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24年前的這壹天,胡誌明主席在河內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這壹天也被定為越南國慶日。
不幸的是,就在這壹天,胡誌明主席病逝,永遠離開了越南和他所熱愛的越南人民。
當時新中國和越南的關系正處於蜜月期,所以胡誌明去世後,這個消息傳遞到了新中國駐越南大使王友平那裏。
王佑平立即向周恩來總理報告了這個壞消息。周總理得知後,當即指示王幼平不要做兩件事。
周總理對王佑平有什麽指示?
這要從胡誌明和周恩來的故事說起。
1890年5月9日,胡誌明出生在義安南壇縣金蓮村的壹個教師家庭。
胡誌明,原名阮,愛國。胡誌明這個名字是他在二戰期間用來抗日的筆名,壹直用到去世。
像毛澤東、周恩來和其他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戰士壹樣,胡誌明童年時雄心勃勃。當時越南籠罩在法國殖民統治的陰影下。當時胡誌明決心趕走法國侵略者,徹底解放自己的同胞。
1905年,還在順化國學的胡誌明秘密參加了反法運動,聯絡了當時壹些愛國誌士。
6年後,胡誌明輟學,去了壹所私立學校當老師。
在私立學校的胡誌明沒有忘記自己的誌向。他真的希望自己能去西方國家學習,以便找到壹條救國救民的道路。
1911年底,胡誌明以阿三的化名到法國壹艘商船上做廚師助理,暫時離開越南。
就這樣,胡誌明跟隨商船到了法國、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
在此期間,胡誌明壹邊打工謀生,壹邊努力學習外語,廣泛接觸外國人士,探索各國國情。
1917年,胡誌明來到法國,加入法國社會黨,創辦越南愛國者協會。
1920年底加入法國* * *生產黨,成為第壹個越南黨員。兩年後,在1922,胡誌明認識了在法國工作和學習的周恩來等人。
胡誌明和周恩來有許多相似之處。
首先,兩人都是亞洲人,都有亞洲血統;
其次,在文化上也是壹衣帶水;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兩人都信奉* * *產品主義,都想找到壹條可靠的民族解放之路。
所以兩人在交談中聊得很投機,漸漸把對方當成了知心朋友。尤其是遠在萬裏之外的歐洲,老鄉情誼的加持,很快讓他們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由於胡誌明比周恩來早到法國,年齡也比周恩來大,周恩來壹直視胡誌明為自己的大哥。
在胡誌明的推薦下,周恩來立即加入了法國* * *生產黨。
然而,他們的緣分和友誼並沒有就此止步。當時,胡誌明從來沒有想到將來有壹天,他會落入國民黨手中,更不用說周恩來會把自己從泥潭中解救出來。
20年後,1942年8月底,胡誌明在廣西德保縣被國民黨鄉警截獲。
鄉鎮警察對胡誌明攜帶的證件逐壹檢查後,發現胡誌明攜帶的證件大部分已經過期,於是將其扣押。
兩天後,8月29日,胡誌明被押解到靖西縣。靖西當局把胡誌明變成重要嫌疑人,然後押送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桂林營接受進壹步審查。
期間胡誌明極力與國民黨溝通,但毫無結果。
獄中的胡誌明被國民黨當局作為政治犯關押。
據胡誌明後來回憶,他和吸毒者、性病患者關在壹起。牢房裏人太多,沒有地方躺下。無奈之下,胡誌明只好坐在馬桶上休息。
生活在這種環境下,對胡誌明的身心傷害可想而知。
就這樣,從1942年8月29日到1943年9月29日,胡誌明被國民黨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關押了壹年。
在此期間,胡誌明被關押在廣西靖西、田東、隆安等地13縣下的13監獄。
胡誌明被捕入獄的消息,終於被越南黨中央得知。憂心忡忡的越南中央委員會與國民黨當局聯系,試圖查明胡誌明的下落。
然而國民黨對此置若罔聞。無奈之下,越南* * *中央不得不向中國* * *生產黨求助。
延安立即將此事電告在渝的周恩來,要求周恩來想辦法營救胡誌明。
經過壹系列斡旋,周恩來終於在9月1943日將胡誌明從監獄中解救出來。
重見天日的胡誌明終於重獲自由。後來,在得知他的獲救得到了周恩來的幫助後,胡誌明非常感動。他不禁感嘆:“中越友誼深厚,同誌加兄弟。”
時間很快來到1949。經過近百年的屈辱,中國終於迎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6月10日,毛澤東在天安門主席臺上莊嚴宣布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終於盼來了盼望已久的和平與穩定。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越南抗擊法國侵略者。越南民主共和國雖然是在胡誌明的領導下於1945年建立的,但是受到了法國侵略者的幹涉,所以胡誌明又壹次帶領越南人民奮起反抗法國侵略者到底。
1950 1,胡誌明秘密訪問中國,尋求新中國對越南抗擊法國侵略者的援助。
那時,毛澤東正在訪問蘇聯。在向毛澤東請示後,周恩來和胡誌明壹起去見斯大林。四人在* * *援助越南這個重要問題上意見壹致。
在蘇聯期間,周恩來壹如既往地對他的老大哥胡誌明表現出特別的關心和照顧,並對他領導越南人民進行反法鬥爭的努力表示大力支持。
據史料記載,新中國成立之初,對越南抗法戰爭給予了大量援助。
單就各種物資來說,就有500多萬噸糧食,3萬多輛汽車,200多萬噸汽油,幾億美元的外匯。同時,陳賡等高級將領被派往越南,幫助越軍作戰。
在新中國的支持下,越南人民軍猶如壹劑強心針,給了法國侵略軍迎頭壹擊。
1954年7月,在瑞士召開的日內瓦會議通過了《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使越南等國的國家主權得到承認,這標誌著越南抗法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法國殖民越南的陰謀。
中國對法律援助的抵制讓胡誌明所代表的越南對中國的感覺好了很多,對中國和周恩來等老壹輩領導人的感覺也更深了。
據史料記載,1950之後,胡誌明多次公開或秘密訪華。
面對胡誌明多次訪華,周恩來從未忘記他的老大哥。
知道胡誌明喜歡吃中國制造的蘋果,周恩來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獲得好蘋果,並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胡誌明手中。
得知胡誌明喜歡吸煙,為了減少吸煙對胡誌明健康的危害,周恩來想盡辦法為胡誌明搞到了中國制造的中華牌和熊貓牌香煙。......
據史料記載,胡誌明訪華期間,走訪了中國多個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新疆、海南等地。可以說,在所有訪華的外國元首中,胡誌明留下的足跡最多。
1960之後,胡誌明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不得不休息恢復。
1955+01年6月越南戰爭爆發,越南的醫療條件很難給胡誌明提供壹個安靜的環境。於是,1963之後,胡誌明以“丁老”的筆名秘密來到中國休養。
周恩來歡迎胡誌明來中國休養。同時,他還為胡誌明精心挑選了醫療團隊,為胡誌明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以及所需的藥品和醫療設備。
但到了1969,胡誌明的健康開始惡化,病情越來越嚴重。
據史料記載,胡誌明健康狀況惡化後,根據他的要求,新中國先後四次派出國內頂尖醫療隊赴越南治療胡誌明。
胡誌明的身體,尤其是心臟,因為常年革命戰爭,已經很脆弱了。
1969年3月,胡誌明突發心臟病。新中國得知後,立即挑選當時國內最頂尖的醫生組成醫療隊,命令他們立即前往越南為胡誌明會診。
1969年4月2日,胡誌明致電中央,表示越南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對越南的幫助,並高度贊揚和認可中國對越南的援助。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是胡誌明發給中國中央的最後壹封電報。
幸運的是,醫療隊到達越南後,經過三個月的努力,胡誌明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後來,在聽說胡誌明身體健康後,周恩來特意委托醫療隊在第二次訪越時給胡誌明帶去兩只北京烤鴨。
然而好景不長。15年8月,胡誌明突然感冒了。此時的胡誌明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此外,他病得很重。壹場普通的感冒對這位奄奄壹息的老人來說無異於致命的打擊。
8天後,23日,胡誌明的心臟病再次加重,並伴有支氣管炎癥狀。
兩種疾病的存在把胡誌明折磨得死去活來。他壹度呼吸困難,甚至出現休克癥狀。
第二天,越南政府緊急召見中國駐越南大使,告知胡誌明病危,希望中國派醫療專家到越南治療胡誌明。
接到消息後,周恩來不敢怠慢。他立即挑選了當時國內最有實力的醫生,組成兩個醫療隊,分兩批派往越南,挽救胡誌明的生命。同時,他派專機給胡誌明送去急救藥品。
然而這壹次,胡誌明就沒那麽幸運了,連最厲害的醫生都無能為力。
1969年9月2日6時許,胡誌明陷入彌留狀態,旁邊的醫生立即對其進行搶救。整個救援持續了幾個小時。
1969年9月2日9時47分,越方領導人Du?n忍痛下令停止救援,胡誌明永遠離開了人世,享年79歲。
胡誌明突然去世後不久,周恩來總理立即打電報給王佑平:第壹,不要聯系胡誌明的醫療隊;第二,暫時不要向越方表示慰問。
那麽,周恩來為什麽要給出這兩條指令呢?這背後的含義是什麽?
原來,8月下旬胡誌明病情惡化時,周恩來敏感地意識到,胡誌明最有可能被擠兌,大部分人無力回天。
對於任何壹個國家來說,國家元首去世都是壹個非常重要和敏感的話題。
出於上述考慮,越南方面勢必會在胡誌明臨終前堅守,同時嚴格封鎖消息,甚至會暫時扣留越南的醫療隊,哪怕此刻聯系醫療隊也沒用。
果然,胡誌明去世後不久,越南政府就與中國駐越南大使館交涉,要求醫療隊暫時不要離開主席辦公室,不要與外界接觸。
因此,周恩來指示王幼平暫時不要與醫療隊聯系。
此外,胡誌明的去世不僅給越南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悲痛,也給越南當局留下了壹個巨大的難題:
胡誌明去世的日期發生在1969年9月2日,那天正好是越南國慶日。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或悲傷地悼念胡誌明似乎都不合適。
如果王佑平在胡誌明逝世當天前去吊唁,勢必會讓雙方都陷入極其尷尬的境地。因此,周恩來指示王佑平暫時保持觀望,在越方正式宣布這壹消息之前,不要向胡誌明表示慰問。
好在越南很快調整了策略,將胡誌明的死期推遲了24小時,並於9月3日上午9點47分向公眾公布,1969,完美避免了尷尬,不僅熱烈慶祝國慶,第二天還為胡誌明默哀。
9月3日晚,周恩來率團乘專機前往河內,吊唁胡誌明。
周恩來對胡誌明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後,親自要求越方早日瞻仰胡誌明遺容。
鑒於胡誌明與周恩來的深厚友誼和中越之間的友誼,周恩來的要求得到了越南的肯定。
次日晚7時,周恩來和葉劍英來到醫院瞻仰胡誌明遺容。他們是越南歷史上唯壹在告別儀式前瞻仰胡誌明遺容的外賓。
面對復雜的外交關系,周恩來可以從容應對,預見壹切。
憑借敏銳的洞察力,胡誌明去世後不久,做出的兩次指示完美避免了尷尬局面,非常巧妙,成為中越外交史上的壹段佳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