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維持有效循環心臟復跳後,常出現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或休克,應設法查找原因,包括發病及復蘇過程中出現的,諸如心肌缺氧、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不全等,並予以及時糾正。在此基礎上,可適當選用抗心律失常藥(如胺碘酮)、血管活性藥(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並用間羥胺等)和洋地黃類藥物等。有條件者可根據血流動力學檢測結果(如中心靜脈壓、肺動脈楔嵌壓及心排血量和周圍血管阻力測定等),指導用藥和調整滴速。必要時可考慮主動脈內氣囊反搏以輔助循環。同時可選用改善心肌代謝及營養的藥物。
2.維護呼吸功能心跳恢復後,必須千方百計地恢復自主呼吸。對此急於防止腦缺氧和腦水腫。可配合應用呼吸興奮藥,必要時可考慮使用人工呼吸機,並註意保持呼吸道通暢。自主呼吸恢復後,則不宜長期高濃度正壓供氧,以免產生呼吸性堿中毒。
3.腦復蘇在早期積極心肺復蘇的基礎上,及早采取以頭部選擇性低溫為主的腦保護措施和腦保護藥,並結合其他綜合治療。
(1)降溫:盡早開始,以頭部放置冰帽為主,並可在體表大血管處置冰袋,且用冰毛巾擦洗全身。必要時配合人工冬眠療法,用異丙嗪、氯丙嗪各25mg靜脈滴註或肌內註射,使肛溫在32℃維持5~7d,直至出現聽覺為止。
(2)脫水:心臟復跳後立即靜脈註射20%甘露醇250ml和地塞米松10mg,也可與呋塞米和高滲葡萄糖交替應用,8h 1次,壹般維持1周。此法同時可預防腎功能衰竭。
(3)改善腦循環:可使用高壓性腦灌流,應用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靜脈註射,右旋糖酐-40 500ml靜脈滴註,使血壓升高數分鐘,以防止不再流通的現象,也可使用鈣拮抗藥防止腦微血管痙攣;亦可用山茛菪堿及小劑量肝素,防止血管內凝血。
(4)其他:止痙,可應用巴比妥,苯妥英鈉及地西泮類藥物。使用腦細胞活化藥[如三磷腺苷(ATP)、輔酶I、細胞色素C等]以及活血通絡藥物,以保護腦細胞的作用。
4.糾正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盡可能根據二氧化碳結合力、動脈血氣體分析和血清電解質的檢驗結果,予以及時補充和糾正。
5.防止腎功能衰竭。
6.其他積極治療原發病,預防和治療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