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個人看法,提到傳統品牌形象與現代化發展的沖突,例子比比皆是。中醫尤為突出。自中國中西醫並存以來,中醫壹直吹噓“無毒副作用”,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龍膽瀉肝丸”)。可見中國人對中醫的認識是膚淺的,因為“是藥三分毒”才是老祖宗。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中國的制藥人突然覺得有必要“與時俱進”,於是大量新的“中藥產品”應運而生,“高科技、新工藝”的廣告層出不窮,國人也趨之若鶩。壹時間,包治百病的中醫也出現了,幾千年的古方出土了。其實充其量是中藥加了點西藥。
我不這麽認為。眾所周知,“雲南白藥”在臺兒莊戰役中第壹次讓抗日前線的中國大地大吃壹驚。當時滇軍的英雄戰士每人壹包粉。壹旦受傷,他們就冒著生命危險再戰。這裏要說的是當時的藥物形態,是紙或者布粉。
後來玻璃瓶的“雲南白藥”出來了,還有“保險種子”,人們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隨著時代的發展,“雲南白藥”推出膠囊,讓人們可以使用,更好地把握劑量。
接著,“雲南白藥氣霧劑”又出現了。壹經使用,好評如潮。
究其原因,是在之前的所有變化中,“雲南白藥”使用了新技術,為其被用戶接受提供了便利,但“雲南白藥”的性質從未改變,從而使“雲南白藥”這個品牌更受用戶歡迎。
總之,個人認為,中藥傳統品牌形象與中藥現代化的沖突(“雲南白藥”也不例外),在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是指利用先進技術開發中藥的品種,但中藥的本質不能改變!反之,就會變成“化學變化”。那樣的話,中醫就會在世界醫學界消失,老祖宗留下的這份寶貴財富就會毀在我們手裏。
聲明,本人與雲南白藥無關(使用時除外)。我不是在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