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醫療體系是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只要是公民或者有綠卡(永居)的人,都可以有澳洲的醫保卡——Medicare卡,享受全民醫療保障。本文先講針對持有Medicare卡的人的看病情況。
在澳洲,壹般生病以後,都是先去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就是常聽說的GP)那裏看病。GP診所通常有免費的Bulk Bill或者收費的兩種。看壹次家庭醫生,收費的通常是在80-130澳幣之間,Medicare卡持有者可以報銷37.5澳幣,剩余的錢就是Gap(自己掏腰包的部分)。GP診所又可以分為預約制或者隨診(Walk in)兩種。有壹個好的GP很重要,那麽怎麽看這個GP好不好呢?我個人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壹、收費情況:如果是Bulk Bill的免費的診所,通常排隊等待時間長,即使是有電話預約的前提下;而收費制的壹般能夠按照預約時間就診,即使等待,也不會太久。免費是個雙刃劍,很多時候如果妳只是小毛小病的,咱們身體是有自愈能力的,但是如果是免費,妳就會想去醫生那裏看看,這種情況或多或少有點占用了國家的免費醫療資源。因為雖然病人不用付費,但是診所是會向政府去報銷37.5澳幣的診費的。積極壹方面,這對於壹些慢性病早期的發現是很有幫助的,因為病人去看醫生沒有經濟壓力,可以及早去就診,及早發現問題,及早進行幹預治療。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二、醫生的負責程度:這個在去看病之前,只能是聽朋友或者看網上的評價,最後還是要等妳自己去看了醫生以後,自己感覺。壹般來說,GP看病10分鐘壹個病人,壹般壹次看病就解決壹個問題,如果有多處毛病需要看,記得在預約的時候提醒前臺給妳預約壹個長就診。當然,長就診的收費也會相應高壹些。
三、醫生和妳交流是否順利:看醫生就是做咨詢服務,妳能否順暢的和醫生溝通很重要。這得經過幾次看病經歷以後,如果遇到壹個妳很放心與他述說的醫生,壹般就會選擇長期在這裏定下來,作為妳的專屬家庭醫生。
有壹個固定的家庭醫生很重要,妳的病例會長期,連續的保存在壹個地方,這樣每次去醫院住院,或者有意外情況發生,需要調用妳的醫療資料背景的時候就很方便。找到壹個和自己合拍的家庭醫生以後,除非搬家,壹般不建議經常換醫生。或者有的人會固定去壹家診所,但是不固定看哪壹位醫生,這也是可以的。
看完GP,如果醫生給妳開了化驗單,或者是查血,或者是照片,那就需要拿著化驗單去第三方做檢查。有的大型的GP診所會和查血的,拍片的在同壹處,那就不用多跑幾個地方了。但是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需要到另壹個地方去做檢查。普通的查血壹般不用預約,拍片的話,壹般X光不用預約,而其它的檢查都是需要先預約時間的。這壹點對於很多從國內剛到的人來說,是最不習慣的壹點。因為在國內如果生病了,去醫院看醫生,立馬就在同壹家醫院裏面查血,拍片,幾個小時以後就能看到結果,效率很高。但是在這邊不是的,這邊壹般看完醫生,好的話當天能預約上檢查,通常都要等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做完檢查以後,報告結果是直接發送到醫生那裏,妳需要再預約去看醫生取結果。
在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壹些資深焦慮的人,他們通常壹檢查完就恨不得馬上知道結果。這裏呢,找到壹個好的GP的重要性再次凸顯了,壹個好的GP或者他所工作的診所,會有非常快速的結果反映機制。如果妳的檢查報告是很緊急,或者是情況不好的結果,他們會立馬電話通知妳去復診,或者幫妳聯系醫院去治療。但是也有的診所就是慢半拍。
澳大利亞是皮膚癌高發的國家,有的GP那裏就可以做常規的皮膚年檢。我有壹次在工作中遇到壹個病人,她說她的GP診所就是慢半拍,她有壹次她在她皮膚科醫生那裏做了皮膚的年檢,發現了壹個黑色素瘤,她的皮膚科專家醫生反應很快,當天就給她安排了外科醫生,做了手術切除了。但是她的GP診所大概隔了壹周以後才聯系她,讓她記得去和皮膚科醫生聯系,因為她的皮膚檢查報告顯示有癌癥。她接到電話以後說,是啊,我知道,我手術都做完了。當然,她是在這裏的農村裏面。和中國的農村壹樣,澳洲的農村醫療資源匱乏,所以即使她不太滿意她的GP診所,但是由於是她居住的地方唯壹的壹家,她不得不還是去那裏。
所以,如果妳做完檢查以後,如果妳比較擔心,建議妳第二天壹大早自己主動打電話到GP診所去,問問看結果回來了沒有?通常來說,檢查結果都不會在電話裏就告訴妳的。但是運氣好的話,妳至少能知道,妳是否需要再回去看醫生。再次預約好時間看GP以後,通常有三種情況,壹種是去了以後醫生跟妳聊聊天,告訴妳檢查都很正常,以後妳在哪些生活習慣上註意調整,等待身體自愈即可。壹種是GP給妳開壹些處方藥,妳去藥房買藥吃,之後再看情況是否需要回訪。再有壹種是,看了好幾次GP,也沒有解決問題,GP會推薦妳去看更細分的專科醫生。這就我是常聽說的Specialist。
去看專科醫生,可以到私立診所,也可以去公立醫院的專科門診。無論是哪壹種,都需要GP的轉診信。前者通常比較快,收費高,後者非常慢,但是免費。我所工作的地方是私立的診所,專科醫生的首次就診費通常都在200-400澳幣不等。Medicare可以報銷大概120-220,也就是病人自己大概還需要自付50%的診費。專科醫生的首診時長壹般是30-50分鐘。壹般來說私立的專科醫生預約等待在1周以內,但是風濕科,過敏科,皮膚科的等待時間都超級長。就算是私立的,風濕科等待時間也可以長達3個月到半年。公立就更長了。下圖是維多利亞州醫療衛生服務信息網上的壹個總結表。圖中可以看到,90%的風濕轉診病人,從GP開出轉診信到第壹次見到公立醫院風濕科醫生的等待時間,從2017年底的1100多天,下降到2018年底的600多天,也就是說,還是平均要等上2年之久。像我在私立腫瘤科,因為病情特殊,壹般我們都會把首診等待時間控制在3天-7天。特別緊急的時候,甚至看完GP的當天就可以看上專科醫生。好的私立產科醫生的預約時間也是超級長哦,如果妳有特別中意的產科醫生,基本上都是需要在孕6周剛發現的時候就打電話去預約時間的。
看完專科醫生,通常也是會開壹些檢查單子,查血,拍片,或者壹些別的輔助檢查。所有的這些檢查,和在GP那裏拿到的檢查單子類似的操作流程,也是需要自己去預約檢查時間,做完檢查以後再回去找醫生看結果的。壹般來說,病人是可以自己選擇去哪裏做檢查的,不壹定非要去醫生給妳推薦的地方做檢查。因為這些第三方的檢查機構,收費情況都不壹樣,有的可以Bulk Bill免費,有的收費。壹般來說,選擇的時候建議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壹、可預約的時間、地點。妳的檢查是否緊急,他們提供給妳的時間、地點是否方便?
二、是否收費。如果是收費,具體收多少,可以報銷多少,這些都可以在打電話預約的時候問清楚。
三、最後還是建議和推薦的醫生確認壹下,妳自己選擇的這個地方,他是否滿意。因為有的檢查會比較小眾壹些,這個醫生之所以推薦妳去那裏,是因為他了解那個地方的資質,足夠勝任這次檢查。因為最終目的還是想要獲得壹個準確的診斷,所以這個指標應該是大於前兩個因素的。
那如果妳去的是公立醫院的專科門診部看病,那麽雖然等待漫長,但是壹旦輪到妳了,就還是很爽了,全程免費,所有的檢查也基本都在醫院完成,並且免費。當然咯,這些檢查也是要再次排隊預約時間的。只是說妳已經進入到這個流程裏面了,等檢查會快壹些,不會再次等上好幾個月。有時候運氣好,遇到之前排隊看病的人不需要了,取消了,那麽妳可能提前很多看上醫生。我兒子之前預約過Monash公立醫院的肺結核疫苗診所,被告知要等待4個月時間,但是結果沒等到1個月就遇到前面有人取消,我們就提前去了。
講到這裏為止都是說的去診所看醫生,那麽澳洲的醫院是做什麽的呢?壹個是提供急診服務,如果妳的病緊急的,或者是診所關門了,那麽妳都可以直接去醫院的急診室。到了急診以後,分診的護士會根據妳的病征來分配妳的等待時間。不是說妳自己大吼疼得不行了,就會讓妳先看的。如果妳是有生命危險的病情,肯定是最先看的。所以要是感冒發燒什麽的跑到醫院急診去,可以等上10個小時不誇張。另外就是住院部了,如果再家庭醫生或者專科醫生那裏看完以後需要做手術或者別的治療,那就需要到醫院去。可能是壹天的治療,結束後就回家,也可能是需要過夜的。
醫院也是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如果是公立醫院,持有Medicare卡的話,全程就診都是免費的,但是如果是私立的話,就要根據妳購買的私人醫療保險來看了。很多人會認為,只要購買了私人醫療保險,去私立醫院就完全不用出錢,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首先要看妳本次住院的病因,是否在妳購買的保險承保範圍內,如果是,還要看是否過了等待期。如果兩者都滿足,還要看妳購買的保險是報銷單人病房?如果妳買的保險不報銷單間,而妳又想住單間,或者醫院如果只有單間病房的話,那妳還需要付壹部分病房費。除掉住院費以外,在妳住院期間,醫生的診療費,病理檢查或者拍片子檢查等壹系列費用都是單獨收費的。有的保險是全報,但是有的保險只報銷部分診療費。這個都需要妳長個心眼,壹是要購買保險的時候看清楚條款,二是要在住院的時候,多問壹下收費情況。當然,壹般來說,住院的時候,妳也比較痛苦,可能顧不上多考慮費用的問題。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購買等級高的保險,這樣住院的時候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