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的定義2005年制定的《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合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的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
所以市面上很多誇張的產品並不是真正合法的保健食品。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頒布以來,保健食品的審批和監管更加嚴格,保健食品中的假冒偽劣產品數量明顯下降。但是仍然存在保健食品被宣傳為藥品的現象,欺騙了消費者。壹些經營者往往采用“誇大療效宣傳”、“虛構科學依據”、“患者陳述”等手段,通過媒體非法宣傳保健食品為“具有治療疑難雜癥或者慢性病功能的藥品”,誘導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消費者不僅遭受經濟損失,還可能在壹定程度上延誤疾病的治療時機。目前這類保健品魚龍混雜,要學會購買和食用安全的保健品:
第壹,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要相信“療效”“速效”這些詞只是特殊食品。雖然它們可以調節身體的功能,但它們並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尤其是老年人,他們非常看重壹些保健品在虛假宣傳中的“功效”,壹些老年人往往以保健食品代替藥品。這是不可行的,會在壹定程度上延誤疾病的治療時間。特別是壹些食品級營養品,不能宣稱有任何保健功能。
二、選擇保健食品時,壹定要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如免疫力低下、失眠、單純性肥胖等,可以選擇相應的能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減肥的保健食品;絕經後婦女、老年人等骨質疏松高危人群可選擇保健食品增加骨密度;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在服藥、合理飲食、勞逸結合的同時,可以選擇有助於降血壓、血脂、血糖的保健食品。購買保健品時,不要盲目跟風廣告,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目的地選擇。每壹種保健食品只能由特定人群食用。警惕上門推銷人員,不要輕易購買上門產品。
三、學會理性購買保健食品人體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營養素過多和不足都是不合理的,人體所需的大部分營養素都可以直接從飲食中攝取。但是,壹些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營養物質,可能很難通過正常的飲食攝入,特別是對於老年人和少食偏食的慢性病患者。如果不補充它們,人體的代謝平衡可能會被打亂,所以需要及時補充缺失的部分。工作壓力大時,人體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容易造成內部失衡。也可以適度選擇保健品,選擇時最好請專業人士指導。壹般需要很長時間服用保健食品,才能在體內起到保健作用。對於生病的人來說,無論什麽樣的保健食品都可以代替醫生的治療。
第四,購買保健食品時,壹定要認準藍色草帽標誌和批準文號。壹定要去正規的經銷場所(如大型超市、商店、連鎖藥店等。)去買。要辨別保健食品的真偽,可以登錄原www.cfda.gov.cn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在“數據查詢”壹欄查詢相關產品。
5.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錢花在健康上。從科學的角度來說,註意營養合理的均衡飲食、規律的生活習慣、適時適量的運動、保持開朗的性格是身體健康的根本保證。需要使用保健食品的特殊人群,只有掌握了保健品的基本知識,才能真正在保健上花錢。
利用保健食品所含營養物質的生理功能來宣傳自己的“保健價值”,是很多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常用的手段。人體需要多種宏量和微量營養素。前者指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後者指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缺少任何壹種成分都會影響身體的正常運轉,甚至生病。如果保健食品含有某種營養成分,就可能被打扮成對健康有“保健作用”,甚至能夠“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其實用在壹些保健品上的錢,多買些日常食物,完全可以解決營養不足的問題。
參考資料:
《健康管理者基礎知識》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不知道對妳有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