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淄川的區域建設

淄川的區域建設

抗擊 "非典",區委、區政府堅持 "科學、規範、持久、有效 "的方針,把防治 "非典 "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各項工作有序開展。1. 1.建立健全三大組織網絡。壹是建立指揮網絡。抽調15人,成立了區 "非典 "防治工作指揮部;制作了 "非典 "疫情報告、處理流程圖,下發各類文件35份,編發簡報34期;鄉鎮、街道辦事處和7個部門單位相應成立了指揮部。二是建立醫療衛生網絡,成立物資儲備保障、綜合協調、疫情控制、醫療救護、疫情管理、信息宣傳六個專業組。形成以村衛生室和企事業單位為網底,鄉鎮衛生院為樞紐,區衛生防疫站為龍頭的醫療保健網絡。三是建立群防群控網絡。實行 "十戶聯保 "責任制,全區22個鄉鎮、街道、473個村(居)確定了6059名村民為組(樓)長,15951人為 "十戶聯保 "責任人,形成了抵禦 "非典"非典 "的銅墻鐵壁。2."嚴 "字當頭,切斷輸入源。為摸清情況,設立787個監測點,發揮 "十戶聯保 "和公安、交通系統的作用,構築 "五道防線",對境外人員進行電話、信函勸阻,做到就地預防、就地觀察、就地治療。攔截所有前往外省的車輛,加強公路路口的登記、監測和消毒工作。對公共****、公交車等場所進行消毒,關停網吧、歌舞廳等場所。對外籍人員和歸國人員開展監測檢疫和流行病學調查。設立 30 個發熱門診,對發現的病人及時進行治療。加強城市樓堂館所和服裝城、建材城、旅遊景點等行業的預防消毒工作。3.控制傳染源。區財政投入500多萬元,配備床邊X光機20臺,猴服4000套,消毒劑4噸。區醫院投入200余萬元,設置傳染病房8間、病床20張,分設通道,配備救護車2輛、呼吸機5臺。加強醫療隊伍建設,配備專業醫務人員165人,組建流行病學調查隊45支。4.結合防治 "非典",推進清潔工程。重點清除垃圾和白色汙染;清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加大環境汙染治理力度;大力開展綠化美化。5.抓好 "非典 "防治持久工作。落實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的工作要求,制定下發了《淄川區冬春季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

2007年,全區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紮實推進結構調整,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國民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4.85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164.5億元,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89.18億元,增長18.8%。人均 GDP 為 38399 元,增長 15.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 1.86:64.74:33.40 發展為 1.88:63.63:34.49。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節能環保任務比較艱巨,物價上漲壓力加大。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完成造林 1574 公頃,零星(四旁)植樹 100 萬株,鞏固了原有綠化成果,森林覆蓋率達 38.5%。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全年肉產量6670噸,比上年增長13.61%;蛋產量8740噸,增長5.5%;年末大牲畜存欄1680頭,增長1.2%;生豬存欄5.05萬頭,增長15%;羊存欄1.56萬只,增長13.6%;牛存欄1598頭,下降1.9%,其中奶牛存欄598頭,下降15.5%。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8.98萬千瓦。其中,農用拖拉機1854臺,下降7.5%;農用汽車1746輛,下降2.3%。全區耕地面積16302.4公頃,減少0.7%;有效灌溉面積達7668公頃,占耕地面積的47%。全區農村用電量 279386 萬千瓦時,增長 17.8%;化肥使用量(純)4594 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 397 噸,薄膜覆蓋面積 898 公頃。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工業企業數量繼續增加,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02家,比上年凈增12家。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44.43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89.43億元,增長31.09%,實現增加值152.77億元,增長22.1%。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完成0.24億元,下降97.82%;集體經濟完成26.82億元,下降43.64%;其他經濟完成526.37億元,增長34.62%。陶瓷、機械制造、醫藥化工、紡織服務四大行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分別完成產值191.16億元、43.65億元、126.58億元和45.67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企業的32.43%、7.41%、21.47%和7.75%。主要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產銷銜接良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66%。

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7.82億元,比上年增長31.19%;實現利稅69.02億元,增長34.13%;實現利潤43.38億元,增長34.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 262.32%。工業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區投資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87億元,其中超5000萬元項目40個。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加快。全年****,完成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值154.9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6.29%,比上年末提高3.25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溫和增長。全區5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376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215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97.29 億元,比上年增長 26.7%。分產業看,第壹產業投資3.7億元,增長16.7%;第二產業投資67.84億元,增長23.4%,其中工業投資66.27億元,增長20.3%,占全區投資的68.11%;第三產業投資29.09億元,增長35.3%。房地產開發穩定增長,全年城鎮單位及房地產開發投資20.78億元;資質房地產企業完成房屋竣工面積15.3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7.01億元,增長8.35%。

建築業穩步發展。全區資質建築企業42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7.64萬平方米,增長6.4%。

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公路貨運量達3325萬噸,比上年增長81%,貨運周轉量170178萬噸公裏,增長121%;公路客運量2039萬人次,增長49%,旅客周轉量95407萬人公裏,增長54%。全區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到1007公裏。

焦王路、泉王路拓寬改造工程竣工通車:焦王路淄川段二期改造工程東起魯中駕考中心,西至周村區界,全長9.5公裏,按壹級公路標準改造,路基寬26.5米,中間設隔離帶,單幅路面寬11米,項目總投資7800萬元。泉王路拓寬改造工程東起昆侖張博路交叉口,西至嶺子鎮與周村區交界處,全長17.51公裏,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13.5米,路面寬12米,建設3座大橋、26座小橋涵,項目總投資8080萬元。兩項工程4月底開工,11月底竣工通車

郵電通信業較快發展。全區郵政業務總收入3470萬元,比上年增長7.37%;電信業務總收入1.3億元,增長15.04%。全區固定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31.5萬門,電話總戶數達到21.8萬戶。信息網絡快速發展,網民數量繼續增加。城市面貌進壹步改善。小武河景觀改造工程、邦陽河整治工程等重點城建項目紮實推進。全年新增園林綠地59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47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12.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33%,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17%。

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17%。位於淄川區蒲家莊東、西街北巷,有正房和東、西兩間,正房三間為蒲松齡出生地,室內陳列有他74歲時的畫像和生前用過的桌、椅、床,幾方硯臺、爐竈、石景;懸掛有郭沫若、魯大荒等題寫的對聯和匾額。1956 年擴建南院,與故居銜接為兩進院落,增設南門,請郭沫若題詞 1963 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辟為紀念館,擴建西、北兩院,並設陳列室、辦公室、接待室、展覽室,有工作人員38人,故居已成為溥氏理學研究場所和中外著名旅遊景點。

《蒲松齡誌》出版 《蒲松齡誌》是淄川歷史上第壹位人物誌,由山東大學教授袁世碩主編,淄川區人民政府部分蒲學專家分工撰寫,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書名。全書26萬字,收錄珍貴歷史照片100余幅,全面記錄了蒲松齡的生平、家世、代表作品、版本、影響等。編纂歷時四年,數易其稿。編纂工作歷時4年,數易其稿。4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數10000冊。在第二屆中國(淄博)國際聊齋文化旅遊節上舉行了發行儀式,社會反響強烈。李盛榮祖,淄川人,任曲梁縣令期間,清正廉潔,為民造福,疏浚河道,治理鹽堿,率先垂範,生活儉樸,其俸祿都拿出來救濟貧苦百姓,是百姓愛戴的官員,死後百姓建祠緬懷。曾府李公祠又稱財神廟,在城內東街北,供奉北魏曲梁令李維祖。明嘉靖、義民兵部尚書王壹鶚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又修。

成書於元明之際的道教經典《三源流搜神大全》(即 "三教搜神大全")中,有壹幅曾府財神相公身著壹品官服,頭戴宰相帽的圖畫。他說:"相公李先生,字歸祖,魏文帝時掌相府事。日判陽王冤獄,夜主判陰王是非,還管理著朝中三品以上官員的衣食物資,並根據每年居住居民的生活情況確定衣食合計的俸祿。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926年),被封為 "富貴神主"。明代《萬歷續道藏》在 "搜神記 "中也有記載:"九月十七日,三公曾府生。相公立名岐祖,魏文帝時治相府事。日管陽問中樞判國之不平,夜判陰曹地府是非瘋錯之案,兼管同朝三品以上官吏的衣食、飲酒,每年確定居民衣食合計的俸祿。後唐明宗開元元年,被封為 "神主曾府相公"。

李聖榮祖死後,經歷了壹個由人到神的過程,明萬歷兵部尚書衢州人王懿鶚在《曾府李公祠堂記》中記載:"祠祀舊邑侯李公也。案郡乘,淄川世家,魏文帝朝士屈梁。時誅妖塞橫水,心切人隱,逸夫孔多,既死,民作廟祀之。蓋遭大災,捍大難,固祭祀之禮,宜祭者,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山平石公,其廟始建則遠矣!明興晉祀名宦尚書唐鳳,使民伏薦享,災禱祀,公多靈驗,每禱必應。嘉靖初年,據使廢淫祠、議公廟,稽功以存。廟制為殿五楹,左右廂以廊五楹,前為崇門,下為樂樓,後為延殿。積年累月,兩廊、燕宮就坍塌了,直到乙未末年,鄉人宋元等請於朱侯鬥南,倡議捐資,聚材斧工。良玉,新覆構,耀金碧,藻飛檐,朱棟,飾畫壁。民樂趨之,不月而新。又增建廊廡、廣生堂,以循典、以循制,殿宇儼然!歲伏,民祀公於廟,而公墓於安上村。朱彜所謂子孫愛我,不及桐鄉之民也!身公願在此土,固與名宦拜,***垂朽不朽矣"。

  • 上一篇:治療便秘的藥物屬於四類。
  • 下一篇:山西藥品廣告審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