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shā bì lì
2 英文參考cisaprid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西沙必利(普瑞博思)為第三代胃腸道動力藥,選擇性地作用於胃腸道壁肌間神經叢神經節後末梢,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 *** 整個胃腸道而發揮促動力作用。用於治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口服後迅速吸收,主要經氧化脫羥和芳香族的羥基化作用被代謝,幾乎全部的代謝產物近似均等地經糞、尿排泄,乳汁排泄較少。
4 西沙必利說明書 4.1 藥品名稱西沙必利
4.2 英文名稱Cisapride
4.3 西沙必利的別名
普瑞博思;西 *** 利;優尼必利;西沙普雷特;R51619;Cisapridum;Prepulsid;Unipride
4.4 分類消化系統藥物 > 止吐及催吐藥物
4.5 劑型1.片劑:每片5mg,10mg;
2.混懸液:1mg(1ml)。
4.6 西沙必利的藥理作用西沙必西沙必利是壹種新型全胃腸道動力藥。其作用機制與甲氧氯普氯普胺、多潘立立酮不同,不影響多巴胺受體,而是選擇性地作用於胃腸道壁肌間神經叢神經節後末梢,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增加釋放的時間與數量), *** 整個胃腸道而發揮促動力作用。由於這壹效應是由位於腸壁肌間神經叢上的5羥色胺4型(5HT4)受體介導的,所以西沙必利又稱為5HT4受體激動劑。因為膽堿能神經的分布在胃腸道近段比遠段豐富,故西沙必利的作用主要涉及食管、胃及近段腸道,能增強食物蠕動,增加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張力,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並改善食管的清除率;能加強胃和十二指腸的收縮,改善胃竇十二指腸的協調功能,防止十二指腸胃反流,促進胃和十二指腸的排空;還能促進腸道的蠕動,顯著加快小腸、結腸的通過時間,其作用比甲氧氯普氯普胺強10~100倍。西沙必利不影響胃腸黏膜下神經叢,因此不改變胃腸黏膜的分泌。同時由於西沙必利不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也無多巴胺受體阻斷作用,因此不增加胃酸分泌,也不影響血漿催乳催乳素的水平,基本上沒用中樞抑制作用。
4.7 西沙必利的藥代動力學西沙必利口服後吸收迅速而徹底,生物利用度為40%~50%,服藥後立即進食可以增加西沙必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但不影響其吸收速度。用於胃食管反流時,口服後30~60min即可起效。西沙必利單次口服5~10mg後1~2h血藥濃度達峰值,達峰濃度為45~65μg/L;多次口服(每次10mg,每天2次)後血藥濃度峰值可達60~80μg/L。血藥濃度隨口服劑量(5~20mg)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2~3天即可達穩態血漿濃度,穩態血漿濃度與治療持續時間無關。據國外報道,西沙必利直腸給藥後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為40%,治療濃度至少維持9h。血藥濃度峰值與口服給藥類似,但達峰濃度所需時間較長(約3h)。西沙必利在體內分布廣泛,以肝濃度最高(超過血漿35倍),其次為胃腸道(超過血漿14~18倍),以及肺、腎、軟骨、腺體和淋巴組織(超過血漿2~6倍),以腦組織濃度最低(比血漿濃度低2~3倍)。主要與白蛋白結合,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97.5%,表觀分布容積為2.4~4.8L/kg。西沙必利主要在肝臟經氧化脫羥基和芳香族的羥基化作用被廣泛地代謝,其代謝產物主要為無活性的去甲西沙必利,其他還有3氟4羥基西沙必利、4氟2羥基西沙必利。西沙必利主要以代謝物的形式近似均等地經糞便和尿排泄,尿中原形藥物不到10%,大便中約占4%~6%。西沙必利經乳汁排泄量極少,產婦每8小時服用西沙必利20mg,3~4天乳汁中穩態濃度為6.2μg/L,是母體給藥量的0.1%。西沙必利總體清除率為每分鐘100ml。健康人體半衰期口服為7~10h,靜註為15h。老年人和肝功能損害者的半衰期延長。
4.8 西沙必利的適應證1.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2.功能性消化不良(FD),緩解上腹飽脹、早飽及惡心、嘔吐等癥狀。
3.由神經損傷、迷走神經切斷術、部分胃切除或糖尿病引起的胃輕癱。
4.慢性便秘。
5.慢性特發性假性腸梗阻。
6.對於采取 *** 和飲食措施仍不能控制的幼兒慢性、過多性反胃及嘔吐也可試用西沙必利治療。
4.9 西沙必利的禁忌證1.對西沙必利過敏者。
2.胃腸道出血、阻塞或穿孔以及其他 *** 胃腸道可能引起危險的疾病。
3.妊娠婦女、兒童、哺乳婦女。
4.心肌病。
5.充血性心力衰竭。
6.有臨床意義的心動過緩。
7.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8.竇房結功能障礙。
9.有室性心律失常。
10.易於發生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如多器官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晚期癌癥等應避免使用。
11.腎功能衰竭。
12.呼吸衰竭。
13.進食障礙者。
14.導致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如嚴重的脫水、嘔吐或營養不良。
15.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排鉀利尿藥或胰島素的患者。
4.10 註意事項1.(1)孕齡小於34周的早產兒。(2)肝、腎功能損害者。(3)服用其他藥物引起QT間期延長或本來就有QT間期延長者慎用,但目前國外主張有QT間期延長病史或已知有先天性長QT綜合征家族史者應禁用西沙必利。
2.用藥期間若發生暈厥、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齊,若心電圖QT值超過450毫秒,應立即停藥。
4.11 西沙必利的不良反應1.少數患者可發生瞬時性腹部痙攣、腹鳴和腹瀉,減量可消失。
2.偶有過敏、輕度短暫的頭痛或頭暈及與劑量相關的尿頻的報道。
3.罕見可逆性肝功能異常,並可能伴有膽汁淤積。
4.個別報道,西沙必利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驚厥性癲癇、錐體外系反應等。
4.12 西沙必利的用法用量1.根據病情的程度,每天總量為15~40mg,分2~4次給藥,通常按下述劑量服用:1.病情壹般:每天3次,每次5mg(劑量可以加倍)。
2.病情嚴重(如胃輕癱、食管炎、頑固性便秘):每次10mg,每天3~4次,三餐前及睡前服用;或者每次20mg,每天2次,早餐前及睡前服用。
3.食管炎的維持治療:每天2次,每次10mg,早餐前和睡前服用;或者每天1次,每次20mg,睡前服用。病情嚴重者劑量可加倍。
4.13 藥物相互作用1.西沙必利可加速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如巴比妥類藥物的吸收,故服用西沙必利期間不宜服用巴比妥類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
2.西沙必利與溴水多利、氟哌啶醇合用時,可促進後者的吸收,抑制其代謝,使精神癥狀加重。
3.西沙必利與環胞黴素合用時,可增加後者的吸收率,增加後者的毒性(如腎功能障礙、膽汁淤積等)。
4.西沙必利可減少他克利姆司的代謝,使其發生不良反應(如中毒性腎損害、高血糖、高鉀血癥)的危險性增加。
5.壹些抑制細胞色素P450 3A4酶系的藥物,如三唑類抗真菌藥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克拉黴素、醋竹桃黴素)或蛋白酶抑制劑(如印地那韋、利托那韋、安潑那韋)聯用時,可抑制西沙必利的代謝,導致西沙必利的血藥濃度增加,並可引起心臟毒性(如QT間期延長、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心臟停搏等)。故使用西沙必利期間,應禁止同時口服或非腸道應用三唑類抗真菌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和蛋白酶抑制劑。
6.服用西沙必利後,有排空速率加快,若同服經胃吸收的藥物,後者的吸收速率可能降低;而經小腸吸收的藥物其吸收速率可能會增加(如苯二氮卓類、抗凝藥、對乙酰氨基酚及H2受體拮抗藥等)。西沙必利與苯二氮卓類合用時,後者的鎮靜作用可增強;與抗凝藥合用時,可增加凝血時間,兩者合用時應註意檢查凝血時間以確定適宜的抗凝藥劑量;而合用西咪替丁則可略微增加西沙必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7.西沙必利可減少地高辛的吸收,但無臨床意義。
8.由於西沙必利系通過促進腸壁肌層節後神經釋放乙酰膽堿而發揮胃腸動力作用,因此抗膽堿藥(如阿托品、苯紮托品、顛茄制劑)可降低西沙必利療效。
9.西沙必利與左旋多巴合用時,有增加左旋多巴不良反應(如不隨意運動、震顫、惡心和嘔吐、心血管 *** 作用)的危險。
10.西沙必利禁止與任何能延長QT間期的藥物聯用,以免增加心臟毒性。這些藥物包括阿司咪唑、ⅠA類抗心律失常藥、Ⅲ類抗心律失常藥、馬普替林、阿米替林、甲氧氟沙氟沙氟沙星、斯帕沙星、加地氟沙星、匹莫齊特、沙丁多爾、特非那定、特羅地林等)。
11.西沙必利可增加乙酚的吸收。
12.柚子汁可使西沙必利發生心臟不毒性的危險性增加,因此服用西沙必利時禁止飲用柚子汁。
4.14 專家點評西沙必西沙必利是壹種全消化道促動藥,作用範圍大。對各種胃腸動力障礙疾病所致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厭食及便秘均有明顯療效。西沙必利與H2受體拮抗劑合用可提高療效。
5 西沙必利中毒西沙必利(普瑞博思)為第三代胃腸道動力藥,可加強並協調胃腸運動,防止食物滯留與反流。口服後迅速吸收,1~2h達峰值血濃度,半衰期約為10h,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97.5%,主要經氧化脫羥和芳香族的羥基化作用被代謝,幾乎全部的代謝產物近似均等地經糞、尿排泄,乳汁排泄較少。口服成人每次5~10mg,3/d;兒童0.2mg/kg,3/d;直腸用藥每次30mg。[1]
5.1 臨床表現主要不良反應有腹痛、腹瀉、稀便、腸鳴、惡心、嘔吐、尿急、尿頻、支氣管痙攣、皮疹、瘙癢、頭痛、頭昏、煩躁、失眠或嗜睡等。[1]
5.2 診斷西沙必利中毒的診斷要點為[1]:
有西沙必利應用史,出現上述表現。
5.3 治療西沙必利中毒的治療要點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