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接觸的眾多客戶中,我們經常會拒絕壹些客戶的項目,並不是我們有生意不做,而是很多客戶選擇的產品本身存在很多缺陷,這種缺陷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硬設計,更重要的是產品的軟設計,產品的目標消費群,利益點、產品特性,產品所處行業的特性,以及產品價格的可比性,在極度缺乏競爭力的狀態下,將這樣的產品強行推向市場,失敗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即使通過各種營銷策劃手段取得了壹定的成功,也是殺敵壹千,自損八百。殺敵壹千,自損八百?付出的代價很大,勝利的果實也不能持久。因此,壹個企業也好,壹個企業家也好,壹個經銷商也好,選擇產品就成了成功的第壹重要因素。那麽,什麽樣的產品才是適合我們經營的好產品呢?通過我們多年的市場實踐和研究,總結出選擇產品的五大基本原則,與大家共同探討。
原則壹:選擇最舍得花錢的目標消費群
與壹般工薪階層的退休人員相比,我的父母應該不屬於經濟困難的老人,壹方面他們有較高的退休工資,壹方面我覺得自己還算是個孝子,每年給兩位老人的錢足夠讓他們過上比較輕松的生活、但妳想讓他們多買些東西,比登天還難,有時我們買些東西送過去,還會招來責怪,說我們亂花錢,這並不是說他們天生摳門,而是壹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讓他們成為最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錢的壹群人,除非是非常需要,否則很難撬開他們的口袋、報紙上經常有理論家 報紙上經常有理論家痛心疾首地呼籲企業要關心銀發族市場,並列舉了這壹市場的巨大空間,但如果妳選擇的產品目標消費群是這樣壹個群體,兄弟,妳的苦日子就要來了,不是說老年市場不能做,而是這壹市場的起點太低、即使啟動成功了,付出的代價也會很高,我們做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它的目標是我們做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而且是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為原則,還有其他總市場大、啟動快、付出代價小的產品可供選擇,我們為什麽不選擇呢?
再談談我們的父輩,比如我的父母,他們雖然舍不得花錢,但對兒孫卻要求苛刻,極盡花錢之能事,給孩子們的東西壹包壹包的,玩具車足夠組建壹個車隊,壹旦有了新鮮產品或電視廣告就鼓搗壹番、孩子們壹聲令下,馬上乖乖地服了,所以,在選擇產品時,首先要分析 所以,在選擇產品時,首先要分析產品是賣給誰的,用我們的產品,是消費者願意花錢的消費群體,還是別人願意花錢的消費群體。比如,同樣是女性消費群體,賣給十八九歲少女的產品和賣給家庭主婦的產品推廣難度就不壹樣,十八九歲的少女剛剛開始參加工作,上學壹般都不自由,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工資卡,購買欲望壓抑久了就會像開閘的洪水壹樣洶湧而出,花錢壹般都是無計劃、沖動性的購買,這就導致針對這部分群體的產品推廣難度小。針對這類產品的推廣難度小,付出的代價也小。而家庭主婦上有老下有小,花錢會精打細算、精打細算、理性購買的居多,對於家庭主婦所接受的產品難度較大,產品推廣付出的代價也相對較大。
選擇產品的第壹步,就是我們要清楚產品是賣給誰的,產品的目標消費群是否是最舍得花錢、最容易花錢的壹群人,如果是,選擇產品就成功了第壹步,但並不意味著就可以確定產品了,還要考慮選擇產品的第二基
原則二:分析產品利益所在
猶太人曾經說過?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要選擇最舍得花錢的目標消費群體,但產品的選擇卻遠不是壹句話的事?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就這麽簡單,難花錢的老人不等於沒有容易花錢的產品,容易花錢的群體也不是都想買。消費者購買產品,從嚴格意義上講,不是購買產品本身,而是購買產品能給消費者帶來的利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品的利益點,產品的利益點是包羅萬象的,但利益點本身除了對產品無需求和非使用型的被動消費型產品外,對利益點的需求程度壹般有三種,即急需型、壹般需求型、可有可無型。
利益點的需求程度壹般有三種,即急需型、壹般需求型、可有可無型。
急需型是指消費者對興趣點所提供的產品需求非常迫切,這種需求程度非常強烈,而這種急需型和壹般需求型時很難明確界定的。我們在今年操作的美育睫毛速長膏營銷中就有過這樣的感受,女性認為睫毛長比睫毛短漂亮,而且都很迫切地想讓自己的睫毛再長壹點,從表面上看,這種產品屬於急需型,但通過實際操作發現,女性雖然認為睫毛長比睫毛短漂亮,但並不認為睫毛短是壹種缺陷,所以這種產品屬於壹般需求型產品。相反,它屬於壹般需求型產品,在定價上不能按照急需型產品定價,但如果消費者認為某個問題是缺陷,比如臉上的疤痕,如果我們能為消費者提供解決問題的產品,那麽它就屬於急需型產品。壹般需求型產品如相對於女性的化妝品、相對於男性的壹些補腎保健品等。壹次性型是指產品所提供的利益點對於消費者來說無所謂,有沒有也行,市場上很多滯後的產品都屬於壹次性型。如市場上的壹些功能飲料、提高精力、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都屬於可有可無型的產品,記得有壹個男士營養液的廣告訴求:困了,不睡覺,喝某某營養液。我當時真的很擔心。困了不睡不休息還去吃保健品?或多或少,這點利益對於消費者來說實在是可有可無,果然,雖然該產品先是在央視做了大量的廣告投入,但現在真的是這樣嗎?
急需型產品是首選產品,只要方向正確,在市場推廣中往往像幹柴烈火壹樣壹點就著,很容易啟動市場,而且付出的代價較小。
壹般需求型產品也可以選擇,但要充分考慮選擇產品的另外幾個原則進行綜合決策。
這個原則是:分析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利益點的緊迫性。
可有可無型的產品壹定要慎重,最好不要沾,否則,往往容易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即使市場投放成功,也往往損失慘重,代價巨大。
原則三:分析產品的心理屬性和利益屬性
產品的心理屬性有三種,即感性商品、理性商品以及介於感性和理性之間的商品。所謂感性商品,即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的消費心理是不需要經過深思熟慮就能達成購買的產品,如小食品、飲料以及壹些價值較低的產品,所謂理性商品,即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的消費心理是非常謹慎的,需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做出購買決定的產品,如藥品以及壹些價值較高的產品如電器、汽車等。在感性產品和理性產品之間,如壹些特殊功能的化妝品和保健品,選擇感性產品還是理性產品,關鍵要看企業自身的實力和產品所處的行業階段,再結合以上原則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