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說實話,名醫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這部醫書的初衷是什麽呢?

說實話,名醫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這部醫書的初衷是什麽呢?

《本草綱目》的故事是這樣的:李時珍行醫十年,閱讀了大量古代醫書,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本草書籍 "條目煩多,名目繁雜。或壹物析為二三,或二物雜為壹品"(《明外史本傳》)。尤其是許多毒藥被認為可以 "久服延年",後患無窮。因此,他決心重編壹本本草。從三十壹歲起,他就開始醞釀此事,為了 "窮搜博采",李時珍閱讀了大量的參考書。家裏的藏書讀完了,就借行醫之機,向鄉裏的大戶人家借閱。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更多了,簡直成了 "藏書家"。他自述 "久耽書癮,如食甘蔗漿"(《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中稱贊他 "十年寒窗,足不出戶,無所不練"。他不僅讀了八百多部醫書,壹萬多卷,還讀了許多歷史、地理、文學作品,以及敦煌的經史巨著,甚至前代幾位大詩人的作品集。

他還從中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藥的詩句。而這些詩文也確實給了他很多真實而有用的醫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學上的許多謬誤。例如,在古代醫書中,經常出現 "沖和鳧"。它們指的是什麽?有區別嗎?歷代藥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引用屈原《離騷》中的 "將與雞鶩爭食"、"將泛若鳧之水 "兩句,指出詩人把 "鶩 "與 "鳧 "並何者,指出詩人用 "鶩 "和 "鳧 "這兩個詞就充分證明它們不是同壹種鳥。他還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寫,證明 "鶩 "是家鴨,"鳧 "是野鴨,藥性不同。屈原的詩賦,卻成了李時珍試藥取名的雄辯依據。在《本草綱目》的編寫過程中,最讓李時珍頭疼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使藥物的形狀和生長情況很不清楚。過去的本草書籍,雖然反復解釋,但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的研究,而是在書中照抄照搬 "紙上談兵",所以越解釋越混亂,矛盾倍增,使人不知所雲。比如藥物遠誌,南北朝名醫陶弘景說它是小草,像麻黃,但顏色青綠,花白色,宋代馬蒔則認為它像大青,並指責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誌。又如狗脊壹味藥,有人說它像蓖麻油,有人說它像揪麻雀,有人說它像貫眾,說法很不壹致。類似這樣的情況,李時珍不得不壹再停筆。這些困難如何解決呢?

在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 "固然必要,但 "行萬裏路 "更不可或缺。於是,他既 "搜羅百家",又 "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考察。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簍,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陪同下,遠走山野,遍訪名醫學者,搜求民間良方,觀察采集藥物標本。

  • 上一篇:妳認為中國互聯網科技今後在哪些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下一篇:普洱茶的作用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