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鄂豫皖根據地極端困難的財政經濟環境,中央及時指出要加強財政經濟建設:"中央的意見是:妳們應成立壹個財政經濟委員會,規劃蘇維埃財政經濟建設大局的發展,執行財政經濟政策。""蘇維埃政府的財政經濟來源?完全是靠'拼錢',應該改變。在鄂豫皖紅區,由於鬥爭的深入和工作的擴大,'豪兒'已不能供給蘇維埃政府的需要,所以財政來源要靠征收累進稅來建立。"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為了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保障根據地的軍需民需,鄂豫皖根據地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大力加強財政金融建設,從上到下成立了根據地財政經濟委員會,統壹管理財政,建立財政制度。
關於財政經濟問題,1931年2月上旬,"特委召開特蘇蘇維埃政府會議,討論財政經濟問題。"特委 "召開特蘇黨及其他團體擴大會議討論這壹問題,除許多國際指示外,還決定了以下問題:第壹,統壹累進稅(主要是倉庫和土地)。第二,建立銀行,確定基礎,制定章程,收取股金和低息貸款。特委首先通知各級黨總支、支部,在群眾大會上提出,決議請政府成立銀行,經過群眾路線的宣傳鼓動,由政府宣布成立。三、逐步統壹財政,集中現金(運用群眾路線的各種方法) ......在經濟問題上,首先根據國際指示,完全允許自由貿易,不禁止低息民間借貸,但以銀行借貸與之競爭"。這壹決定明確了財政建設的壹些基本問題:第壹,確定財政收入,實行累進稅,作為財政的主要來源之壹,而不是完全依靠打土豪;第二,發展金融,必須建立銀行,統壹合並根據地現有的金融機構,建立蘇維埃政權整個根據地的統壹銀行;第三,銀行要以籌集資金為目的,集中使用現金,統壹調配資金,以增強貨幣的信用 第三,銀行要以籌集股本為目的,集中使用現金,統壹調配資金,以增強貨幣的信用;四是明確銀行應采取低息放貸的經營方針;五是蘇維埃銀行的建立方法是走群眾路線,依靠組織,發動群眾,讓群眾先提出意見,由政府組織實施,使銀行的建立和貨幣的發行從壹開始就建立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之上。可以說,這次會議明確了建立蘇維埃銀行的總方針。早在1930年10月,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銀行就在湖北黃安(今紅安縣)七裏坪北街成立,鄭益三任行長,曹學秀任會計,吳子清任出納,李正三任押運,方思勛任保管,鄭國南任勤雜。特區蘇維埃發行 "鄂豫皖特區銀行銀幣券",面額壹種,在鄂豫皖蘇區流通。
1931年5月15日,鄂豫皖蘇維埃銀行在新集開始營業,7月,鄂豫皖工農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鄂豫皖工農聯盟民主政府。7月,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銀行也更名為鄂豫皖區蘇維埃銀行,行長鄭義齋,發行 "鄂豫皖區蘇維埃銀行銀券",面額兩種:五角、壹元,在鄂豫皖蘇區流通,1932年1月,銀行改名為鄂豫皖蘇維埃銀行,即停止發行銀券。
皖西北特區蘇維埃銀行於1931年5月初在安徽金家寨成立,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吳寶才任行長,11月遷至馬埠,1931年12月改稱皖北蘇維埃銀行(註:相當於地區)。該行發行 "皖西北區蘇維埃銀行銀票",面值分三種:二角壹種、壹元三種、五元壹種,在皖西北蘇區流通。1931年5月12日,鄂豫皖蘇區中央局成立。中央局成立後,對根據地的財政經濟情況進行了統壹研究和部署。"鄂豫皖蘇區各有壹個蘇維埃銀行,****,發行了6萬元紙幣(壹元)和壹串小票,在農村頗有信用,老百姓覺得比過去方便。安徽銀行紙幣 ......兩行合並,國民黨'交通'、'中央'鈔票在蘇區壹律打九六折,並限制現鈔和外幣出口。"1932年1月10日,鄂皖區蘇維埃銀行與皖西北特區(路區)蘇維埃銀行合並,改稱鄂皖省蘇維埃銀行,行長鄭義齋、會計曹學秀、出納李正山、保管王澤蘭,全行幹部**** 9人。同年1月21日,並使用 "鄂豫皖省工農銀行 "名稱。鄂豫皖蘇維埃銀行發行五角壹種、壹元三種銀票;鄂豫皖工農蘇維埃銀行發行兩種五角壹種銀票,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出根據地後,兩家銀行同時停止發行銀票。1932 年 6 月,蔣介石對鄂豫皖根據地發動第四次 "圍剿"。1932 年 6 月,蔣介石對鄂豫皖根據地發動第四次 "圍剿"。銀行隨軍轉戰大別山區。1932年冬,銀行奉命將銀元、銀票交給紅軍經理部,運走埋藏在檀樹崗附近的白銀(銀錠),"1932年10月,紅軍撤走,銀行同時撤走"。
鄂豫皖蘇區省蘇維埃銀行成立後,銀行業務交由各級經濟公社辦理。 當時,經濟公社總公社有資金10多萬元,工作人員50多人。除總公社外,辛集還有五個分公社(國營商店),以及箭河、郭家河等區經濟公社。其任務是突破敵人的經濟封鎖,開展對外貿易,促進生產,打擊投機倒把,承辦銀行業務,定期向銀行結算。
資金由蘇維埃政府從沒收的土豪劣紳財產中劃撥。由於各級經濟公社是隨著革命政權的建立而發展起來的,因此成立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如1929年3月,中國***光山縣委和縣工農民主政府成立,隨後成立了縣區經濟公社,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白旗園、蒲皮河、南鄉店、磚橋、沿河等區的經濟公社。1929年9月17日,洛南工委發動宣化店起義,成立洛南革命委員會,隨後成立鄂豫皖經濟公社第八分社,編制5人。1930年10月,渠縣蘇維埃政府在仁和街成立,所轄7個區均設經濟公社。
經濟公社不僅經營商品,還代理銀行業務,在發展生產、活躍經濟、穩定物價、增加稅收、支援抗戰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932年10月,紅軍撤出根據地,各級經濟公社停止活動。
蘇維埃時期,鄂豫皖蘇區有唯壹的縣級銀行,即赤城(商城)縣蘇維埃銀行、1931年5月15日,皖西北特區蘇維埃銀行在皖西金家寨成立,轄固始、商城兩縣,隸屬鄂豫皖蘇維埃銀行領導,7月兩行合並,皖西北蘇維埃銀行停止貨幣發行。當時,皖西北蘇維埃銀行發行的貨幣因交通不便而供應不上,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流通的迫切需要,1932年2月底,赤城縣蘇維埃銀行在城關南街徽商公司(今縣審計局內)成立,主要經營信貸業務和貨幣兌換業務,鑄造發行皖西北蘇維埃銀行銀幣和銅幣。銀幣由赤城縣銀匠湯元昌、南門等幾家銀爐鑄造發行。赤城縣蘇維埃銀行成立於1932年至1934年,歷時兩年,其間除縣蘇維埃銀行外,各區、鄉還設有信用社,辦理信貸業務和各種貨幣的兌換。
蘇維埃政府在加強對自己的銀行和貨幣宣傳的同時,吸取了國民黨反動派在金融方面的教訓,十分重視貨幣的信用問題,其核心是要籌集貨幣發行基金,而不是濫發鈔票,制造通貨膨脹,搜刮民脂民膏。"我們的銀行已經成立,第壹次可以發行5000元紙幣,農民很喜歡,但基金不多,為了蘇維埃的信仰,我們還不能多發,等建立信用後再發行第二次。"由於加強了宣傳,提高了信譽,蘇維埃貨幣得以順利發行和流通。"特蘇銀行於本月15日開業,信用很好,農民都用銀行的鈔票,不要非蘇維埃的紙幣,只有七裏坪壹個地方,幾天工夫已用了4000元,現在大量印紙幣供應市場還來得及。"1931年9月和次年1月,共發行紙幣3.5萬元;1931年9月發行面值五圓的銀幣,10月發行面值五角和二角的銅幣。蘇維埃銀行 "***發行了六萬元紙幣(壹元紙幣)和壹串小紙幣,在農村頗有信用,老百姓覺得比過去方便多了"。這說明蘇維埃貨幣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和信譽。鄂豫皖蘇維埃銀行直屬蘇維埃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和民主政府領導,既是貨幣發行機構,又是財政撥款機構。其主要作用如下。
第壹,統壹貨幣制度,發行貨幣,調節貨幣流通。安徽革命根據地建立初期,市場上的貨幣魚龍混雜,銀元、銅錢、國民黨政府發行的 "中央票"、"交通票 "和私人商店發行的商票,混雜使用。"在立三路線的領導下,皖西蘇區幾乎完全崩潰,只有壹小部分蘇區在軍事上得以生存。""沒有統壹的經濟組織,錫、紙、鐵棚沒有恢復,合作社沒有發展,農民對合作社壹無所知。皖西北銀行未曾建立,金融秩序混亂。紙張打八折,只用上海交通銀行;霍山起初不打折,使農民吃虧,後來又打八折"。為了擺脫舊貨幣的束縛,穩定市場,調節金融,發展經濟,根據地各銀行有計劃地發行貨幣。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規定,蘇維埃政府發行貨幣前,國民黨政府發行的 "中央票 "和 "交通票 "可以繼續在市場上流通,但必須由根據地蘇維埃政府經濟部門蓋章;蘇維埃政府發行貨幣後,國民黨政府發行 "中央票 "和 "交通票"。蘇維埃政府發行貨幣後,國民黨政府發行的 "中央票 "和 "交通票 "禁止流通,但可以在蘇維埃銀行兌換,壹元國民黨政府貨幣可以96折兌換根據地貨幣。鄂豫皖區蘇維埃政府還頒布法令,規定 "蘇區發行的紙幣隨時可以兌換銀元,銀元也可以兌換紙幣"。同時,禁止金銀流出根據地。
二是大力籌措資金,吸收存款。根據地前期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軍隊的金銀、貨幣等戰利品,沒收的地主、士紳的財產,以及稅收和經濟公社的銷售收入等;銀行成立後,蘇維埃政府開展了 "財經政策宣傳周 "活動,廣泛宣傳和發動群眾執行政府制定的財經政策,動員存款是其中的重要壹環。動員存款是其中壹項重要內容。"過去,各級蘇維埃和革命組織沒有深入開展這種宣傳,使群眾有銀行只放貸的思想,不知道還需要存款。現在我們必須對銀行的工作進行普遍而深入的宣傳,以喚起群眾幫助銀行,使銀行永遠有人存錢,永遠能夠放款。宣傳材料應說明銀行的作用、銀行的章程、存款和放款的手續等"。銀行要將籌集到的金銀錢財及時分類、清點、抽樣、包裝、記錄、裝箱、保管,以便隨時使用。籌集資金後,銀行代理國庫,按照政府批準的數額撥付資金,支付紅軍和軍政機關。銀行還根據蘇維埃政府的決定,投資興建重要工廠,如1931年4月,銀行撥款在熊家嘴建立了 "鄂豫邊區軍事委員會兵工廠",專門修理和制造槍支彈藥,還投資建立了3家印染廠和1家擁有10臺縫紉機的被服廠,這些都是銀行出資興建的。
三是促進生產和貿易。"
第三,促進生產和發展貿易,工農銀行是群眾的低息貸款機構,它給群眾帶來的好處應該是很大的。如果擴大銀行的作用,工農借貸就會特別方便,蘇維埃的經濟就更容易發展。"銀行以月息1%-3%的利率向貧苦農民發放牛、家具、種子、口糧等貸款,到期還不上貸款的可以展期,這使得蘇區出現了 "增產增收,多造糧食,支援紅軍打勝仗 "的持續繁榮景象。與此同時,銀行還支持經濟公社和對外貿易。銀行向經濟公社、合作社和手工業作坊發放生產和商業貸款。同時,銀行利用貸款鼓勵小商販通過各種渠道從蘇聯購買稀缺物資和工業產品,如食鹽、布匹和藥品。20%的利潤歸商人所有,80%歸經濟公社所有。由於蘇維埃政府制定了靈活有效的經濟政策,銀行發揮了資金調劑和融資作用,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經濟封鎖,保障了軍需民需,支援了革命戰爭,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得到了長足發展。
鄂豫皖根據地銀行是革命根據地建設的產物,為支援革命戰爭,活躍蘇區經濟,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從根本上為武裝鬥爭和根據地建設提供金融和經濟保障,使金融業成為根據地建設的重要支柱做出了重要貢獻。鄂豫皖根據地銀行還為中國革命事業培養了壹批人才,如鄭益三、鄭興瑞、鄭益齋等高級金融專家和具體業務人員。這些人才隨著部隊不斷開辟新根據地而開始籌建新根據地的金融業務,特別是對紅軍撤出大別山後創建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金融業務產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響。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中州農民銀行紙幣也發行流通到大別山。鄂豫皖蘇區的金融建設,為革命政權在大別山區發行流通貨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