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妳知道中醫的七大流派嗎?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妳知道中醫的七大流派嗎?

首先是創立於東漢之際的傷寒學派;其次是劉氏家族創立的寒涼學派;再者是金代醫家張元素創立的易水學派;另外是金元大家張從正創立的攻邪學派;還有金元大家李杲創立的補土學派;以及明代諸醫家創立的溫補學派;最後是明代吳又可開創的溫病學派。筆者認為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七個方面去了解分析中醫主要的流派體系。

壹、創立於東漢之際的傷寒學派

首先是創立於東漢之際的傷寒學派,漢代醫家將醫學理論與診療特定疾病的藥方結合起來撰寫了相應的《傷寒論》。從而奠定了學辯證論治的基礎,為後續中醫學的發展提供了壹個良好的理論辯證思維模式。從而讓中醫在診療病人相應的疾病時候,可以結合病人的壹個具體病情用辯證思維的模式排除壹些不合乎情理的治療手段,采取針對性的中藥治療方案對病人的病情進行控制,而後再中藥循序漸進的藥效作用下逐漸恢復到往日的健康狀態。

二、劉氏家族創立的寒涼學派

其次是金元大家劉完素創立的寒涼學派,由其提出的?火熱論?認為多數病人所患有的疾病都是因為肝火旺盛、氣盛上行,從而導致相應的疾病產生。常常表現出頭暈、面紅、目赤、口苦、急躁易怒等外在病情特征,由此可以引發壹些例如血壓高、甲狀腺亢奮、肝部炎癥等疾病。故認為應該用寒涼藥物來祛除體內多余的火氣盛行,常采用蒲公英、金銀花、大黃、大青葉、菊花、桑葉等寒涼藥物來針對性地進行治療。使得中醫的病機理論得到相應的提升。

三、金代醫家張元素創立的易水學派

再者是創立於金代的易水學派,張元素在閱讀了《內經》、《難經》等眾多中醫藥書籍文獻後,得到了相應的啟發,以致於在後續的過程中提出了中醫在給病人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利用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的論點來分析疾病的發生與演變。結合生理功能、病理表現、病因、八綱、氣血津液等論據,來充分地分析患者身體內部臟腑患病的具體病因。由其創立的?臟腑病機學說?對後續中醫學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金元大家張從正創立的攻邪學派

另外由金元大家張從正創立的攻邪學派,主張強調?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中醫治療理念,認為治療疾病應該以驅邪為主,善用吐汗下三法,偏重攻法,反對濫用壹些不合理、過度地用補品來調理身體,恢復身體機能的方法。吐汗下三法主要是運用於感冒發燒、吃壞肚子、食物中毒等場景,通過運動出汗、將食用後的食物從胃部嘔吐出外界、或者將腸道消化吸收的腸道垃圾排出體外,以達到緩解、治療疾病的目的。而偏重功法講究的是結合側重病因進行治療。

五、金元大家李杲創立的補土學派

還有金元大家李杲創立的補土學派,該中醫學派認為?人以胃氣為本?,應該重視後天對於胃、脾等器官的養護,不僅有利於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時還可以提高機體自身的免疫力。由該中醫學派創立的?脾胃論?主張認為中醫在給病人用中藥針對性地治療疾病的時候,還應該同時采用藥品加適量的補品進行熬制中藥。目的就是為了使得病人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可以擁有壹個更加健康的身體狀態來與相應的疾病抗爭,以便得到壹個更好的治療效果。

六、明代諸醫家創立的溫補學派

以及明代眾多的中醫學家,例如張介賓、趙獻可等諸多的中醫學家從傳統的臟腑病機研究,輔助添加了對虛損病癥的研究。從原本對人體內部臟腑的虛實寒熱論證過程,加以利用溫補的手段人體脾胃功能進行完善增強。畢竟人體的精氣是依賴於脾胃的升降來完成的,如果脾胃器官功能受損,人體外在的精神面貌就會逐漸萎靡不振;並且機體的免疫力也會相應的下降,更容易患上各類疾病。而該中醫學派認為用溫補的方式,可以使得機體的免疫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七、明代吳又可創立的溫病學派

最後明代的吳又可創立的溫病學派,提出的瘟疫病機和《溫病學說》,為治療當時盛行的瘟疫做出了重大的醫療方法貢獻。由於當時瘟疫普遍在民間流行,造成眾多的群眾感染因此而喪失了生命。眼看著眾多的中醫采用傷寒法治療沒有相應的理療效果,吳又可就結合患有瘟疫群眾的具體病情特點,研究了瘟疫的具體源發病因。由其提出的溫病學說為治療當時盛行的瘟疫提供了有效的醫療方法。例如雙解散、天水散、黃連解毒湯都是當時對抗瘟疫病情有效的治療手段。

註意事項:中醫的發展歷史悠久,中醫更講究的是治標又治本,而西醫主要是采取壹些猛烈的藥物對病情起到壹個控制緩解的效果。中醫更重視循序漸進的治療過程,治療周期相對較為漫長,但是根治效果好;西醫更重視對病情的快速控制,雖然在臨床治療上具備有利的壹面,但是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副作用,從壹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

  • 上一篇:廈門醫保每年500是什麽規定
  • 下一篇:電商越來越普及,未來實體店還會存在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