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a suan 英文名稱:methanoic acid;formic acid 別名:formic acid(甲酸)、蚊香酸 分子式:HCOOH 分子量:46.07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090:HCOOH分子量:46.03
[編輯本段]危險性
危險類別:入侵途徑:對健康的危害:主要引起皮膚、粘膜刺激。接觸可引起結膜炎、眼瞼水腫、鼻炎、支氣管炎,嚴重時可引起急性化學性肺炎。口服濃甲酸會腐蝕口腔和消化道粘膜,引起嘔吐、腹瀉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因急性腎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皮膚接觸可引起炎癥和潰瘍。偶有過敏反應。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害,會造成水體汙染。 燃燒和爆炸危險:本品可燃,具有強腐蝕性、刺激性,可造成人體灼傷。
[編輯本段]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掉受汙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 15 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擡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 15 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離開現場,呼吸新鮮空氣。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果呼吸困難,吸氧。如果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吞咽:用水漱口,餵牛奶或蛋白。就醫。 危險特性:可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和高熱可引起燃燒和爆炸。與強氧化劑接觸可發生化學反應。強腐蝕性。 有害燃燒產物:壹氧化碳。 滅火方法:消防員應穿全身防護服並佩戴氧氣呼吸器滅火。用水保持著火容器冷卻,並噴水保護堵漏人員。滅火劑:抗溶性泡沫、幹粉、二氧化碳。
[編輯本段]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將泄漏汙染區域內的人員疏散到安全區域並隔離,嚴格限制出入[1]。切斷火源。建議應急人員佩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和防酸堿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和排洪渠等受限空間。小量泄漏:用沙子或其他不可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在地面撒上純堿,然後用大量水沖洗;沖洗水可稀釋後進入廢水系統。大量溢出:築堤或挖坑以控制泄漏。用泡沫覆蓋以減少蒸汽危害。噴水冷卻和稀釋蒸汽。用泵將其轉移到槽車或專用收集器中,回收或運輸到廢物處理場進行處理。
[編輯本段]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註意事項: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橡膠耐酸堿服和橡膠耐酸堿手套。遠離火源和熱源,嚴禁在工作場所吸煙。使用防爆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場所的空氣中。避免接觸氧化劑、堿和活性金屬粉末。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損壞包裝和容器。配備適當品種和數量的消防設備和泄漏應急設備。空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質。 儲存預防措施:存放在陰涼通風的倉庫中。遠離火源和熱源。儲存溫度不超過 30℃,相對濕度不超過 85%。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堿和活性金屬粉末分開存放,不得混放。配備適當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存區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遮蔽材料。
[編輯本段]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 MAC(mg/m3):前蘇聯 MAC(毫克/立方米):1 TLVTN:OSHA 5ppm,9.4mg/m3;ACGIH 5ppm,9.4mg/m3 TLVWN:ACGIH 10ppm,19mg/m3 監測方法。19mg/m3 監測方法:氣相色譜法 工程控制: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施。 呼吸防護:可能接觸蒸汽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長管面罩。建議在緊急搶救或疏散時使用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與呼吸系統防護中的規定相同。 身體防護:穿橡膠耐酸堿服。 手部防護:戴橡膠耐酸堿手套。 工作場所禁止吸煙、飲食。下班後應洗澡更衣。註意個人衛生。
[編輯本段]物理和化學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壹級品≥90.0%;二級品≥85.0%。 質量標準:GB/T2093-93GB/T2093-93 指標名稱 合格品 優等品 甲酸含量 % ≥85 ≥90 乙酸 <0.6 <0.4 色度(鉑-鈷) No.≤10 ≤10 稀釋試驗(酸 + 水 = 1 + 3) 透明 透明 氯化物(以 CL 計)% ≤0.005 ≤0.003 硫酸鹽(以 SO42 計)% ≤0.002 0.001 鐵(以 Fe 計)% ≤0.0005 ≤0.0001 外觀和性質:無色透明發煙液體,有強烈的刺激性酸味:熔點(℃):8.2 沸點(℃):100.8 相對密度(水=1):相對蒸氣密度(空氣 = 1): 1.231.59 飽和蒸汽壓(千帕): 5.33(24 ℃):5.33 (24 ℃) 燃燒熱(千焦耳/摩爾):254.4 臨界溫度 (℃):306.8 臨界壓力 (MPa):8.63 辛醇/水分配系數對數值 閃點(℃): 68.9(O.C)68.9(O.C) 點火溫度(℃):410 爆炸上限 %(V/V):57.0 爆炸下限 %(V/V):18.0 溶解性:與水混溶,不溶於烴類,與醇類混溶。
[編輯本段]主要用途
用途:用於生產化學品、橡膠凝固劑和紡織、印染、電鍍等。甲酸是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之壹,廣泛用於農藥、皮革、醫藥、橡膠、印染和化工原料等行業。甲酸是基本的有機化工原料之壹,廣泛應用於農藥、皮革、染料、醫藥和橡膠等行業。 (1)醫藥工業:咖啡因、安乃近、氨基比林、氨茶堿、可可堿冰片、維生素 B1、甲硝唑、甲苯咪唑。 (2)農藥行業:粉銹寧、三唑酮、三環唑、三唑酮、三唑酮、多效唑、烯唑醇、殺蟲醚、三氯殺蟎醇、寫嘌呤等。 (3)化學工業:甲酸鈣、甲酸鈉、甲酸銨、甲酸鉀、甲酸乙酯、甲酸鋇、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橡膠防老劑、季戊四醇、新戊二醇、環氧化大豆油、環氧化大豆油酸辛酯、特戊酰氯、脫漆劑、酚醛樹脂、酸洗鋼板等。4)皮革業:皮革鞣劑、除灰劑和中和劑。 (5)橡膠工業:天然橡膠凝固劑。 (6) 其他:還可制作印染煤染色劑、纖維和紙張染色劑、處理劑、增塑劑、食品保鮮劑和動物飼料添加劑。 CO 的制備化學式:HCOOH(濃 H2SO4 催化)加熱 = CO + H2O 其他理化性質:
[編輯本段] 穩定性和反應性
穩定性:禁用化合物:強氧化劑、強堿、活性金屬粉末。 避免接觸的條件:聚合危險:分解產物:
[編輯本段]毒理學信息
急性毒性:半數致死劑量:1100 毫克/千克(大鼠口服) 半數致死濃度:15,000 毫克/立方米,持續 15 分鐘(大鼠吸入)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兔子經眼:122 毫克,嚴重刺激。兔子透皮開放性刺激試驗:610 毫克,輕度刺激。 生態數據 其他有害影響:該物質對環境有害,應特別註意對水體的汙染。 處理方法:焚燒處理。 CAS No.: 64-18-6 甲醇羰基化法 首先,壹氧化碳和甲醇在 80℃、4MPa 下,以甲醇鈉為催化劑反應生成甲酸甲酯,然後在酸催化劑存在下,甲酸甲酯在 90~140℃、0.5~1.8MPa 下水解得到甲醇和甲酸,分離精制後可得到 85%以上的濃甲酸。甲醇返回羰基化反應器。反應式如下CO+CH3OH-→HCOOCH3 HCOOCH3+H2O-→HCOOH+CH3OH 由於酯的水解是可逆反應,可以使甲酸酯在 80-100℃ 和 0.4-0.6MPa 下與氨反應生成甲酰胺,然後在 85℃ 下與 70% 的硫酸連續水解生成甲酰胺。然後用 70% 的硫酸在 85℃下水解,制得甲酸。 包裝和儲存:塑料桶(25kg 250kg) 甲酸為易燃液體,貯運時應遠離熱源,避免暴曬、淋雨,與氨水、硫酸、硝酸等放在壹起,貯存於陰涼、幹燥、通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