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艷同誌在縣疾控中心工作近三十年,從事結核病防控工作已十五年,是結防戰線上壹名不折不扣的老兵,曾經歷過九八抗洪,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疫,處理過學校結核病聚集性疫情,所從事的結核病防控工作多次受到國家、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贊揚。
收到緊急通知時,她剛經歷壹場嚴重的流行性感冒,高燒39度的熱度剛剛退卻,咳嗽還沒有完全控制住。她說,大疫當前,我責無旁貸,雖然我的身體不適宜沖鋒在前,但是我可以在辦公室裏做信息工作,壹樣能為抗擊疫情盡微薄之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壹種全新的傳染病,上級部門還沒有壹個統壹的信息收集與報送標準。作為信息組組長的她,深知信息就是指揮部的決策中樞,信息的及時性與準確性至關重要,她必須根據縣防控指揮部的要求,采取不同的統計方法,設計不同的統計口徑,隨時為指揮部提供數據支撐。白天,她壹邊指導信息組成員做好數據的收集、錄入、整理、比對,壹邊接收無數個鄉鎮指揮部和衛生院工作人員關於信息報送的咨詢電話,晚上,她還要完成各類數據審核、分類、統計、匯總、上報。她始終堅持,壹定要在第壹時間把信息報送縣指揮部,早壹刻將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醫學觀察,就會少壹分傳播的風險。隨著信息量的不斷增加,信息的來源途徑越來越多,她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經常是天沒亮就起床,加班到淩晨二三點成了家常便飯,連續二十多天沒睡過壹個囫圇覺,辦公樓裏最晚熄滅的那盞燈壹定是屬於她的。
在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她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結防家園。1月31日,她接到壹個鄉鎮衛生院的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我們這裏壹個耐多藥患者藥快吃完了,怎麽辦?”放下電話,她立刻考慮到這壹定不是個別問題,肯定還有其他的耐多藥患者和普通肺結核患者也會面臨斷藥,現在是全面交通管制,縣人民醫院感染科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中心。她馬上聯系縣人民醫院公***衛生科祝衛瓊科長,請求醫院在特殊時期為結核患者開辟綠色通道,保障抗結核藥品的發放,祝科長迅速做好了醫院相關科室的協調工作。綠色通道打開後,她在縣結核群裏發了壹條消息:請各單位做好本轄區內(包括外地滯留本地的,不分縣內縣外)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和普通肺結核患者的藥品需求統計,以鄉鎮為單位利用防疫車輛到縣人民醫院門診二樓為普通肺結核患者領取壹個月的抗結核藥和護肝藥(自費),耐多藥患者藥品計劃報縣疾控中心。各個鄉鎮立刻行動起來,壹條條回復、壹張張照片見證了藥品已成功地送到患者手中。耐多藥患者的治療在荊州市胸科醫院,她又主動與上級單位聯系,針對患者取藥的問題進行商討,由醫院負責藥品的發放相關事宜,她負責收集報銷憑證與藥品的逐級轉運。在市、縣、鄉三級防癆人員的通力協作下,僅僅壹周時間,15名耐多藥患者(包括兩名外地治療患者)的藥品經過層層轉運送到患者家中,全縣沒有壹例肺結核患者因為疫情的阻隔發生斷藥。
楊洲同誌於2019年7月調到縣疾控中心從事結核病防治工作,是結防戰線上的壹名新兵。接到緊急通知時,他剛剛回到黃岡老家,來不及喝上壹口熱水就急忙給單位領導打電話請求返崗,考慮到長途奔波勞累,領導強迫他過完年再來上班。正月初壹大清早,他匆匆吃完早餐,就帶著妻子和不滿十個月的兒子動身了,那時高速已經開始限行,他只能繞行國道,先把妻兒送到仙桃娘家安頓好,然後獨自壹人開車奔赴抗疫戰場。經過十多個小時的輾轉奔波,他終於在晚上十點左右到達公安的家,初二早上八點準時到單位報到,成為流調組的壹員。作為壹名新兵,第壹次直面疫情,壹切都是從零開始。在單位業務領導和相關專業科室科長的指導下,他認真地學習防護服的穿脫、流行病學調查、流調報告的撰寫,從見習到實習到獨擋壹面,他迅速成長為壹名出色的流調人員。接到流調通知時,他總是第壹個主動請纓,面對患者的焦慮,他會耐心地進行心理疏導。為確保調查信息萬無壹失,他仔細地詢問患者發病前後的接觸史、旅行史、聚餐史、曾經去過的場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發病時間、發病過程、就醫情況等等,不放過任何壹個細節,每次流調他都會手繪壹份患者個案信息圖譜。從初二到現在,辦公室就是他的家,累了就在椅子打個盹,餓了就泡碗方便面充饑,壹有空就搶著幫忙裝卸防疫物資。他話不多,總是默默地工作,從不叫苦,從不喊累,勸他註意休息時,他只是淡淡壹笑:“我年輕,扛得住,沒事”。
壹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體的力量卻是無限的。在這場抗疫戰爭中,結防人只是其中的壹個小團體,還有無數其他戰線的團體也在默默奉獻。眾人拾柴火焰高,熊熊燃燒的火焰定會將病毒化為灰燼,勝利壹定屬於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