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是壹種特定的食品,通常具有調節身體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但是,保健品不是藥品,不具備治療疾病的功能。
保健品欺詐是指壹些不法商家利用健康講座、親情營銷、網絡營銷、上門推銷等手段,欺騙、誘騙、哄騙甚至強迫消費者銷售假冒偽劣保健品、誇大功效的保健品或高價保健品,給消費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身心傷害。
中國保健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保健品年銷售額約為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的消費占50%以上,超過65%的老年人使用過保健品。在獲取保健品的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購買的比例達到了近40%。可見老年人對保健品的需求很大,很多詐騙分子也看到了這壹點,騙了老年人。
保健品欺詐的嚴重性在於,這種欺詐不僅拿走了老年人的畢生積蓄,而且其所推銷的假冒偽劣產品也對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怎樣才能防止老年人上當受騙?要了解保健品的典型詐騙手法和典型詐騙案例。
保健品詐騙的常用手段
有人打著“送雞蛋”的旗號或其他小禮品引誘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這種詐騙主要是利用了老年人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其主要表現為:騙子通常在小區、公園門口打著“買保健品送食品、日用品”的旗號,引誘老年人上當受騙。老人不知道的是,這些捐贈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很多也是“三無”產品,假冒偽劣產品,有害健康。
也有壹些詐騙分子利用老年人獨居,缺少親人的陪伴,內心感到空虛寂寞的特點。詐騙分子回家采訪老人,像父母壹樣打“親情牌”。這樣老年人更容易心甘情願地花錢購買產品。
此外,壹些詐騙分子還會安排壹些老人(托兒)現身。這些孩子在吃保健品前會先描述疼痛的癥狀,然後誇某個保健品效果真好,吃了之後原來的不適壹掃而光。最後,托兒還會鼓勵,有優惠或讓利的惠民活動,不買就吃虧。老年人看到同齡人的“真實”經歷後,很容易上當。
不僅如此,壹些詐騙分子普遍喜歡誇大保健功能,擴大產品功效,聲稱“百病立即可治”,引誘老年人購買。而我國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僅包括增強免疫力、緩解視疲勞、促進排鉛、改善睡眠、減肥等27項。僅起到輔助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改善記憶的作用,不能代替相應的藥物。
首先,對於老年人本身來說,提高防騙意識是關鍵。老年人要正確認識保健品的功能和功效,多與子女溝通,相信科學,有病及時就醫。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保健品,如壹些大型藥店、品牌保健品官方旗艦店等。註意是否有衛生部的“小藍帽”或GMP認證標誌。前者是消費者辨別保健品真假的特殊標誌,後者是國際食品藥品企業良好的生產工藝和管理規範,是我國藥品和保健品生產的必選項目。
其次,孩子要多關心父母,經常回家看看,不要給騙子打“親情牌”的機會。要有意識地給家長打好預防針,在日常交流中告訴家長壹些保健品詐騙的新聞報道,做好家長的防騙教育,防患於未然。幫助父母學習壹些簡單電子設備和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從而拓寬老年人獲取信息和新聞的渠道。
再次,社區等公共場所要做好防騙宣傳。在公園等老年人活動多的地方,懸掛防騙標語,設置防騙廣告牌。此外,社區應該為老年人組織更多的文化和體育活動,以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社區和街道的安保人員應加強日常巡邏,提高門禁水平,確保社區和街道的良好公共秩序。
最後,有關部門應積極完善管理制度。盡快建立適合市場的管理體制和機制,規範生產經營者的市場行為,保障保健品市場良好的生產經營秩序。相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落實“四個最嚴”,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