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infectant [WS/T 4662014 消毒命名法]
3 概述消毒劑(disinfectant)是指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以達到消毒或滅菌要求的制劑[1]。
消毒劑(disinfectant)是指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以達到消毒或滅菌要求的制劑[1]。消毒劑包括消毒產品中使用的消毒劑和飲用水衛生安全相關產品中使用的消毒劑[1]。
消毒劑是指使用壹種或多種化學或生物殺微生物劑制成的消毒制劑 [2]。
消毒劑是指能殺死載體上的微生物並達到消毒目的的制劑。
4 消毒劑中毒
能殺死細菌的制劑稱為消毒劑。日常使用的消毒劑包括醛類消毒劑、氯類消毒劑、過氧化物、碘、醇、酚、季銨鹽、環氧化物和中草藥制劑。醛類消毒劑是無色揮發性液體,具有***性氣味,會對眼睛和呼吸道黏膜造成傷害。含氯消毒劑分為無機氯化合物和有機氯化合物,前者不穩定,易受光、熱和潮濕的影響,後者相對穩定,溶於水後性質不穩定。過氧化物類氧化能力強,消毒無殘留,性質不穩定,現用現配,具有高濃度腐蝕性和***性。碘類消毒劑,紫黑色液體,稀溶液毒性低,也需現用現配,濃度高有腐蝕性。以上消毒劑可通過吸入、誤食、氣體揮發等途徑對人體造成傷害。[3]
4.1 臨床表現[3]
1.眼部損害
揮發性氣體***眼或意外濺入可導致視力模糊、畏光、流淚、疼痛等。如果視網膜受損,可導致失明。
2.皮膚損害
高濃度溶液對皮膚、粘膜有***性,可出現局部水皰、紅腫、皮炎等,也可致敏,出現急性皮炎,表現為粟粒至米粒大小紅色丘疹,周圍皮膚潮紅或輕度發紅,皺縮部位可見濕潤現象,瘙癢明顯。
3.呼吸道損害
吸入中毒,出現鼻塞、聲音嘶啞、哮喘、咳嗽、呼吸困難、支氣管哮喘、喉頭水腫和窒息,嚴重者出現化學性肺水腫。
4.消化系統損傷
誤用口咽、食道、胃黏膜損傷,惡心、嘔吐、胃穿孔、腹痛、腹瀉、便血。燒傷後組織攣縮導致食管狹窄和進食障礙。
5.其他癥狀
可有心悸、頭暈、頭痛、乏力等。嚴重者可出現循環衰竭、皮膚發冷、發粘、淤血,繼而昏迷。攝入大劑量次氯酸鈉可產生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4.2 治療消毒劑中毒的治療要點是[3]:
1.以預防為主,註意按規定的方法和範圍應用。性質不穩定的消毒劑應放置於陰涼、幹燥、通風處。消毒時穿戴好防護用品,熏蒸操作人員不要在消毒現場逗留。物品經雙氧水消毒後,應放置 1~2h 後方可使用。
2.皮膚、眼睛有***性癥狀時用大量清水沖洗。皮膚沾染雙氧水毒物也可用2%碳酸氫鈉沖洗。出現呼吸道***癥狀時,應先脫離現場,按***氣體中毒處理要點處理。
3.意外中毒,不主張洗胃、嘔吐、腹瀉,不主張使用酸堿中和劑,應立即口服100-200ml牛奶、蛋清或氫氧化鋁凝膠,如誤服含碘消毒劑,可大量服用澱粉和米湯。必要時應留置胃管,防止食管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