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針對您提的問題,我想作壹專業(規範)的回答。 鼻竇炎分“慢性鼻-鼻竇炎(不伴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兩大類。壹般來說,不嚴重或不宜手術者則完全可能通過藥物治療得到控制,甚至痊愈;嚴重者或經藥物治療無效者需要手術治療。 壹、 藥物規範治療: 1、抗炎藥物 1)糖皮質激素 (1)鼻內激素:抗炎、抗水腫。 內舒拿、輔舒良、伯克納等噴鼻劑,任選壹種,療程>12周。 (2)全身激素:用於嚴重、復發性鼻息肉。 推薦:潑尼松(或潑尼松龍)0.5mg/kg.d ,晨起空腹頓服,療程5-10天,最長14天。 不推薦:全身或鼻內註射糖皮質激素。 2)大環內酯類(14元環)藥物 推薦:克拉黴素,小劑量(常規抗菌劑量的1/2)長期口服,療程>12周。 2、抗菌藥物 用於鼻竇炎急性發作以抗感染治療,常規劑量,療程<2周;不推薦局部使用抗生素。 3、其它藥物 1)減充血劑(如1%呋麻滴鼻液等等):不推薦使用,鼻塞嚴重者可短期使用(<7天)。 2)黏液促排劑(如吉諾通、沐舒坦): 推薦使用, 可稀化黏液並改善纖毛活性。 3)全身抗組胺藥: 適用於伴有變態反應癥狀的患者,可口服第二代或新型抗組胺藥(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等)。 4)中藥: 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選擇用藥,而且還有很多種中成藥(如:通竅鼻炎片、千柏鼻炎片、鼻竇炎口服液、鼻淵舒......等等)。 5)鼻腔沖洗: 生理鹽水或高滲鹽水(2%-3%)。 二、手術治療(現在基本上都是實施微創而成熟的鼻內鏡手術) 1、適應證 1)影響竇口鼻道復合體或各鼻竇引流的明顯解剖學異常。 2)影響竇口鼻道復合體或各鼻竇引流的鼻息肉。 3)經藥物治療無效。 4)出現顱、眶等並發癥。 2、手術處理原則: 術前:抗菌藥物、鼻內和/或全身激素、黏液促排劑等1周。 術後局部處理:根據術腔恢復情況確定處理間隔時間,持續3-6個月。 術後用藥:同藥物治療,抗炎藥物不少於12周。 當然,也要註意:平時少食辛,辣,炸,炒之屬熱性之物; 註意休息,起居勞作有度;積極鍛煉身體,以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防治感冒,以盡可能防止復發。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幫助。
上一篇:頭孢,阿莫西林,諾氟沙星,氧氟沙星,這些藥有什麽區別?下一篇:生物技術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