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藥為民族地區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民族醫藥工作者發掘、整理、編譯出版了壹批民族藥著作,如《雲南民族藥名錄》、《廣西民族藥簡編》、《朝鮮族民族藥材錄》等。《中國民族藥誌》是我國民族藥開發研究的歷史總結。20世紀70年代以來,雲南已從民族藥中開發出20種新藥,其中著名的“傣肌松”,就是從傣藥“亞乎奴”開發出的壹種肌肉松弛劑;“木劄”為景頗族用藥,其中有治療失眠和頭痛的作用,從中分離出豆腐果苷,開發生產出“神衰果素片”;苗族用燈盞細辛治療癱瘓,其主要成分是焦麩康酸,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減低外圍血管阻力的作用,現已生產出“燈盞細辛註射液”;用哈尼族藥青葉膽制成了治療肝炎的“青葉膽片”,用哈尼族藥“莫阿宰呢”生產的“昆明山海棠片”,可用於治療類風濕和紅斑狼瘡;從納西族“埃酥蒙”開發出“巖白菜素片”;利用景頗族藥雪膽生產出“雪膽素片”等。這些新藥均被收入《雲南省藥品標準》(1974年版)。此外,彜藥中的七葉蓮、地黃連、奶將草、月芽蒿、小綠芨、宿苞豆根、滿山香及鐵箍散等也收入了該省藥品標準。
民族藥的開發涉及的民族和地區十分廣泛、產品多種多樣。藏藥中的“唐沖那博”為青藏高原特產,提取的山莨菪堿和樟柳堿,具有改善微循環的功能,可用於治療各種休克、眩暈等癥;用藏藥花錨提取物制成了“急肝寧”和“乙肝寧”;用藏茵陳等生產出了成藥“蒂達丸”,“藏茵陳糖衣片”、“藏茵陳膠囊”;以唐古特瑞香和麝香為原料,生產出“青海麝香膏”,“祖師麻註射液”等。其他新的藏成藥還有“玉寧片”、“潔白片”,“烈香杜鵑氣霧劑”,等等。蒙藥主要有“金蓮花片”、“那如註射液”等。用維吾爾藥雪蓮生產出“風濕靈”膠囊和註射液、“具梨膏”等。以傣藥“麻三端”開發出“降壓靈。”以納西族藥竹紅菌制取的“竹紅菌軟膏”,可治療外陰白色病變、軟化瘢痕、疙瘩等。從瑤藥黃藤提取的黃藤素對婦科炎癥、外科感染、菌痢、胃腸炎、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均有療效,現已開發出註射液和片劑。本次普查中,民族地區從當地資源中發現許多有開發利用前途的藥物:維吾爾藥有阿裏紅、壹杖蒿、驅蟲斑鳩菊、唇香草、苦豆子、菊苣、心草、睡蓮等;藏藥有西藏龍膽、粗莖龍膽、藏紫草、細花滇紫草、阿壩當歸、竹節羌活、水母雪蓮花、珠子參等;蒙藥有沙棘、香清蘭、寒水石等;瓦族藥有青羊參等;納西和苗藥有金不換等。民族藥中有許多藥物是外來藥、長期依靠進口,通過這次資源調查,發現了壹批國內同樣有資源分布的種類。據報道,進口藏藥中有40個品種找到了國產資源,如訶子、余甘子、甘子、蒲桃、榼藤子、大托葉雲實、羊角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