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吃出濕氣
1、參苓白術丸
成分 人參、白術、茯苓、山藥、蓮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
功效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體倦乏力。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2、桔梗丸
成分:桔梗(制)、人參、白術(炒)、幹姜、甘草。
功用: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癥。
3、健脾丸
組成 黨參、白術(炒)、陳皮、枳殼(炒)、山楂(炒)、麥芽(炒)。
方中以黨參、白術補益脾胃,以資運化;山楂、麥芽消食化滯;陳皮、枳殼理氣和胃。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脾胃、理氣運滯之功,非常適合脾虛食滯證。
功效:健脾開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4、木香順氣丸
組成: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術(炒)、砂仁、厚樸(制)、甘草、青皮(炒)。
功效主治 行氣除濕,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滿:胸膈痞滿,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反胃。
5.桂脾丸
組成 黨參、白術(炒)、黃芪、甘草、茯苓、制何首烏、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人參、大棗(去核)。
功效: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下血。
除濕湯藥膳
1、除濕湯,功效:除濕。材料:火炭30克:火炭母30克、木棉花15克、桑葉15克、杭州菊花15克、布甲葉15克、荷葉15克、雲苓15克、芡實1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蒲公英15克、甘草5克。做法:水煎服,連服五劑。
2、茵陳茶,功效:解毒清熱,利濕化熱。對熱毒瘡、皮膚紅斑熱毒、濕重腸胃熱毒、肛門熱毒等均有療效。配料:木耳(壹兩陳木耳(壹兩)、土銀花(壹兩)、夏枯草(壹兩)、大生地(壹兩)、茯苓(壹兩)、綠豆(壹兩)、水(12碗)。做法:將所有材料加水煎煮:將所有材料加水壹起煎至4碗。
3、若以濕毒為主,出現肝區隱痛、脘腹脹滿、食欲減退、口淡、便溏、舌苔白或白膩等,以祛濕解毒護肝為主。可用野生靈芝10克,白術10克,豬瘦肉50克,煮湯飲用。或用生薏米100克、山藥20克、炒扁豆20克、鮮雞爪100~150克,煮湯飲用。
除濕中藥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後作為養生長壽的要藥,不僅自己食用,還將茯苓制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尿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被譽為中醫八寶之壹。之壹。茯苓的特點是補而不峻,益而不猛。茯苓的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它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之人必備的健脾祛濕中藥。
2、薺菜
薺菜以全草的根入藥,其嫩葉是人們喜愛的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收薺菜的記載。薺菜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補虛、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功效。適用於濕熱胃痛、血熱吐血、濕熱瀉痢、便血等癥。
3、砂仁
砂仁除了是壹種健脾利濕的中藥外,還是生活中被廣泛使用的壹種調味品。砂仁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能祛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本品味辛、性溫、氣味芳香,其燥濕醒脾、行氣溫中功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之要藥。故凡濕濁或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等脾胃病癥均可常用,尤以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本品善於溫胃止嘔止瀉,但以溫脾為主。
中藥治療濕熱
人參健脾丸
組成:人參、白術、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木香、肉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實、薏苡仁、當歸、刺猬皮等藥。
功效:健脾養胃,消補兼施。口服,每次6-12克,每日2次。
熟地黃丸
組成:含熟地黃、人參、白術、甘草。
功效:口服,每次6?每次9克,每日3次。孕婦慎用。
龍膽瀉肝丸
組成: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枳殼、炙甘草。
功用:清肝膽,利濕熱。用於肝膽濕熱,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頭暈目熱。
加味香連丸
主要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
主治:濕熱痢疾:主治大腸濕熱下痢,癥見便血膿血,腹痛下墜,急重型痢疾。
服法: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藥理:方中黃連,清熱燥濕,止瀉止痢,為君藥。黃芩、黃柏扶助黃連清熱燥濕,**** 為君藥。白芍、當歸活血止痛;延胡索行氣止痛;厚樸、枳殼、檳榔、木香和中,行滯止痛;吳茱萸溫燥燥濕止瀉,兼制苦寒之品,為佐藥。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藥性,為佐藥。諸藥合用,***起到清熱利濕、行滯止痛的作用。
治療濕熱重的中成藥 濕熱重吃什麽中成藥 濕熱重怎麽調理
濕熱重的食療方法
蔬菜類:多吃壹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正氣水等,但這些菜也是偏濕的,不能吃太多,可以把這些菜當做配菜吃,去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都可以當主食吃,有祛濕的功效。
茶: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
香料:生姜、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驅寒、除濕、發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壹點,有溫化濕氣的作用。
粥:濕熱季節喝粥也是不錯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喝,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者,如不想吃飯、乏力或飯後感覺肚子脹、腹脹、腹瀉等脾虛濕盛的癥狀,可以用炒山藥和炒鷹嘴豆,按1:1的比例混合成粉,每天沖服壹勺,可緩解癥狀。
在文章中,我為大家推薦了4種治療濕熱重的中藥,不過在這裏還要提醒大家,濕熱分很多種,想要用中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那麽壹定要咨詢醫師,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體內濕氣重吃16種食物祛濕
1、綠豆
綠豆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物,還有降脂、養肝的作用,是體質偏熱者的天然良藥。
2、紅豆
具有利水、消腫、清熱的功效,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能散熱利濕、補益心脾、肝腎。
3、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利濕的功效,適用於暑濕、嘔吐、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癥。
4、薏米
薏米是溫和清熱利濕之品,中醫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肌肉酸痛、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癥。
5、黃瓜
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並富含多種維生素、纖維素,是不可多得的清熱解毒食品。黃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美白肌膚,抑制脂肪形成。
6、苦瓜
具有清涼解渴、清熱解毒、清心明目、益氣不足、益腎利尿的作用。苦瓜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有清脂、減肥的特殊成分,能加速排毒。據研究成果表明,它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抗癌作用。
7、冬瓜
冬瓜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濕熱體質者若有水腫、脹滿、痰多、暑熱煩悶、口渴、濕疹、瘡癤等癥均可食用,並可解酒。
8、玉米
具有調理腸胃、降濁利尿的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9、洋蔥
具有和胃理氣、燥濕化痰、解毒殺蟲的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遺尿等癥。
10、水芹
具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疼痛、小便出血等癥。
11、鯽魚
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體弱、消渴喜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癥。
12、馬齒莧
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尿熱、黃疸、牙齦炎等癥。
13、芹菜
能清肝熱、活血。此外,芹菜還有清胃熱、活血化瘀、利齒潤喉、明目健腦、潤肺止咳等功效。因此,體質虛熱、食欲不振、疲乏無力的濕熱體質者可常食。
14、甘藍
具有利水化痰、清熱解毒、祛風消暑、解除疲勞、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潤腸清熱、下火、止牙齦出血,對胃腸積熱、失眠、上火、牙齦腫痛出血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15、茅根
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的功效。可用於胃熱不適、惡心、肺熱咳嗽、心煩口苦、口渴、牙齦出血等癥,其清熱利濕解毒作用較為緩和,除濕熱體質外,也適合壹般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16、荷葉
有消暑化濕、升陽、涼血止血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荷葉還有降血脂的作用,所以很多減肥、降脂、祛痘產品中都含有荷葉。
猜妳喜歡:
1.體內濕氣重吃什麽調理
2.去痰濕最好最快的方法
3.脾胃濕熱吃什麽中藥
4.中醫去濕的方法
5.吃什麽水果去濕
6.人有濕氣吃什麽食物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