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幹燥根。為《中華人民***和國藥典》1990年版收載.
藍實之名始載於東漢《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蘇頌《本草圖經》曰:“按藍有數種,有木藍,出嶺南,不入藥。有菘藍,可以為澱者,亦為馬藍”。《本草綱目》載:“藍凡五種,各有主治,……蓼藍葉如蓼,松藍葉如白菘,馬藍葉如苦蕒,即郭璞所謂大葉冬藍,俗中所謂板藍者,……”。
板藍根味苦、性寒。歸心、胃經。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作用。用於溫毒、發斑,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流行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炎,腮腺炎。其葉為大青葉,或將鮮葉加工成青黛均入藥。
主要成分:靛甙、β-谷甾醇、靛紅、板藍根結晶乙、板藍根結晶丙、板藍根結晶丁、植物性蛋白、樹脂狀物、糖類、氨基酸(精氨酸、脯氨酸、谷氨酸、酪氨酸、γ-氨基丁酸、纈氨酸和亮氨酸)及芥子甙、抗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的抑菌物質及動力精。新鮮葉中含有大青素B。新鮮植物中含3-吲哚甲基葡萄糖異硫氰酸鹽(或稱蕓苔甙),1-甲氧基-3-吲哚甲基葡萄糖異硫氰酸鹽(或稱新蕓苔甙),1-磺酰-3-吲哚甲基葡萄糖異硫氰酸鹽(或稱1-磺-基-蕓苔甙)。
主要藥理作用:水浸液對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八聯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甲桿菌、痢疾(誌賀氏、弗氏)桿菌、腸炎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類似作用,且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效;對A型腦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與大蒜、金銀花相似;氯仿、乙酸乙脂、苯、正丁醇等提取物,對枯草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壹定的抗菌作用。1∶100以上的板藍根或大青葉,在試管內均有殺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二、分布
菘藍主要分布於安徽、河北、江蘇、河南、陜西、湖北、湖南、四川、山西、山東、遼寧、黑龍江、甘肅、新疆、寧夏、廣東。主產於安徽太和、臨泉、懷遠、界首、利辛、亳州、渦陽、阜南、阜陽、蒙城;河北定縣、安國、安平、元氏、深澤、博野、新樂、望都、晉縣、趙縣、無極、靈壽、高邑、槁城、萬金;江蘇宿遷、泰縣、高郵、如臯、海門、射陽、海安、東臺、大豐;河南鄲城;陜西禮壽、合陽、彬縣、歧山、鳳翔;湖北浠水、羅田、黃岡、廣水、孝感、鄂州、新洲;湖南新寧、臨武;四川夾江、雙流、洪雅、什邡、鹽亭、江油、簡陽、宜賓;山西霍縣、嵐縣、懷仁、天鎮、應縣、定襄、武鄉、太原、陽曲、垣曲、壽陽、柳林、臨汾、榆次、清徐;山東日照、安丘、高密、沂南、臨沭、郯城、汶上、寧陽、棗莊、濟南、商河、泰安;遼寧新金、康平、蓋縣、瓦房店、義縣、遼陽、開原;黑龍江龍江、寧安、綏化;甘肅敦煌、民勤、鎮原、華亭、徽縣、甘谷、武山、景泰、合陽;新疆呼圖壁、奇臺、石河子、庫爾勒、莎東、麥蓋提;寧夏固原、涇源、海源。
地方習用品:馬藍主要分布於福建、四川、湖南、浙江、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
三、原植物形態及生物學特性
壹 形態特征
2年生草本,主根長20—50厘米,直徑1—2.5厘米,外皮淺黃棕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無毛。葉互生,基生葉具柄,較大,葉片長圓狀橢圓形,莖生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下部葉較大,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細鋸齒。復總狀花序,花小黃色,無苞;花萼4,綠色;花瓣4,黃色,雄蕊6,4強;雌蕊1。長角果長圓形,扁平,邊緣翅狀,紫色,種子1枚。
地方習用品: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Nees)O. Ktze.〕。多年生草本,灌木狀。莖直立,基部稍木質化,多分枝,高達1米,莖節明顯,有鈍棱,嫩枝被褐色細軟毛。葉對生,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邊緣有淺鋸齒,側脈4—8對,穗狀花序,花少數,著生枝頂;苞片葉狀,長1—2厘米,早落;花萼裂片5,花冠筒狀漏鬥形,淡紫色,雄蕊4,2強,花絲基部有膜相連,著生於花冠管上方;子房上位,蒴果,種子4。
二 生態環境
菘藍野生於濕潤肥沃的溝邊或林緣。多栽培於氣候溫暖,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 沃的砂質壤土。
三 生物學特性
菘藍具有喜光,怕積水,喜肥,耐寒的特性。
生長發育:種子在溫度16—21℃,且有足夠的濕度時,播種後約5天出苗。在8月上、中旬播種,當年只能形成葉簇,呈蓬座狀越冬。翌年3月開始抽苔、現蕾,4月開花,6月果實相繼成熟,全生育周期約9—11個月。
采收及加工
1.采收 春播的應在立秋至霜降時采挖;夏播的宜在霜降後采挖。從畦的壹側順壟開溝,將根全部挖出。根據各地經驗,秋末采挖的板藍根質量優於春季采挖的,因此,應提倡秋季采挖。
2.加工 采收後抖凈泥土,在蘆頭和葉子之間用刀切開,分別晾曬幹,揀去黃葉和雜質,即為商品板藍根和大青葉。
四、藥材性狀
板藍根呈圓柱形,稍扭曲,長10—20厘米,直徑0.5—1.2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棕黃色,粗糙,有縱皺紋及支根痕,並有淡灰黃色橫長的皮孔。根頭略膨大,可見輪狀排列的暗綠色葉柄殘基。葉柄痕以及密集的疣狀突起。質實而脆,折斷面略平坦,皮部淡棕白色至淡棕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甜而後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