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現在市場上哪種藥治關節炎最有效?如題 謝謝了

現在市場上哪種藥治關節炎最有效?如題 謝謝了

1行痹:以肢體關節痛無定處,走竄為特點。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2痛痹:以痛有定處而劇烈為特點,得熱痛減,遇寒加重。治法:經散寒,祛風除濕。 3著痹:關節疼痛重著,痛有定處,肌膚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4痹:關節痛處灼熱紅紅腫,得涼則舒。治法:通絡,祛風除濕。 (1)古方: ①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柴胡、葛根、甘草、黃芩、羌活、白芷、芍藥、桔梗、石膏。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之惡寒發熱,關節疼痛,肌肉酸楚,中醫辨證為風熱在表者。 ②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羌活、獨活、槁本、防風、川芎、炙甘草、蔓荊子。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之頭痛頭重,腰背重痛,惡寒微熱,中醫辨證為風濕在表者。 ③三痹湯(《婦人良方》):獨活、秦艽、防風、細辛、當歸、芍藥、川芎、幹地黃、杜仲、牛膝、黨參、茯苓、甘草、肉桂心、黃芪、續斷、生姜。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攣,中醫辨證為風寒濕痹,屬於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者。 ④蠲痹湯(《百壹選方》):羌活、姜黃、當歸(酒浸)、黃芪(蜜炙)、赤芍、防風、炙甘草、生姜。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遊走疼痛,尤以項背、肩肘疼痛為甚,中醫辨證為風痹者。 ⑤宣痹湯(《溫病條辨》):防己、杏仁、連翹、滑石、苡仁、半夏、蠶沙、赤小豆皮、梔子。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骨節煩疼,活動不利,寒戰熱盛,中醫辨證為濕熱痹者。 ⑥加減木防己湯(《溫病條辨》):木防己、石膏、桂枝、苡仁、滑石、通草、杏仁。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者。 ⑦烏頭湯(《金匱要略》):烏頭、麻黃、黃芪、芍藥、甘草、蜂蜜。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劇痛,喜暖惡寒者。 ⑧桂枝芍藥知母湯(《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炙甘草、麻黃、白術、知母、防風、炮附子、生姜。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冷痛,按之熱感,或關節紅腫,但觸之不熱,遇寒痛甚者。 ⑨桃紅飲(《類證治裁》):桃仁、紅花、川芎、歸尾、威靈仙。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痛有定處,腫脹難消,活動不利者。 ⑩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甘草、羌活、沒藥、香附、五靈脂、牛膝、地龍、當歸。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痛有定處如針刺,肌膚青紫,舌紫脈澀者。 (2)經驗方: 經驗方1:雙花、蒲公英、生石膏、龍膽草、土茯苓、虎杖、生地、木通、赤芍、桃仁、蟬衣、炙水蛭、烏梅、甘草,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適用於急性風濕熱關節紅腫疼痛,惡寒發熱,皮膚結節紅斑者。黃柏、黃精、鱉甲、秦艽、木瓜、防己、絲瓜絡、威靈仙、青蒿、忍冬藤、雞血藤、夜交藤、地龍、五味子、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適用於急性風濕熱高熱已退,關節紅腫漸消,但仍有低熱,口幹,關節疼痛者。黃芪、黃精、雞血藤、丹參、青蒿、千年健、龜板膠、地龍、桂枝、白蔻、雞內金、土元、枸杞、桂圓、茉莉花、夏枯草。適用於急性風濕熱恢復期。 經驗方2:防風、桂枝、白芍、當歸、羌活、獨活、白術、苡仁、細辛、黃芪。適用於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屬風寒濕痹者。 經驗方3:桂枝、雞血藤、制川草烏、白芍、當歸、黃芪、防風、炙甘草。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藥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鐘,連續使用1個月。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5~10天為壹療程。 針療法: 療法1 (1)取穴:外關、曲池、手三裏、足三裏、外膝眼、陽陵泉、血海、風市、環跳、條口、絕骨、昆侖、腎俞、命門、至陰、阿是穴。 (2)藥物及方法:選用復方馬錢子註射液,根據患病部位,每次選穴2~3個,每次註射0.5~1ml藥液,日1次,7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4~7日。

  • 上一篇:誰是黃生?簡介
  • 下一篇:銷售偽劣藥品會判刑嗎,判多少年?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