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屢有媒體報道,壹些外賣後廚衛生堪憂,甚至讓人觸目驚心。外賣後廚衛生狀況不佳,這樣的問題並不少見。壹些商家取消堂食,將檔口全部做成外賣後廚,這讓壹些無良商家的食品安全問題更難受到消費者的有效監督,也讓壹些無良商家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鑒於此,就需要監管補位,不能讓外賣行業成了監管盲區,成了滋生食品安全問題的溫床。
對壹些外賣後廚普遍存在的“臟亂差”等衛生問題,必須零容忍。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外賣的食品安全,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值得註意的是,從2015年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就配合國家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建設,在全國推廣“明廚亮竈”工程。而根據新的食品安全法,政府倡導餐飲服務提供者公開加工過程,公示食品原料及其來源等信息。顯然,對於外賣商家,更應該納入“明廚亮竈”工程。
打造外賣“透明廚房”很有必要。外賣後廚本就不應該是監管盲區,應該成為“透明廚房”。只有讓食品生產過程做到公開透明,可視、可知,才能促進食品生產規範化運作。
日前,美團壹名外賣員在顧客麻辣燙中小便的新聞在網上“炸了鍋”。打造“透明廚房”才能換來“放心外賣”。如果外賣做好食安封簽,從食品生產過程到配送過程都能全程公開透明,讓消費者全程監督,監管部門全程監管,後廚臟亂差,外賣員向外賣吐口水、小便的事情才能根治,後廚臟亂差、食品加工不衛生等問題得到解決,才能讓消費者放心食用送到他們手中的外賣。
現在餐飲小店跑步進入“外賣時代”。行業“加速”可以,但不能“失控”。外賣行業的飛速發展,換來的不能是“野蠻生長”,需要完善相關監管機制,加強監管力度,推動外賣行業規範發展,維護好食品安全,保護好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