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毒液呈弱堿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無水藥膏擦洗傷口。
殘留在傷口內的毒刺可用針或鑷子挑出,但不要擠壓,以免殘留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後用拔火罐的方法吸出毒汁,減少毒素的吸收。
冰敷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如果疼痛劇烈,可以服用壹些止痛藥。
如果有擴散趨勢,可能有過敏反應,可以服用壹些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撲熱息痛等抗過敏藥物。
仔細觀察半小時左右,如果發現呼吸困難,呼吸聲變粗,伴有喘鳴聲,哪怕是壹點點也應立即送就近醫院急救。
胡蜂簡介:
胡蜂又名大黃蜂、蟻蜂或黃蜂,是壹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行迅速的昆蟲。它屬於膜翅目黃蜂科,該科又分為三個亞科:窄腹黃蜂亞科、大黃蜂亞科和長足黃蜂亞科。胡蜂的身體細長、光滑,腹部由細柄連接,翅膀發育完全,有咀嚼和吮吸口器,雌蜂和工蜂有可怕的毒刺,當受到不友好的攻擊或幹擾時,就會蜂擁而至,可引起過敏和中毒反應,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毒性:
胡蜂毒液的主要成分是組胺、五羥色胺、緩激肽、透明質酸酶等。毒液呈堿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呈堿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毒液有溶血、出血和神經毒性作用,可損害心肌、腎小管和腎小球,尤其是近端腎小管,並可引起過敏反應。被馬蜂蜇傷後,被蜇傷的皮膚會立即出現紅腫、疼痛,甚至出現瘀斑和皮膚壞死;眼睛被蜇傷後,會出現劇烈疼痛、流淚、紅腫,可發生角膜潰瘍。全身癥狀包括頭暈、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血壓升高等。上述癥狀通常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消失;嚴重者可出現嗜睡、全身水腫、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腎功能衰竭和休克。壹些對蜂毒過敏的人會出現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癥狀。
發病原因:
氣候:由於氣候變暖,特別是冬季平均氣溫升高,使越冬蜂的數量增加。
生態:林地面積的增加,昆蟲種群數量的增加,為胡蜂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同時,大面積的柿子、梨、杏等經濟林的營造,為胡蜂取水提供了方便;胡蜂喜食花蜜類食物。
人員傷亡:絕大多數人在主動攻擊蜂巢時會遭到報復;使用的化妝品成分與大黃蜂的信息素接近;飲酒的人容易遭到大黃蜂的攻擊。
防治方法:
藥劑熏蒸:在小蜂巢期予以銷毀或摘除小蜂巢或用布、毛巾蘸殺蟲劑掛在小蜂巢上熏蒸。
及時摘除蜂巢:先用殺蟲劑噴灑蜂巢口和蜂群外,隨後用編織袋套住蜂巢迅速紮緊袋口,再摘除蜂巢,將蜂巢連同編織袋放入水中或澆上汽油用火燒掉。取出蜂巢的時間應選在晚上或雨天。
用高壓水槍除蜂,火攻:將蜂巢建在人員難以到達的高處,用高壓水槍對準蜂巢噴射,將蜂巢擊破。也可以在長竹竿的壹端綁上蘸過燃油的舊棉花,點燃後伸向蜂巢壹側,將蜂巢燒毀。事前要疏散周圍群眾,註意防火。
燒蜂群:深秋時節,氣溫降到15度左右時,胡蜂開始離開蜂巢,轉移到石洞、草垛等溫暖的地方避寒,往往成百上千只聚集在壹起,抱團抵禦嚴寒。蜂群可以用火燒死。
誘殺:馬蜂有巢內取水的特點,在蜜蜂取水處,可人工開鑿水坑或放置盛水容器,加入殺蟲劑,當馬蜂吸水時就會中毒死亡。同時,要註意人畜飲水安全。
殺屍:大黃蜂不僅喜歡吃蜜蜂,還喜歡咬同類的屍體,利用它的這壹習性,在它撲食屍體時,用木拍將其消滅。射擊時,壹定要瞄準,否則馬蜂會後退,打不中就會蜇人。
攜藥毒殺:大黃蜂行動笨拙,可用小紗布網拍輕輕按壓,再用鑷子將其夾住,將毒性較大的農藥糖水塗在大黃蜂的胸腹部,然後將其放走。這些馬蜂回巢後,其他馬蜂就會來舔食它們身上的有毒糖液,導致全巢馬蜂中毒。使用福建農業大學研制的 "滅巢靈",通過 "自動穿衣法 "防治馬蜂,效果顯著。捕捉到馬蜂後,將馬蜂裝入預先放有 "滅巢靈 "粉末的100-150毫升的瓶子裏,借助馬蜂掙脫翅膀的氣流,自動將粉末均勻分散到馬蜂身體的各個部位,打開瓶蓋馬蜂就會返回蜂巢,很快汙染整個蜂巢,達到消滅蜂巢的目的。
預防方法:從春季到夏季在牛糞中噴灑農藥,牛糞是胡蜂築巢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