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預付費用是什麽意思?

預付費用是什麽意思?

預付費用概述

也可以叫待攤費用。已經支付但不能作為流動費用的支出,是流動資產之壹。按照我國會計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以計入待攤費用。待攤費用的概念基礎是權責發生制,這也是配比原則的要求。

我國新會計準則取消了這壹科目。

待攤費用的內容分析

指已經支付但應由當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壹次性支出金額較大的財產保險費、排汙費、技術轉讓費、廣告費、固定資產定期維護費、預付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等。企業單位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和在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攤銷期超過1年的費用,應當作為“遞延資產”,不得列為待攤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攤銷期限在壹年以上(不含壹年)的費用,包括開辦費、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租入固定資產改良費用等。本期應承擔的貸款利息和租金不能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

[編輯本段]長期待攤費用賬戶

壹、本科目核算小企業已經支出,但攤銷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的費用。

二是小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包括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註冊費、借款費用等,應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生產經營當月,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小企業的其他長期待攤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攤銷時,借記“制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應按費用種類設置,進行明細核算。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小企業長期待攤費用的攤余價值。

[編輯本段]待攤費用的會計處理

(1)

這種費用雖然發生在本期,但仍然在後續期間發揮作用。不應記入本期的生產成本和商品流通成本,而應由以後各期分攤,以便正確計算各期的生產成本或商品流通成本。為了反映待攤費用的變動情況,應設置“待攤費用”科目。

費用支付時,借記本科目;

當費用被攤銷時,它們被記入賬戶。借方余額表示待攤費用的金額,在資產負債表中作為流動資產列示。

對外經濟合作企業還在“待攤費用”科目中核算建造臨時設施、使用中的周轉材料、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以及金額較大、受益期較長的大型施工機械的安裝、拆卸和輔助設施費用等實際成本。

(二)待攤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方法

待攤費用的歸集和分配通過“待攤費用”科目進行。

1所有待攤費用發生(支付)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裝物”、“應交稅費”等相應科目;

攤余費用壹般沒有專門的成本項目。按受益期攤銷時,貸記本科目,按車間部門和費用用途分別借記制造費用、輔助生產費用、產品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

3“待攤費用”按費用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分別反映和監督各種待攤費用的發生和攤銷。

(三)待攤費用分錄

付款時:

借:預付費用-xx

貸款:銀行存款(現金)

攤銷時間:

借:管理費用(營業費用)-電話費

貸款:預付費用-xx

至於哪些費用需要攤銷,要看費用是否在當期發生(支付),而應由當期和以後各期承擔,攤銷期限在壹年以內的費用全部攤銷,如低值易耗品攤銷、固定資產修理費等。掌握的原則是本期能否壹次性進入成本,或者收益期是否較長。

[編輯本段]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比較

待攤費用的概念和特點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應分別由當期和以後各期負擔,攤銷期限在65,438+0年以內(含65,438+0年)的費用,如低值易耗品和租賃包裝材料攤銷、預付財產保險費、經營租賃預付固定資產租金、預付報刊訂閱費、預付固定資產修理費、購買印花稅票和壹次性付款等。

待攤費用的特點是先支付,後受益,最後攤銷。

預提費用是指企業已從成本中預付的各種費用,如銀行貸款利息支出、已計提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租金、保險費等。

預提費用的特點是受益、先計提、後支付。

壹、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關系

(1)建賬目的相同:兩者都屬於跨期攤銷賬戶。設置此類賬戶的目的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嚴格劃分費用的受益期,正確計算每個會計期間的成本和損益,換句話說就是“誰受益,誰承擔費用”。

(2)賬戶具有相同的目的和結構:用於檢查和監督應由幾個會計期間分攤的費用,並將這些費用分攤到各個會計期間的賬戶。借方登記費的實際支出或金額,以及每個會計期間應負擔的貸方登記費金額。實際工作中,對於不經常發生的核算單位,可將兩個賬戶合二為壹,設置“待攤及預提費用”賬戶,簡化核算手續。“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的余額應列示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差額,即期末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差額列為借方余額,期末預提費用的差額列為貸方余額。該賬戶的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

(3)兩者都是流動的:兩者的受益期都大於2個月小於1年,所以兩者都是流動的,待攤費用是流動資產,預提費用是流動負債;在壹定條件下,預提費用可以轉換為待攤費用。

(4)明細賬的設置是壹樣的:兩者都是按照費用類別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五)審計師對二者的審計目的是壹致的:審查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是否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計入當期成本,是否存在人為調整利潤的情況。因為在實際工作中,這兩個科目往往被企業作為調節生產經營利潤的“蓄水池”,尤其是實行“工效掛鉤”的企業和利潤承包企業,利用調節手段達到承包的目的,計提更多的效益工資。

二、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區別

(1)賬戶性質不同:在賬戶按經濟內容分類中,“待攤費用”屬於資產類賬戶。因為是先交後攤,占用了企業的資金。本科目借方記錄企業各項資產的增加,貸方記錄減少,余額壹般出現在借方,表示期末某壹時點企業實際擁有的資產金額。“預提費用”屬於負債賬戶。因為是預提取,應該支付而沒有支付的費用就變成了企業的負債。本科目貸方記錄負債的增加,借方記錄負債的減少,余額壹般出現在貸方,反映企業在期末某壹時點實際承擔的債務金額。

(2)兩種費用的發生和記錄受益期的時間不壹致:待攤費用先發生或支付,待攤受益期在後,即按實際發生額支付,在以後受益期按平均數分攤;預提費用先計入受益期,後支付,即在受益期內按平均數預提,再按實際發生額支付。

(3)會計報表填列原則不同。待攤費用在費用發生後據實攤銷,事先知道具體的分攤標準和金額,實務中不會出現貸方余額,填制會計報表時無需調整;但預提費用的攤銷標準需要事先估計,具體金額或標準事先並不知道,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出現超提或欠提的現象,容易出現借方余額。此時壹般不需要進行賬務處理,但在填制會計報表時,應填列“待攤費用”項目,視為待攤費用處理,實務中稱之為“賬表不符”。

三,會計實例

例1:假設某工業企業6月份通過銀行預付第四季度保險費12600元。其中基本生產車間6900元,輔助生產車間1800元,企業行政部2700元,特約銷售機構1200元。

付款時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待攤費用-預付保險費12600。

貸款:銀行存款12600。

10月份,企業應編制待攤費用分配表(略),然後根據待攤費用分配表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制造成本-保險費2900。

管理費-保險900。

運營費用-保險400。

貸:待攤費用-預付保險費4200。

企業可以做與6月11和6月65438+2月相同的會計分錄。

例2:假設某工業企業某車間的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按月平均計提年度計劃修理費用,年末將計提的修理費用與實際修理費用相平衡。該企業車間年計劃修理費26400元,平均每月代扣2200元。車間實際支付的修理費為:4月65,438+03,000元,8月65,438+04,000元。修理費用支票支付。

企業根據年度計劃編制預提費用分配表(略),其會計分錄如下:

1-3月,每個月末計提維修費用時:

借:制造費用-修理費用2200。

貸款:待攤費用——待攤修理費2200。

4月份支付修理費時:

借:預提費用-預提修理費13000。

貸款:銀行存款13000。

4月底計提維修費用時:

借:制造費用-修理費用2200。

貸款:待攤費用——待攤修理費2200。

此時4月末的預提費用賬面是借方余額4200元。

從5月到7月,當修理費用在每個月的月末被累計時:

借:制造費用-修理費用2200。

貸款:待攤費用——待攤修理費2200。

此時7月末的預提費用賬面為貸方余額=2200*3-4200=1400(元)(含7月)。

8月份支付修理費時:

借:預提費用-預提修理費14000。

貸款:銀行存款14000。

此時,預提費用科目的借方金額= 13000+14000 = 27000(元)。

實際計提金額= 2200× 7 = 15400(元)。

因此,扣繳金額應為= 27000-15400 = 11600(元)。

也就是說,從8月到2月的5個月內,每月要提的修理費= 11600 ÷ 5 = 2320(元)。

8月-65438+2月,當月修理費計提:

借:制造費用-修理費用2320。

貸:待攤費用-待攤修理費2320

此時,12年末的預提費用賬面無余額。取消“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使用。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負擔的費用,攤銷期限在65,438+0年以內(含65,438+0年),包括企業預付的保險費、經營租賃預付的租金、季節性生產企業停產期間的費用以及其他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負擔的費用。

預提費用是指企業按照規定從成本中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費用,如企業預提的租金、保險費、短期貸款利息等。

不符合資產負債表及其確認條件要求的資產和負債,不能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不符合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因此“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不能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上述兩個科目本質上是結算科目,2007年新會計準則取消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使用。

原來的待攤費用可以用預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核算,原來的預提費用可以用利息和其他應付款中的應付賬款核算。新準則通過“應付利息”的核算,規定了原企業短期借款利息的預提。

首個執行日的“待攤費用”余額,可在首個執行日計入當期損益或轉入預付賬款科目進行處理;第壹個執行日“應計費用”余額符合負債或預計負債定義的,轉入相應的應付賬款或預計負債;不符合負債或預計負債定義的,只能轉回或按前期差錯更正原則處理。

除了預提費用,企業在日常加工過程中還需要計提壹些費用。根據稅法要求,除壞賬準備以外的其他準備,如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跌價準備、短期和長期投資跌價準備、在建工程跌價準備、無形資產跌價準備等。,不得在稅前扣除,只有實際發生的損失才能據實扣除。所以大多數中小企業平時不處理準備金的計提,只有實際發生虧損時才處理賬務。

如發生實際損失,企業必須向稅務機關提供所需的相關證據,實施後才能認定。有的會計平時不按規定計提減值準備,或者經常處理存貨跌價、盤虧等業務。結果都因為最終結算時無法提供相關證據而被稽查人員拒絕,增加了企業利潤。

壹般來說,工會經費、壞賬準備、銀行貸款利息等。可按權責發生制計提,按規定稅前扣除。

  • 上一篇:求有關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投標書和招標書
  • 下一篇:絞股藍怎麽外用?外用可治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