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藥中,植物藥作為臨床主要用藥,長期用於湯劑、散劑等方劑的配伍,形成了獨特的體系。歷代各種藥學(本草)著作都收載了植物藥,唐代政府編纂並頒布的藥典著作《新修本草》收載了大部分植物藥,可以說是植物藥藥典的開端。中醫藥及其植物藥應用技術還在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廣泛傳播,影響深遠。目前,這些國家的藥典收載了許多植物藥,並對植物藥的安全性和質量制定了壹定的標準。以日本為例,《日本藥典》(JP)第14修訂版(含增補版和藥典外的生藥規格)***收載了249種生藥(含粉劑),其中83個品種在基原和藥用部位上與《中國人民藥典》(CP)2000年版壹致。
植物原料藥作為中藥材收載於《中國藥典》壹部。在鑒別方面,過去的《中國藥典》常用顯色法和試管反應法,專屬性較差,現在已全面轉向以薄層色譜(TLC)為基礎的鑒別手段。2005 年版的藥典增加了 662 個項目的獨家 TLC 鑒定。在檢查項目方面,普遍增加了雜質、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項目的檢查,以保證中藥材的純度,新增雜質檢查34個品種,水分檢查178個品種,灰分135個品種,酸不溶性灰分有130個品種。在含量測定方面,從 1990 年版開始,《藥典》壹直引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法(GC)、薄層掃描法(TLCS)等現代儀器方法測定含量。在 2005 年版的中藥典中,收載的 551 種中藥材和飲片中,有 281 種建立了含量測定方法,其中采用 HPLC 等儀器分析方法的有 217 種,占總數的 77%。
日本較早制定了生藥材的藥典標準,明治時期出版的第壹版《藥典》(1886 年)規定了生藥材的管理規範,引入了藥材標準的普遍性。在隨後的修訂中,根據技術進步和實際需要,又增加了新的生藥材,並對目錄內容進行了修訂。JP 比 CP 更早建立了 TLC 等鑒定方法,還根據藥材的不同采用了紫外光譜法(UV)和顯微鏡檢查法。在純度檢查等方面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標準,但對藥材含量的測定建立的標準不及CP,對重金屬、有毒元素和農藥殘留的有限檢查也落後於歐美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