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nquè CV8 [《中國針灸學大辭典》]
3 概述臍中為穴名[1]。針灸甲乙經》:"臍中,神闕穴也"。 神闕是經穴名[2] (shénquē[3] CV8,RN8) ?出自《針灸甲乙經》。屬任脈[2]。神為神氣,闕為宮門,本穴在臍中,臍為胎兒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如神氣出入的宮門,故名神闕穴[2]。神闕穴主要治療脾胃病和急救: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粘連、臍腹冷痛、臌脹、便秘脫肛、中風、四肢厥冷、驚風、腹痛、泄瀉、水腫、泄瀉、久瀉、痢疾、臍周腹痛、便秘、腸癖血、昏厥、子癇、婦女寒血不受胎、產後小便不通、尿瀦留、小便失禁、五淋、疝氣、中暑、泄瀉、排便困難、痢疾、痢疾、痢疾、痢疾、痢疾。還可用於治療泄瀉、痢疾、屍厥、風熱子癇、水腫、腸炎、產後尿瀦留等。
4 神闕穴的別名臍(《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臍中(《針灸甲乙經》)
氣舍(《外臺秘要》)
臍孔(《千金要方》)
氣海(《銅人腧穴針灸甲乙經》)
神闕穴(《針灸甲乙經》)
神闕穴的4個別名。穴位針灸圖》)
衛會(《經脈考穴編》)
廉地(《命門穴》)
死穴(《命門穴》)即死穴。(經絡腧穴綱目》)
5 來源《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臍中壹穴。
6 剖穴神即神氣,闕即宮門,此穴在臍中,臍是胎兒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如宮門之神氣出入,故名神闕[2]。
神,指人的元神和臍神。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故生之來謂之精,二精相搏謂之神",《說苑-修文》:"神者,天地萬物之始也"。闕、宮、門,同缺空義。神闕指精神出入和居住的宮殿,臍靈也指人體的精神。黃庭內景經註》:"臍為太壹之君,人之命也。壹中極,壹太元,壹昆侖,壹殊中"。臍為腹之無,故神闕穴有如神氣出入之隙。此穴在臍,臍為先天之結穴,後天之氣府,元氣尚存。內視近大小二腸,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受官,物出兩腸畏約化,即大而謂之神。道藏》曰"神者,變化之極也",故名神。闕為門,出入之門,顯貴也。人身以神氣為最貴,此穴為心與腎(心藏神,腎藏誌)的交通門戶,故稱神闕。穴當臍孔,臍為先天之竅,是人出生時,與臍相連,為胎兒營養之所,故又稱命門。[4]
7 所屬部位臍 [5]
8 臍部腧穴定位標準定位:神闕穴在腹中部,臍中央[3]。
神闕穴位於臍部,臍中央。仰臥取穴 [2]。
神闕穴位於臍區,臍中央[6]。
神闕穴在任脈中的位置
神闕穴在臍中的位置
神闕穴在臍中的位置(肌肉)
神闕穴在臍中的位置(臟腑)
9 臍窩中心取穴仰臥位、在臍窩中央取穴。
神闕穴位於臍區,臍中央。仰臥位取穴 [2]。
仰臥位時,在肚臍正中取穴 [7]。
10 臍中穴的解剖神闕穴下為皮膚、結締組織和壁腹膜。淺層主要有第十胸神經前支的真皮前支和腹壁臍周靜脈網。深層有第十壹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10.1 層次解剖皮膚 → 結締組織 → 壁層腹膜 [2]。
10.2 穴區的神經和血管在淺層,有第 10 肋間神經前皮支分布;在深層,有第 10 肋間神經吻合支和腹壁上、下動脈分布[8]。
11 肚臍穴的功效與作用神闕穴具有溫陽救逆、利尿固脫的功效。
神闕穴具有回陽固脫、健脾和胃的功效[2]。
神闕穴位於臍中,是人體的命門,艾灸神闕穴有溫陽救逆、開竅醒神的作用,用於治療中風、肢冷、屍厥等癥[9]。[9].
臍位於上、下焦中心,近胃腸,故神闕穴又有健脾和胃、收腸止瀉之功,可治腹痛、水腫、久瀉、脫肛等。[9].
神闕穴屬任脈,近下焦,故可治療小便失禁、產後尿閉、婦女不孕等。[9].
神闕穴具有回陽固脫、健運脾陽的功效,艾灸神闕穴善治真陽不振之大便不通及中焦虛汗之證[9]。
針神闕穴具有回陽救逆,開竅活絡,利水滲濕的作用。主治水腫、腸鳴泄瀉、臍周疼痛、脫肛、癲癇。[4]
12 臍腧穴神闕穴主要用於治療脾胃病及急救:急慢性腸炎、菌痢、腸粘連、臍腹冷痛、臌脹、便秘脫肛、中風脫肛、四肢厥冷、驚風、腹痛、泄瀉、水腫、泄瀉、久瀉、痢疾、臍周疼痛、便秘、腸癖血、昏厥、癲癇、婦女不受胎冷血、產後尿閉、尿閉、尿失禁、小便失禁以及婦女不能懷孕。癃閉、小便失禁、五淋、疝氣、中暑、角弓反張、痢疾、屍厥、風崩癥、水腫腹脹、腸炎、產後尿瀦留等。
神闕穴主治脾胃病及急救:如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粘連、臍腹冷痛、水腫臌脹、便秘脫肛、中風脫肛、四肢冰冷、休克等[2]。
神闕穴主治腹痛、泄瀉、脫肛、水腫、大便不通[8]。
神闕穴主治久瀉、久痢、臍周腹痛、脫肛、便秘、腸癖帶血;昏厥、大便不通、癲癇;婦人寒血不受胎,產後小便不通;癃閉,小便不禁,五淋;水腫,疝氣,四肢厥冷,中暑,中風脫肛,角弓反張[7]。
腹瀉,臍周腹痛,脫肛,五淋,婦人寒血不能受胎,中風,身厥,角弓反張,風崩,水腫鼓脹,腸炎,痢疾,產後遺尿。
13 針灸 13.1 針灸禁用[2]。
因消毒不便,壹般不針刺[8]。
《針灸甲乙經》:禁不可刺,刺人惡瘡左矢,死不治。
《證治準繩》:"按臍為神闕穴,禁針之處"。
13.2 艾灸宜灸。
多用艾條或艾炷隔鹽灸[8]。
用溫灸或隔鹽灸[2]。
灸法可強身健體可用鹽灸或姜灸[7]。
神主壹身,應變無窮,即變化無極限之意。在人則無神,全身不主,而成不知昏昧之事矣。此穴位於腹中,為陽陰之位,故喜熨灸而忌針刺。凡有伏亂,有燥神外感之急證,主此穴,惟以灸熨為佳。***人,轉運此穴,可以通利矢氣,消化水谷。道藏》曰"臍為後天之氣府"。故又稱此穴為 "氣舍"。由於足陽明經多氣舍,故此穴只稱神闕穴而不稱氣舍穴。[4]
14 臍穴的配伍神闕穴配灸天樞、大腸俞治療慢性腸炎[2]。
神闕穴配灸足三裏治痢疾[2]。
神闕穴配灸百會、關元治療虛證[2]。
神闕穴配關元具有溫補腎陽的作用,用於治療遺精過久、腸鳴腹痛。
神闕配百會、膀胱俞,有升陽舉陷、回陽固脫之效,主治脫肛。
神闕配石門,有溫陽利水、通利氣機的作用,主治小腹水腫、小便失禁。
神闕配石門、天樞、氣海,主治腹疝[7]。
②神闕拔罐,配刺天樞、足三裏,治泄瀉。
③神闕配足三裏,治腸鳴腹痛[7]。
神闕配關元重灸,治中風開裂[7]。
神闕配水、氣海,治臍周痛[7]。
神闕配灸三陰交,治五淋[7]。
15 文獻綜述《針灸甲乙經》:禁不可刺,刺者惡瘡留矢,死不治。
《針灸甲乙經》:水腫大平臍,灸臍,無故不治。腸常鳴,當心,灸臍中。絕子,灸臍中,令有子。
《銅腧穴針灸圖》:治漏下不止,小兒乳汁不下,腹大,臍周痛,水腫,腹脹,腸鳴,如流水聲,久冷傷憊,灸之百壯。
《針灸大成》:主中風不省人事,腹冷,臟腑傷敗,泄瀉,水腫,脹滿,腸鳴,如流水聲,臍周腹痛,小兒乳汁不下,脫肛,風崩,角弓反張。
《類經圖義》:陰證中寒,不省人事,腹冷傷憊,腸鳴泄瀉,水腫脹滿,小兒乳瀉不止,腹大,風崩,角弓反張,脫肛。婦人血寒不受胎,灸之此永不脫胎。
《類圖翼》:故灸神闕者,必以細鹽灌之,然後灸之,以多為佳,若灸三五百壯。不但治病,而且延年益壽,如果灸得少,或暫時痊愈,以後恐復發,就難以挽救了。但暑月灸臍,則不宜。
《諸病回春》:治陰證寒極,熱藥不能救回,手足厥冷,腎囊縮入牙關者急,死在須臾,用大艾炷灸臍,預先搗蒜汁擦臍,再放艾更灸之。
《灸經綸》:凡捋捋,此穴最佳。羅天壹雲:中風用藥,只能扶助,要收全效,灸火為佳。蓋其不獨散風邪,宣通氣血,而其回陽益氣之功,實不可盡言也。
《醫宗金鑒》:主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又治產後腹脹,小便不禁,小兒脫肛等證。 對於福氏佐劑誘發的大鼠關節炎,觀察艾灸對關節腫脹程度、炎癥病理過程及血漿分子含量的影響,發現灸 "神闕 "後,關節周圍軟組織壞死,炎癥反應程度相對較輕,血漿分子含量明顯低於對照組。[7]
16.2 對微量元素的影響有的人艾灸神闕穴後,老年人發錳、鋅、鈣等。測定,結果表明,艾灸可使老年人頭發中的錳、鋅、鈣含量明顯提高,鋅、鈣含量也有明顯增加,發現銅、鐵雖有增加,但無統計學意義。[7]
16.3 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艾灸神闕穴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老年人保健灸前後2個月的免疫功能測定,結果表明,保健灸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提高T淋巴細胞值和紅細胞C3b受體花環形成率,差異有顯著性;並能改善體液免疫功能,使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含量明顯增加。[7]
現代研究表明,隔鹽灸神闕穴能提高正常小鼠脾臟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水平,針刺神闕穴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4]
隔鹽灸神闕穴可使正常小鼠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提高,72小時和120小時內恢復,如果隔日連續灸,活性的提高可維持較長時間。
16.4 治療五更瀉用中藥外敷神闕穴,取肉桂、雞內金各3g,硫磺、枯礬、五倍子各6g,白胡椒1.5g,鮮蔥3~5段,搗爛,加醋****,調成糊狀,攤於神闕平敷,用紗布蓋好,每次敷2小時,每日1次。
16.5 治療慢性腹瀉隔餅灸,取丁香、肉桂、甘松、蟹黃等,加面粉適量,用溫水合成餅狀(用針將餅刺數個孔),餅上神闕,再將雞蛋大小的艾絨置於餅上,灸3-5壯,次日按原灸法,加灸中脘穴即可。
16.6 治療產後尿瀦留在神闕穴內填入食鹽,然後將蔥頭在食鹽上壓成0.3cm的餅狀,在餅上放艾炷,灸1~4壯。
16.7 治療皮膚瘙癢隔藥灸神闕,取紅花、桃仁、杏仁、生梔子各等量研細填神闕穴,每日1次,可收到良好效果。
16.8 治療蕁麻疹閃罐法,每日 1 次,可連續治療 3 次。
16.9 治療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