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試驗、研制、引進和推廣的科技項目,在應用中成效較為顯著的尚有:大面積推廣配方施肥,改變以往偏施氮肥習慣,增產效果顯著;開展農田雜草調查,基本查清縣內農田雜草種屬、分布情況,為合理使用化學除草劑提供資料;繁殖“徽粳804”水稻良種,滿足大面積栽培需要;研制恢復歷史名茶“瑞草魁”,通過省裏專家鑒定,在姚村鄉恢復和發展;1986年春,從南京農科院引進山楂、水蜜桃、巨峰葡萄等果木良種,在十字廣林鋪林場培育、推廣;
1986年下半年,十字、水鳴等7個鄉鎮培訓、推廣“活拔鵝鴨絨”技術;
1986年,鐘橋鄉黃本鑫小面積池塘人工養蟹試驗成功;
1986年冬,大面積(3畝)培育食用菌草菇成功;
1986年,建平鄉引進“德日二號”大蘿蔔試種成功,畝產三萬余斤;
1987年2月,參觀、學習和推廣廣州軍區後勤部“肉豬快速育肥”技術;
1987年,縣多種經濟站引進無籽西瓜試種。
2011年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制定出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和科普示範縣爭創工作紮實推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郎溪縣試點工作啟動實施。 民國時期,城鄉中醫最盛時不過百人,專業者甚少,多數是藥店坐堂醫生或兼營藥業。郎溪解放時,全縣有各類中醫60余人,專業醫生20余人。
建國後,1955年上半年,城關組織起第壹個中醫聯合診所。1956年8月,縣醫院開設中醫科。1958年有各類中醫50余人。1987年底,全縣***有中醫27人,其中副主任中醫師1人,主治中醫師11人,中醫師8人和中醫士7人,有中藥人員8人。另有十幾名傷外科、中草藥人員分布在縣內城鄉。中醫帶徒瀕於中斷。縣內名老中醫有岑泰、查子明、主任醫師胡翹武、副主任醫師劉紹貴。岑泰精通內外科,尤以治濕溫時病見長。胡翹武善治外感疾病與內科雜癥。劉紹貴擅治肝膽腎病。其中胡翹武於1981年選調安徽省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其6個子女皆從事中西醫,可謂中醫世家。
西醫在建國前多是私人開辦診所,每個診所1~2人,***有50余人。另有少數牙醫分布於部分鄉鎮。
1952~1954年,先後分配來6名助產士和1名藥劑士,是郎溪縣建國後最早有正式中專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
1957年以後,大、中專畢業生逐漸增多。1958年浙江醫學院分來的姚玉麟是衛生系統第壹位大學生。
1965年底,全縣有280多名醫務人員,其中大、中專畢業生80多人。1987年底,全縣中西醫藥衛生人員***有536人,其中西藥461人,有技術職稱396人,為全縣人口的1.62‰。知名西醫副主任醫師有岑紹鼎、孫開達、唐慕賢等。岑紹鼎專治腫瘤,孫開達善診治內科疾病,唐慕賢主治外科疾患,尤擅手術。
2010年開展“人口計生工作提升年”活動,全面提高村兩委幹部和計生專幹待遇保障水平;新改建完成淩笪、東夏、飛裏、建平、姚村等5個鄉鎮計生服務所,計生基層基礎工作進壹步夯實。
2013年10月,當年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補助資金實際使用327.68萬元,醫院招標目錄內藥品全部集中網上采購,醫院所有藥品(除中藥飲片)實行零差率銷售。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建檔率93.25%;當年預防接種率119.14%;0-6歲兒童保健服務管理覆蓋率99.77%;衛生監督協管9個鄉鎮全覆蓋。 2010年,郎溪縣高考應屆本科總達線631人,總達線率44.03%,居全市第壹;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78個加固項目、32個新建項目按期完成;接送學生車輛整治和校園人防技防建設成效顯著。
2012年,普通高考本科達線831人,達線率49%, 4名考生進入全市文理科前十名,均創歷史新高;首次榮獲“全市高中教學質量優秀縣”稱號,郎溪中學被評為全市“2012屆高中教學質量優秀學校”。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和預防青少年溺水工作得到國務院督查組和省政府充分肯定。職教中心、實驗學校、特教學校開工建設。縣技工學校獲批掛牌;“三萬工程”有力實施,***培訓、回流、引進各類人員4.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