者,則按此符號上下對齊;同欄內的數字要求小數點後的位數壹致;表內數字或文字需加備註時,在其右上角依次標註“*”、“#” 、“△”、“☆”符號,在表下以簡練文字註釋。
表內某項未測,填入“壹”符號;結果為零的例數或百分數均寫“0”;同壹欄上下各行的數字應按個位數對齊,若數值中有(士)或(~)號者,則按此符號上下對齊;同欄內的數字要求小數點後的位數壹致;表內數字或文字需加備註時,在其右上角依次標註“*”、“#” 、“△”、“☆”符號,在表下以簡練文字註釋。
10.圖 插圖應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與圖例,即可理解圖意。壹般用線條圖,要求線條均勻、主輔線分明。圖的高度與寬度之比為5:7,圖中文字在縮放後以6號或新5號為宜,圖例壹般標註在圖形內的空白處,圖號與圖題在圖的下方。照片圖要求清晰、準確,灰度對比明顯。病理照片應標明染色方法與放大倍數如HE×200。影像片需附示意圖,便於讀者看懂。
11.量和單位 體內壓力恢復使用mm Hg、cm H2O。在組合單位中斜線不應多於1條,例如mg/kg/d應寫成mg/(kg·d)或mg·kg-1·d-1。時間的表示,日用d,小時用h,分用min,秒用s,但不能用第×d。平均值±標準差用(平均值士標準差)單位符號表示,例如(3.61±0.42)kg。數量範圍用~符號,例如1~2h,1%~2%。
12.統計學符號均用英文斜體,如算術平均數用小寫x,標準差用小寫s,標準誤用英文小寫斜體sx,,t檢驗用小寫t,相關系數用小寫斜體r,但F檢驗用英文大寫斜體F,中位數用英文大寫斜體M ,卡方檢驗用希臘文小寫斜體χ2,樣本數用英文小寫斜體n ,概率用英文大寫斜體P,概率數值用小數表示,例如P<0.05,不用百分數(P<5%)
13.藥名在第1次出現時需加註英文,醫學名詞、藥品名稱應以通用名稱為準。不應使用商品名,但可註出商品名及其產地,。冠以人名的綜合征、體征、方法等,人名後不加“氏”,外國人名後也不加“'s”,例如霍納綜合征(不加氏字),但若人名為單字,加“氏”,例如唐氏綜合征。
14.中、英文縮略語在第1次出現時應寫出其全稱或英全文,本刊不采用非規範的縮略語,例如靜註應寫成靜脈註射。英文名詞除專用名詞(國名、地名、姓名、公司、註冊商品名)首字母大寫外,其余首字母均小寫。本刊不用“封閉”術語,請改為“神經阻滯療法”。 實用疼痛學雜誌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按照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規定,采用順序編碼制:
1 文內引用參考文獻的標註
文內標註引用文獻,以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號,並將序號置入方括號中。
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按下述3種格式之壹標註角碼,角碼在右上角:
(1)Birbaumer等[1]指出嗎啡從體內排泄緩慢。(2)三叉神經痛的發病有3種機制參與[2, 4, 6]。如序號連續(統壹論點參考了連續的4篇論文),可書寫成[1-4]。(3)間質細胞cAMP含量測定方法見文獻[7]。
正文指明原始文獻作者姓名時,角碼標註於作者姓名之後(如例1);正文未指明作者時,角碼標註於句末(如例2);正文直接述及文獻序號時,不用角碼標註(如例3)。
標註應盡可能靠近有關引文。標註寫在標點符號之前。如引文在全句之末,其中句號在引號之內,則應標註在引號之外(“……。”[x] ),否則應標註在句號之內(“……”[x]。)
圖中引用參考文獻,按其在全文中出現的次序編號,序號標註寫在圖的說明或註釋中,圖中不應出現引文序號標註。
表中引用參考文獻,按在全文中出現的順序編號,在表註中依次標註;若必須在表身中標註,可另列壹欄並將引文序碼置於方括號之中,以避免與表中其他數字相混淆。
2 文後參考文獻表
文後參考文獻表的順序應按文中引文的順序依次排列,用阿拉伯數字書寫,不加方括號,也不用標點,序號後空壹字,按GB 7714-87要求依次著錄。只有1條參考文獻時,序號寫為1。著錄用文字原則上要求用文獻本身的文字,數字除版次、期號、冊次、頁數、出版年等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外,均保持文獻上原有的形式。
責任者(個人作者或集體作者)不超過3位時全部照錄。責任者超過3位時,只著錄前3位責任者,其後加“, 等”或者其他與之相應的字(西文加“, et al”,日文加“, 他”,俄文加“, идр”)。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健康路12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內《實用疼痛學雜誌》雜誌社 郵政編碼:0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