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地質背景
(1)結構特征
該區褶皺和斷層的運動不是很強烈,預測區東北部強於西部。褶皺的形成是由晚白堊世晚期的燕山運動引起的。本區發育的褶皺有F1賓縣-百草坡背斜、F2崔家渠背斜、F3後走馬灣背斜和E1公主川-姐弟背斜。發育較大的斷層為G1摩天溝正斷層。背斜向斜壹般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其兩翼傾角不是很大。
(2)地層特征
本區發育的地層為上三疊統延長組第壹、二層,上三疊統延長組第三層,中侏羅統延安組,中侏羅統直羅組,中侏羅統安定組,下白堊統和新近系宜君組,油頁巖主要賦存於上三疊統延長組第三層。該區地層較為平坦,傾角不是很大,但由於該區東北部褶皺和斷層的影響,地層較陡,傾角較大(圖7-9)。
圖7-9陜西省賓縣至銅川之間含油頁巖礦區B-B-B '地質剖面圖
上三疊統延長組第三層分為三段,上部為頁巖段,巖性以灰色頁巖為主,夾薄層油頁巖;中部為油頁巖段,油頁巖夾灰白色、黃綠色細砂巖;下部為黃綠色砂質頁巖,夾灰白色和黃綠色細砂巖。
二、油頁巖的特征及分布
油頁巖呈黑色,紙狀,表面風化多因天然硫磺和褐鐵礦,呈棕黃色,軟而不脆,點燃即燃,有瀝青味和油光。兩組節理發育,多呈菱形。本區有5 ~ 7層油頁巖,但厚度相對穩定。A1層為陸相淡水湖相,含油符合工業級要求。根據區域地層對比圖(圖7-10)和賓縣-銅川預測區油頁巖特征表(表7-3),該層在全區較為穩定,厚度變化較小,最大厚度為9.73m,最小厚度為6.25m:含油率變化不大,壹般在5%-7%之間。
表7-3賓縣-銅川預測區油頁巖特征
圖7-10陜西賓縣與銅川區域地層對比
三。油頁巖資源評價
(1)預測依據
在預測時,已知勘探區域和礦點中油頁巖的厚度、含油量和重量通過類比進行估計。根據油頁巖地層分布情況確定預測區域,西以張虹勘探區為界,東以伊勢村為界。預測區域的油頁巖厚度是通過平均預測區域的礦點和勘探槽的厚度以及預測區域的油頁巖地層厚度獲得的,預測區域的含油率是通過平均預測區域的礦點和勘探槽的含油率獲得的,並且通過知道勘探區域的重量和儲量來加權油頁巖重量。
(2)資源評價
預計賓縣至銅川預測區油頁巖資源儲量為561520萬t,其中潛在油頁巖資源量為561520萬t;油頁巖技術可采資源量為654.38+82.494萬噸,其中油頁巖潛在技術可采資源量為654.38+82.494萬噸。頁巖油資源儲量31838萬t,其中頁巖油潛在資源量31838萬t;頁巖油技術可采儲量10347萬噸,其中頁巖油潛在可采資源量10347萬噸;頁巖油可采資源量7760萬噸,其中頁巖油潛在可采資源量776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