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如何治療血熱證

如何治療血熱證

血熱證(中醫)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表現的證候。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證見血妄,發熱,甚則昏厥。多因勞役煩擾、恣食辛辣、怒氣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所致。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脈絡受傷,血不循常道而溢出。故血熱證以出血、發熱為主要特征。傷及肺經則咳血,傷及胃經則吐血,傷及膀胱經則尿血,傷及大腸經則便血;出血在表可見衄血、衄血、衄血、衄血等。女性經前月經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有心熱、面紅、渴喜冷飲、舌紅、脈弦而有力等熱證癥狀。血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分,以上論述為內傷雜病見於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於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的治療宜清熱涼血,如黃連解毒湯、犀角芎歸湯等。

血熱證:頭發成片脫落,頭皮油膩發亮,脫屑發癢,日久頭發稀疏,皮膚出現瘀斑或瘀點,鮮紅斑塊,或伴有流鼻血、牙齦出血、嘔血、便血、尿血,或伴有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或發熱,或腹痛,舌質淡紅,苔薄黃,脈弦數。

如果沒有上述癥狀,就不是血熱。

保證睡眠質量,不要熬夜,註意清淡飲食,調整心態。

血熱宜飲苦丁茶。

鮮榨黃瓜汁30毫升,每天早晚各服壹次,連續七天為壹療程。(註:鮮榨黃瓜汁不能加糖、鹽等調味品)

中成藥:大補陰丸。丹梔逍遙丸。

白茅根適量代茶飲。

生料:

雞冠花40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

制作:

將雞冠花加水兩碗,煎至壹碗,去渣,雞蛋去殼攪勻煮沸,加白糖適量即可。

清熱涼血止血。

(1)茅根水燉豬皮:豬皮250克,香茅根30克,冰糖適量。將豬皮去毛洗凈,加入煎好的香茅根水燉至濃稠粘稠,再入冰糖調勻,分5次服,每日1~2次。

(2)紫草大棗湯:紫草10~15克,大棗30克。加水適量煎湯,吃棗喝湯。

(3)水牛角茅根湯:水牛角20~30克,白茅根12克,白糖適量。水煎服。

(4)藕節大棗煎:藕節250克,大棗500克。將藕節洗凈,加水適量,煎至濃稠,再加入大棗,煎至熟爛。挑去藕節,吃棗,可分次食用。

(5)蓮藕蕎麥葉湯:蓮藕2個,蕎麥葉50克,水煎服。

(6)旱蓮草燉黃鰾:黃鰾100克,旱蓮草30克(布包)。用慢火燉至鰾全部溶化。去渣。分4次服,每日2次。

多吃西紅柿、黃瓜、水果,切忌吃荔枝、杏、李子等。平時註意多喝開水。

吃點杞菊地黃丸,有治療五心煩熱的功效。

血熱

病名。又稱血中有熱。即血中有熱。癥見鼻衄,咳咯血溺,午後發熱,婦女月經先來,脈弦數,法當涼血。這是小兒發熱證候之壹。幼兒科學大全》:"血熱者,每日午後發熱,至夜而涼,此心熱也。輕則導赤散,重則四順飲。"

血熱風燥型,血熱風盛證,此證是由於體質偏熱,當值青壯年,氣血旺盛之時,或因性情焦燥,心神不安(精神因素,心火旺盛;或因恣食魚腥、辛辣之品,傷及脾胃,郁而化熱;或反復感受風熱之邪,均可導致血熱內盛、熱盛生風而外感皮膚幹燥,出現紅斑、丘疹等癥狀為主癥。相當於西醫銀屑病的進行期。

臨床表現:

皮疹初發或復發不久。皮疹發展迅速,呈點滴狀、錢幣狀或混合型。常見大小不等的丘疹、斑丘疹和斑片,潮紅、鮮紅或暗紅。散布在體表的所有或多個部位,以軀幹、四肢為主,也可從頭面部開始,逐漸發展到全身。新疹不斷出現,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幹燥易脫落,剝刮後有少量出血。可有同形反應;伴有瘙癢、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質紅絳,苔薄黃或根黃厚,脈弦滑或滑數。

血熱型疔瘡治療法則:涼血除斑,清熱解毒。

方劑舉例:克銀方、涼血瀉火祛風湯、白瘢壹味方、消銀壹味湯、牛角地黃湯、生地涼血方。

▲張誌禮治法:清熱涼血活血,方用涼血活血湯、白瘧壹加減: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50g,紫藥根、赤芍、丹參各25g,水煎服,每日1劑,重者可服每日壹劑半,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紫藥根清熱涼血;赤芍、紫藥根、丹參、雞血藤以涼血活血養血;風盛癢甚者,可加白藥風甚癢者,可加白鮮皮 50g、刺五加 50g、防風 15g、大戟 25g、烏梢蛇 10g 等。若夾雜濕邪,舌苔白膩,皮損浸潤較深者,可加薏苡仁50g、蟲草50g、茯苓50g、防風25g、澤瀉20g,大便燥結者可加大黃15g、梔子15g,因咽炎、扁桃體炎誘發者可加板藍根、大青葉、連翹、人參等。舌質較暗或舌有紫斑、疹子深紅者,可加紅花15g(大紅花5g)熱亢者可加清血散5-10g(清血散方:石膏100g,木香、人參、滑石、升麻各100g,制法:上藥煎湯,取皮硝1斤,調勻曬幹,研成細面,備用,服法:每次服5-10g,每日2-3次)。

外用處方:早期多外敷無刺激性的清熱潤膚膏,後期同燥濕活血型。

常用:香蠟膏:香油200g,黃蠟50g,調勻外用。

②普蓮膏:大黃粉10g,黃芩粉1-0g,凡士林80g,調勻外用,每日擦1-2次。

③清涼膏:主要成分為當歸、紫草、大黃。

④洗療法:取楮樹葉半斤、柏樹葉半斤,加水10斤,煮沸20分鐘,冷卻至30-35℃即可洗疔瘡,也可放入浴盆中浸浴,但水溫不能太高,每周2-3次。但對於急性進行期或皮膚大面積發紅,有紅皮病傾向的患者,不宜進行盆浴。功能:楮實子葉味甘、性涼、無毒,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殺蟲、潤膚止癢的功效,壹般浴後會感到全身舒暢,瘙癢減輕,皮屑脫落,浴後外用藥膏--更能發揮其外用藥效。

▲張培芳治療治法:涼血降火,祛風潤燥,方用自擬涼血降火祛風湯加減:生地309g,赤芍、蒲公英、人參各12g,生地石(先煎)30g,益母草、板藍根各9g,凈蟬蛻、大黃各5g,白蒺藜15g,天花粉12g。

▲張滿華治法治宜清熱涼血活血,用涼血活血之法。治宜清熱涼血活血,用涼血活血湯、化斑湯、犀角芎歸湯或白瘢壹加減。風癢加白鮮皮、白蒺藜、防風;②濕加薏苡仁、陳皮、車前子或用除胃濕苓湯;③結大黃、梔子;④咽扁桃體炎加大青葉、板藍根、人參、連翹等。

▲陳榕治療①槐花湯加味:生槐花、生地、土茯苓、石膏各30g,紫草、升麻各99,癢甚,加蒼耳子15g,

地骨皮9g。土茯苓、茵陳各30g,生槐米、生地、鮮陳皮、蒼術各15g,苦參、黃柏、梔子、生甘草各9g。生地黃、蒼耳子各 15g,桑葉、苦參、蛇頭各 9g。 白蒺藜、根各15g,當歸、雙花、連翹各12g,赤芍、陳皮各9g,甘草6g。加減:大便幹燥加生君,遍身瘙癢無度加海桐皮、蜈蚣、蛇蛻以熄風止癢,久服苦寒之劑所致脾虛加白術、佛手

手。外用解毒膏(方藥:青黛15克,黃柏30克,煆石膏3009克,黃凡士林1500克調成膏狀)。

▲金匱要略治法:宜涼血消斑,清熱解毒,用消銀壹湯:水牛角粉15~3g,生地、板藍根、僵蠶、貢英、茯苓各30g,赤芍、丹皮各15g,白鮮皮25g,苦參10g,生甘草6g。

▲曲枳殼治宜涼血活血,活血治癬湯主(菊花、當歸、生地、白芍、

▲邵康偉治宜涼血祛風。茯苓30克,白鮮皮、威靈仙、銀花、丹皮、白蒺藜、紫草、生槐花、生柏葉、艾葉甘草10克。

▲侯文蓮涼血活血湯加減,藥用:生地、赤芍、丹皮、白根、紫草、飛蓬、苦參、白鮮皮、山豆根、藍根十日青葉等。

▲王根治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活血祛風之品,方用牛黃地黃湯,藥用:牛黃50g,生地黃50g,大青葉25g,烏梢蛇15g,丹參20g,防風15g。加減:風加威靈仙、白蒺藜、蟬蛻、龍膽草、獨活;②濕加地骨皮、苦參、木通、土茯苓;熱加梔子、三棱、虎杖、槐花、紫草根;④眠差加夜交藤、生龍眼;⑤癢加海桐皮、白鮮皮、皂角刺。

▲劉生香治以清熱涼血,祛風解毒,方用槐花湯加減,藥用龍骨、牡蠣各30g(先煎),槐花、紫草各15g,生地、茯苓、金銀花各20g,石膏30g,蒲公英、甘草各10g。

  • 上一篇:皮膚科護士個人總結範文精選三篇
  • 下一篇:海參的營養價值高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