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山東省東南部。
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東連日照,西接棗莊、濟寧、泰安,北靠淄博、濰坊,南鄰江蘇。地跨北緯34°22′~36°13′,東經117°24′~119°11′,南北最大長距228公裏,東西最大寬度161公裏,總面積17191.2平方公裏,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市。
臨沂市交通十分便利,兗石、膠新鐵路形成十字交叉,京滬、日東、青蘭、長深、臨棗五條高速公路縱橫交錯,高速公路、公路通車裏程分別達516公裏、2.4萬公裏,均居全省前列。
市區距嵐山、日照、連雲港三大港口均在120公裏左右,距青島港150公裏;臨沂飛機場為國家二級機場,目前已開通航線20多條,使我市與外界的往來更加便捷。
截止2015年底,臨沂市轄蘭山、羅莊、河東3個區和郯城、蘭陵、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莒南、臨沭9個縣,臨沂高新技術產業、臨沂經濟技術、臨沂臨港經濟3個開發區,***計156個鄉鎮辦事處,3990個行政村。
擴展資料
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中國***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8月,在沂南縣青駝寺成立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1943年9月改為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1945年8月在莒南縣大店鎮成立山東省政府。
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裏相繼建立過30多個縣級和縣級以上政權機構。其中屬於縣級的政權組織,壹般稱抗日民主政府,也有壹些稱作行署或辦事處。這些縣級政權組織,都獨立的發揮縣級政府的作用,分屬魯中、魯南、濱海3個行政區。
解放戰爭時期,行政區劃層次仍沿襲抗日戰爭時期,只是對區劃作了某些調整。1948年7月,魯中、魯南、濱海三個行政區合並為魯中南行政區,設魯中南行政公署(駐臨沂城),下轄7個專區,49個縣。至1949年10月1日,臨沂地域分屬沂蒙、尼山、臺棗、濱海4個專區。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繼續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區撤銷。以沂蒙專區為基礎,成立沂水專區,轄9縣。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轄9縣。1953年1月將原屬臨沂專區的贛榆、東海、邳縣、新縣海連市劃歸江蘇省。
1953年7月,沂水專區撤銷,除日照縣劃歸膠州專區外,所轄其余各縣皆劃歸臨沂專區,同時,原屬滕縣專區的平邑縣亦並入臨沂專區。1956年3月,日照縣劃歸臨沂專區。至1961年4月,臨沂專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臨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陰、平邑、費縣、日照、莒縣13個縣市。
1989年6月12日,國務院確定,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2日,國務院確定,沂源縣劃歸淄博市管轄。1992年1月,莒縣劃歸為日照市管轄。至此,臨沂地區轄臨沂、郯城、蒼山、莒南、沂水、蒙陰、平邑、費縣、沂南、臨沭10個縣市。
1994年12月,國務院批準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原市級臨沂市分為蘭山、河東、羅莊3個縣級行政區。地級臨沂市轄蘭山、羅莊、河東3區和郯城、蒼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費縣、蒙陰、臨沭9縣。2014年1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
百度百科-臨沂
臨沂市人民政府-地理位置
臨沂市人民政府-區劃人口
臨沂市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