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掃描了中國物流產業的研究現狀
就目前我國物流產業的研究現狀而言,物流產業屬於服務業還是“第三產業”的範疇並無爭議。因為物流企業為市場提供的是以運輸管理和倉儲管理為中心的客戶服務;為企業提供的是以客戶服務為核心的營銷支持,即物流管理服務。
但對於物流行業本身的範疇,即什麽樣的企業或什麽類型的企業屬於物流企業,卻有不同的看法。
1,物流行業和物流企業
在考察我國物流產業的研究現狀之前,簡要考察壹下物流產業與物流企業的關系將是非常有益的。毫無疑問,物流企業共同構成了所謂的物流產業。因為物流企業的微觀運作與物流行業的宏觀趨勢是同構的,為所謂宏觀政策的調整提供了市場依據。所以,如果要從宏觀的角度來討論物流業的發展。實際上,我們首先應該從微觀層面來研究物流企業的發展。無論如何,物流企業是物流服務市場的主體,物流服務的運營是企業的行為。因此,對物流企業的定性研究是決定物流業能否獨立存在和持續發展的基礎。
換句話說,物流企業的定義是明確的。物流行業的邊界也被劃定。但要界定物流企業的邊界,首先要界定物流企業特有的職能活動,即首先要對物流(物流管理)有壹個科學的定義,才能建立壹個研究問題、開發市場的* * *平臺。這個問題在我的《論物流概念的研究》(中國物流與采購,2003年第2期)壹書中有詳細的論述。
作者的基本觀點是,我們應該考慮直接接受美國CLM推薦的物流管理定義。物流管理是企業行為和客戶服務的壹種手段。物流企業的產品是物流管理服務。物流管理的概念是不斷發展的。
2.關於物流業定義的幾種主要觀點。
綜上所述,目前對物流行業和物流企業的認識如下:
(1)有人認為單純的運輸、倉儲、貨代企業不是物流企業,因為物流的運營是管理服務。只有那些能夠為客戶提供壹體化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3PL)才能算作物流企業。還有人認為傳統的運輸、倉儲、貨代企業應該算作物流企業。
(2)《物流術語》國家標準(2001)將物流企業定義為從事物流活動的經濟組織。
(3)有人認為物流不能算作壹個獨立的行業,運輸、倉儲、貨代、船代作為獨立的行業或行業早已存在。如果物流是壹個獨立的行業,它的邊界在哪裏?它的輸入和輸出是什麽?也有人認為,物流業屬於商業流通業的更大範疇。
(4)國家計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王明先生(2002)提出了物流業是“復合產業”的概念,認為物流業是“專門從事物流活動的企業集成”。
這些不同理解之間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3、物流行業家族太大。
很多人對物流行業的理解是按照2001年4月7日發布的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對物流的定義。定義是:物流是“貨物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物理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有機結合。"
所以,除了傳統的運輸、倉儲、貨代、港口企業長期認為自己是物流企業外,物流園區、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都屬於物流行業。我們經常看到快遞企業屬於物流企業,郵政屬於物流企業,包裝企業屬於物流企業,配送連鎖企業也屬於物流企業,批發零售企業也要轉型為物流企業,甚至交通、通訊基礎設施建設都屬於物流行業。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配送加工業、物流配送業、物流信息業。這必然會促使物流企業乃至物流行業的獨立性受到質疑。
以包裝行業為例。目前,中國有2萬多家包裝企業,300多萬個就業崗位。整個包裝行業承擔著3萬多億國內貨物和8000多億美元出口貨物的包裝任務。包裝工業產值超過2300億元。以包裝材料制造為主的包裝行業如何為物流行業服務?實際上,包裝作為物流服務的壹項功能性活動,主要是指貨物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防護性和便捷性包裝,以及相關技術的應用。如托盤技術、堆垛技術、配載技術、可回收料鬥技術、集裝箱運輸技術,以及相關的信息應用技術。
配送加工行業本身的表述案例定義有問題。是流通行業還是加工行業?眾所周知,流通業和加工業分別屬於服務業和制造業。雖然很多制造企業已經把物流配送、客戶服務和技術支持的外包作為最重要的業務競爭策略,很多物流企業在增值服務的拓展上為制造企業非核心業務的外包提供了市場和技術支持條件,制造企業尤其是所謂的合同制造商和物流企業之間的界限模糊,但認為新的產業部門已經出現還為時過早。如果可能的話,將其定義為物流增值服務業,或者直接定義為增值服務業,既失去了產業特征,又明確了產業歸屬,應該更有利於這種物流服務模式的定型和發展。順帶壹提,如果把《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的“配送加工”改壹下,“增值服務”可能更貼切該術語的內容,也不會引起誤解。
物流配送行業是做什麽的?眾所周知,配送服務是物流服務的壹種方式。物流管理包括分銷業務的管理。所以說物流配送就像家電彩電,或者營銷推廣,或者空運壹樣,是非常令人費解的。按照這樣概念層次混亂的術語,恐怕很難為配送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指導,也不利於同級物流服務運營之間的協調。所以物流配送不會成為壹個獨立的行業。物流是物流,配送是配送。我們完全可以把物流服務業作為定義明確的配送服務業來考察單位面積的收益率。要知道,流通服務業的發展是大有可為的。
必須指出的是,在對物流行業或物流企業的理解和定義中,很多人對物流職能活動有壹種不恰當的泛行業理解。物流定義中的七項職能活動似乎是七個行業。實際上,職能活動是從企業的運營體系中分離出來,由獨立的企業承擔,並演化到行業或產業的層面,這必然依賴於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化分工協作體系的發展。所謂工業化,就是工業化的過程。因此,就目前情況來看,在物流業界定的七項職能活動中,運輸、倉儲和(裝卸搬運)是現有的工業部門;分銷和信息處理(更準確地說,信息服務)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獲得自己獨立的產業地位。至於(保護性)包裝和分銷加工,大概還需要壹段時間才能成為獨立的產業形態。但物流業絕對不是這些行業和職能活動的簡單結合。
顯然,物流行業的範圍會隨著市場需求的發展而不斷擴大。
二、原因分析
物流行業和物流企業定義的巨大偏差至少有六個原因:
1,物流服務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
現階段,我國的物流管理業務大部分是貨主自營。同時,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實力還很弱。根據2002年初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美管理咨詢公司對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的聯合調查發現,2002年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估計在400億人民幣左右,市場相當分散。目前沒有壹家3PL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2%,即年物流服務收入8億元。同時,只有大約15%的國內企業外包物流服務。
必須指出,目前理論界對中國物流市場的規模估計過大。這在壹定程度上是對政府產業政策和企業抽簽決策的誤導。就像餐飲行業對市場的估計壹樣,我們不能把老百姓在自己家裏吃飯也算作餐飲行業的市場規模。即使算作潛在市場,也是不合理的。
2.舊制度的結構和思維方式
目前,中國有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交通部、鐵道部、外經貿部、民航局、郵政局,甚至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國家稅務總局的參與和管理,更不用說各個地方政府了。由於目前的體制,有關各方對物流行業的認識和管理必須采取不同的視角,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都有部門利益的背景。除了不同部門設置的相關物流市場準入門檻,最典型的就是貨代企業和無船承運人歸外經貿部和交通部審批。
應該說,經濟體制轉軌時期,既得利益相關各方對未來結構和利益調整預期的回應是合理的。這種反應如果引導得當,可以產生壹種新的物流管理思維,形成推動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3.物流企業的標準定義過於寬泛。
事實上,我國物流術語國家標準對“物流企業”有專門的定義。但這個定義既能為我們了解物流企業的特點提供充分的信息,又能讓人感受到物流企業的確定性和艱巨性。標準12給出的“從事物流活動的經濟組織”的定義是物流企業,這無疑是把所有的企業組織都打著物流行業的旗號。物流業的邊界在無意中被無限擴大。
眾所周知,從事物流管理活動是任何企業固有的基本職能。甚至在物流概念出現之前,企業就在從事物流活動。原來的管理操作,如貨運管理和運輸、倉儲和庫存管理,都是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操作水平可能比較低)。物流管理理念的出現,只是使企業從客戶服務、發展戰略和市場競爭的新角度重新認識物流活動,更有效地組織物流運作,從而進壹步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優勢。從來沒有壹個企業因為自己的車隊和倉庫而被劃入運輸或者倉儲。
試想:連國民的經濟基礎設施——交通、通訊設施——已經作為“物流基礎設施”被納入物流業範疇,那麽至少從事倉庫建設的建築企業在不久的將來也將被納入物流範疇。按照這種理解方式,制造電腦機箱的金屬加工企業和制造顯示器塑料外殼的塑料加工企業也應納入信息技術產業範疇。雖然這是不可能的,但現有的物流企業定義給人留下了太多的聯想空間。
4.六部委意見影響廣泛。
在國家經貿委等六部委2001年3月發布的《關於加快我國物流發展的意見》中,現代物流壹般是指原材料和成品從起點到薄弱環節的全過程及相關的有效流動。它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分揀、配送、信息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壹體化的綜合服務。這個意見的影響是廣泛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先生在《中國物流》壹書中,將* *列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物流政策文件”之首。
5.“物流配送”屬於“批發和零售貿易”
在2002年3月公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國家將“物流配送”和“代理公司(船舶、貨運、外輪代理、廣告等。)“至少在臨時儲存和零售貿易的名義下。壹些以“發展現代流通業”為主題的高層講話或主題,其實是在講發展“現代物流業”,或者反過來講。因此,物流與現代流通相結合是壹種趨勢。這為說物流業屬於商貿流通業或現代物流業提供了間接依據。
6、原有產業分類結構的影響
我國原第三產業第三層次的流通部門有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商業餐飲、物資托運、倉儲。其中,至少運輸、物資托運、倉儲是與物流行業直接相關的。
顯然,壹個包羅萬象的行業絕對不是壹個獨立的行業。
第三,物流業的“建立”
首先要明確,物流行業是否可以作為壹個獨立的行業,是否得到了官方系統的認可——是否被納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目錄,是否被納入高校招生專業目錄,是否被納入國民經濟統計序列等。-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
應該說,物流行業能否算作壹個獨立行業的問題是壹個偽問題。因為物流服務企業已經客觀存在。越來越多的制造、批發和零售企業為了降低物流服務總成本,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獲得市場競爭優勢,願意將非核心物流業務外包。物流管理對宏觀(對GDP的貢獻)和微觀經濟的作用已被各行各業廣泛認可。物流行業已經是客觀存在。
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問為什麽物流行業也把石油列入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目錄。這是在政府主導的經濟體制下,新興產業必然要求更好更快發展的典型問題。
其次,不能因為現有物流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因為物流服務運營分散在我國現有經濟體制框架內的不同行政部門,因為我國物流服務市場仍嚴重碎片化,因為我國第三方物流規模仍較小,而忽視我國物流業的客觀存在。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體制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分工合作體制的發展,重新調整原有的產業分類是必然的。
至於政府在現階段如何對宏觀產業結構進行分類,是否對物流業進行分類,那是政府的事情。相反,物流管理行業協會的作用對物流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業協會是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有效渠道。從服務物流企業的角度來說,這也是第三方服務的壹種。當然,支持行業協會的工作,提高其市場地位,增強其溝通和話語權,也是我們發展物流業的義務和責任。
2、“事業”不要急於求成。
我們是否因為急於確立物流業政府在宏觀經濟管理體系中的地位而忽略了壹些基本原因?
眾所周知,產業分類的調整當然滯後於產業本身的發展。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壹些舊的產業消失了,壹些新的產業出現了。
比如美國2001開始實施】北美產業分類體系新增了光纜制造、蜂窩通信、計算機軟件復制、環境咨詢、床位早餐酒店、倉儲俱樂部、信用卡保險等新產業。毫無疑問,有些新興產業必須屬於或包含在老產業或行業中,才能納入獨立分類目錄。
我國於2002年6月65438+10月1正式實施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考慮到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增加了大量服務業經濟活動的類別。如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計算機服務和軟件、住宿和餐飲、租賃和商務服務等。制造業減少26類。取消“郵政通信業”類別,“郵政業”並入“社會服務業”,其余並入“信息技術業”。城市公共交通被歸類為交通工具。新設立的“廢舊資源和廢舊物資回收加工行業”、“運輸代理服務”、“移動通信服務”、“足療按摩和足浴服務”等。顯然,這些新行業是在被列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之前出現的。
再比如,2001年4月,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不同。指南增加了“信息技術產業”和“通信與文化產業”,但顯示的是所謂的“高新技術產業”。根據上市公司以制造業企業為主的情況,指引還在制造業大類和大類之間增加了9個輔助分類。關於企業的行業歸屬,《指引》規定,公司某項業務營業收入大於或等於50%的,將該公司劃入相應的行業類別;如果壹個公司沒有大於等於50%的業務收入,但某項業務的業務收入比例比其他業務高30%,則該公司歸入相應的行業類別;否則歸類為綜合。可見,企業的行業屬性會根據其經營品類的量變而逐漸發生質變。
事實上,從來沒有壹個行業是按照現有的產業分類目錄來設計、建設和發展的。即使是從發達國家引進的新興產業概念,在國內經濟環境條件具備之前,也無法真正發展起來。含有“泡沫”的統計數據並不能讓新產業在實體經濟體系中牢牢紮根。
只要有新的市場需求,新的產業或行業就會應運而生。至於新市場的規模,就看企業拓展市場的能力了。因此,物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物流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3.“立業”的根本在於市場。
毫無疑問,產業發展的根本在於市場,磨刀行業和修筆行業沒有了,是因為它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市場沒有了。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是由於市場對外包物流管理和運作的需求日益增加。由於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將IT系統的應用服務外包,甚至離岸外包,IT外包服務行業發展迅速。
物流企業的服務性決定了其必須通過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來培育和擴大物流服務市場。因此,對於許多傳統的儲運和貨代企業來說,當務之急是盡快提高倉儲管理服務(非倉儲作業)和運輸管理服務(非運輸作業)的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延伸服務,逐步與貨主形成戰略聯盟。做好基礎運輸管理、倉儲管理和中介服務管理,是物流企業從初級形態向高級形態進化的最根本途徑。
當市場對物流管理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而壹些企業能夠滿足這種不斷變化的需求時,物流業的發展將獲得持久的動力。
當然,為了加快物流服務市場的發展和物流產業結構體系的形成,對物流產業進行科學界定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四、物流業的定義
1、與物流業定義相關的幾個基本概念
有必要回顧三個相關概念:行業、企業、產業或貿易。
(1)根據新華字典,實業有兩個概念:壹個是“舊私產”(多指天地、房屋、企業等不動產);二是“指所有從事物質產品的行業和部門”包括工業、能源、交通、通信等。"
貿易有兩個概念:壹個是指“工業”;二是指戲劇演員的分工範疇。根據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版《辭海》,行業是指職業的範疇。
企業的概念是指“從事生產、購銷、運輸和服務活動的法人實體,如公司、工廠、農場、礦山、商店等。”
所以嚴格來說,工業是用來說“物”和“物”的。產業是用來描述“人”的產業屬性的。而企業是用來說“人”和“物”結合起來,形成壹個具有法人性質的組織。
(2)在英語中,industry和industry的概念可以用“industry”來表示,industry強調組織人力資源從事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銷售,是“事物”。但是妳也可以用“商業”這個詞來表示“工業”。這時候強調的是壹個人的“職業”,和中國人的觀念是壹致的。其實物流管理和企業管理壹樣,作為壹個職業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用“法人”來表示企業的概念,則強調“組織”與其法人制度“法人”性質的結合;如果用“企業”,則強調企業組織活動的“計劃性”和“風險性”。
顯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企業都被定義為“人”與“物”的交互界面,是“人”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的基礎平臺。
2.了解物流行業
在英文文獻中,與物流行業或物流產業相對應的詞是Lohistics industry,但至今沒有Lohistics industry的明確定義。
David Lowe(2002)主編的《運輸與物流詞典》中只有“物流供應商”壹個詞條。這個詞條的解釋是:“向制造商、零售商和其他貨物供應商提供物流服務的道路經營者和第三方配送或物流公司的行業術語。”由此可以推斷,物流依然存在,其基本構成是運輸服務和第三方物流企業。
Hunt Valley Executive Resources公司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對物流行業進行了清晰的講解。公司認為物流行業是“運輸、物流和供應鏈系統服務”。這基本就是綜合物流服務商的定位。
在著名第三方物流公司Menlo Worldwide Logistics的網站上,有壹個專門的知識介紹欄目“物流”,但其內容包括:什麽是物流?什麽是第三方物流?物流行業概況,物流職業經理人的支持和教育背景要求,以及物流服務的新市場要求和第三方物流的未來前景。在物流的總結中,門羅環球物流提供的知識包括物流市場規模,也就是我們經常引用的美國和世界的物流支出規模和結構;美國第三方物流的規模和結構,以及基於對企業物流外包態度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然,該公司為讀者提供了壹個更全面的了解物流行業的框架。也體現了公司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物流行業:物流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物流運營在企業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雖然我們不知道物流行業的確切定義,但總結起來,我們可以得到五點啟示:
(1)物流行業或物流產業這兩個概念是通用的。在實踐中,它通常被稱為物流行業。
(2)開展物流產業研究或界定物流產業範疇,必須在作為市場主體的物流企業基礎平臺上進行。換句話說,對物流企業的研究就是對物流產業的研究。物流企業的範圍界定了,物流行業的範圍也就確定了。
(3)物流管理是壹項具有挑戰性的職業。
(4)如果把提供物流管理的企業集成看作物流行業或物流服務業,壹般不會錯。
(5)物流業的形成和發展就像所謂的路壹樣,原本是不存在的。走的人多了,就有了。哪個新興市場不是這樣發展的?
3.物流產業和物流企業的定義。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定義:“壹個行業(中間行業)是指從事相同性質經濟活動的所有單位的集合”,再根據行業分類所定義的壹般結構規則,例如:樓下運輸是指國民經濟中從事貨物和旅客運輸的社會生產部門;制造業或加工業是指對農業和采掘業生產的原材料或半成品進行加工的工業部門的總稱。我們可以將物流行業定義為:
物流業,即企業物流服務業,是指所有從事生產和營銷服務保障的服務單位。
同時,我們可以將供應商物流企業定義為:
專門為市場提供物流管理服務的企業。這類企業的整合就是物流行業或物流產業。
以產品為中心的物流服務體系將是物流業最顯著的結構特征。以客戶為中心的物流服務模式將是物流業最顯著的運營特征,以降低總物流成本為中心的物流服務運營將是物流業最顯著的特征。
可見,能夠為客戶提供階段性或全程物流管理服務、壹體化物流管理解決方案、運輸管理服務或倉儲管理服務的企業,都是物流企業。包括那些有或沒有有形儲存和運輸資產(能力)的企業;具有物流管理服務的運輸倉儲企業,專業從事多式聯運整合營銷的企業;專門從事物流解決方案設計的咨詢企業;專門從事物流信息支持和管理服務的企業。]
物流企業是嚴格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商,包括那些以所謂第四方物流的名義出現,屬於第三方物流企業中“領先物流服務商”範疇的企業。即那些與客戶企業在某種層面上建立了夥伴關系、戰略聯盟或合同外包關系的物流服務商。
動詞 (verb的縮寫)物流產業未來結構體系展望
可以預見,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當物流服務市場逐漸成熟時,物流管理服務將在市場體系中獲得獨立的產業地位,並逐漸細分為不同的物流產業體系。
這個體系將包括:食品物流服務業,包括冷藏食品物流業、生鮮食品物流業、包裝食品物流業等;汽車物流服務業,包括零售配件供應物流業、整車配送物流業等。化工物流服務業,分為液體化工產品物流業和氣體化工產品物流業;石油產品物流服務業,分為原油物流業和成品油物流業;鋼鐵物流服務業;礦產物流服務業;危險品物流服務業;裝備物流服務業;醫藥物流服務業、IT物流服務業;服裝物流服務業;糧食供應物流服務業;花卉物流服務業;廢棄資源物流服務業;物流信息服務業;物流設備服務業。物流咨詢服務業等等。
還可以預測,現有的交通運輸業、倉儲業以及相關的物流服務都將屬於物流業,並逐步融入以產品物流為中心的物流管理服務體系中,作為特定產業鏈或價值鏈的物流服務資源而存在。
還可以預測,國家下壹次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時,應該會將獨立的“物流服務業”或“物流管理業”列入目錄。
然而,這壹切都有賴於物流企業物流管理服務的持續創新。還要看政府創造的開放市場、鼓勵競爭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