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什麽叫做常規煎煮 常規煎煮:
中藥是中醫治病的主要工具,傳統制劑形式有湯、丸、膏、散等。丸、膏、散為成藥,其中散劑因不易保存,現已不常用。
而湯劑則要病家自行煎煮制備。
湯劑煎煮制劑的壹般程序為:潔凈器具,加入藥與適量的水,略浸泡,武火煎開,文火慢煎壹段時間,濾渣取汁,放溫飲用。
煎藥的器具多用陶器,因陶器化學性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並有保暖的特點。新陶器初次使用前,要用水洗凈,加水煮沸幾分鐘再使用為好。
適宜的玻璃器具、搪瓷器具、不銹鋼器具亦可用來煎藥,但銅、鐵器具壹般就不宜用來煎煮中藥。
湯劑1劑為1日量,急性病也有1日連服2劑者。
每劑藥加水煎兩次,分別飲用,或合勻分數次飲用。
煎煮湯劑主要以水作為溶劑,有時醫師倒根據藥性或治療需要要求加酒或醋同煎。
煎煮湯劑宜加入潔凈冷水,不宜直接加開水。
古人對煎藥加水雖有多種講究,但壹般來說用自來水煎藥即可,井水、泉水亦好,河水、湖水易汙染,使用時要註意。
煎煮藥物加水要壹次加足,不宜在煎煮過程中反復添加。
煎煮藥物的加水量,初煎壹般為飲用量的2~3倍,次煎為飲用量的1.5~2倍如成人每次飲用量為茶杯大半杯或壹飲碗(200毫升左右),初煎(每劑藥第1次加水煎煮)宜加水2杯半,次煎(第2次加水煎煮)加水1杯半左右。如每劑藥量過大或過小,加水量稍有變化,大劑量藥劑或體積過大的藥劑(即按上述常規用水量,在容器中不能淹沒藥物的),用水量應掌握為在容器中淹沒藥物並略有余,如煎出的藥汁量過大時,可稍濃縮再服,小劑量藥劑或體積不的藥劑,用水量壹般要相應減少。
煎煮湯劑,藥物初煎加水後要略浸泡,使藥物潤透,再上火煎煮,浸泡時間為15分鐘左右。
*武火,即較大、較猛烈的火。開始煎藥,用武火,目的是使水較快沸騰。
*文火,即小火,指使水保持微微沸騰而不致溢出的火侯。
文火煎,目的是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在此過程中藥物成分間亦或可能發生壹些化學反應,有報道發現部分湯劑煎煮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化學物質。壹般醫生交待的藥物煎煮時間即沸後用文火煎煮的時間。
藥物煎煮時間多以藥劑性質決定,解表劑壹般為15~20分鐘,壹般藥劑20~30分鐘,滋補藥劑30~40分鐘。
特殊煎藥方法:
為適應藥物性質,更好地發揮藥效,壹些藥物要求特殊的煎煮方法。
*先煎:礦物、貝類、甲殼類等質地較豎實的藥物,用川烏、草烏、附子等藥物醫師可能性要求先煎,先煎的目的是對此類藥物給予較長時間的煎煮(久煎),以充分溶出其有效成分,或降低毒性。先煎的操作方法是交要煎的藥物加入容器,加適量水先行煎煮,其它的藥物另以器具浸泡,待先煎藥物達到要求的煎煮時間,壹般為半小時後,將浸好的其他藥物倒入,繼續煎煮。
*後下:對芳香類藥物及有效成分加熱易分解的藥物,壹般宜後下,目的是減少長時間性煎煮過程中芳香揮發成分的散失和有效成分的分解。後下的操作方法是按壹般方法煎煮其它藥物,在這些藥將要煎好前5~10分鐘放入後下藥物,即後下藥物放入後只煎5~10分鐘 。壹劑藥煎兩次的後下藥物要分兩次放入。這壹類藥物如薄荷、白蔻、鉤藤等。
*另蒸兌入:對壹些貴重藥品,用時要求另蒸取法兌入藥劑,可減少貴重藥品用量,提高療效。
具體操作方法是將要求另蒸的藥物,放入飯碗加適量的水(壹般為小半碗),放入蒸鍋,隔水蒸半小時左右,取汁兌入煎好的藥汁中,壹同服用。
藥渣可加入再蒸兌。註意蒸時不宜用高壓鍋,以免減壓過程中藥汁失去,或藥碗內沖入較多的水。這壹類藥物如天麻、川貝、冬蟲夏草、人參等。
*布包煎:有些粉未狀藥物及細小的植物種子,煎煮前要用紗布包裹,以免其在煎煮過程中浮散而致藥湯混濁,此類......>>
問題三:煎煮壹沸是什麽意思 中藥裏煎服就是熬藥水喝,具體方法是:煎前浸泡:首次煎煮(壹煎)壹般藥物浸泡3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的主的藥物可浸泡壹小時;再次煎煮(二煎)時,不用再浸泡。壹煎加水量超過藥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沒藥物即可。煎煮次數:壹般煎煮兩次。壹次久煎不能代替兩次分煎。煎煮火候:壹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後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狀態。對於解表、芳香類藥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藥性揮發,藥效降低;對於滋補藥,多宜小火久煎,使藥物有效成分盡出。煎煮時間:壹般藥物,壹煎應沸後再小火煎20-25分鐘,二煎沸後再小火煎15-20分鐘;解表、芳香類藥壹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藥壹煎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煎藥並非越久越好。特殊煎服:藥包中註有“先煎”的小包藥,先煎30分鐘,再加入群藥;註有“後下”的小包藥,在群藥煎好前5---10分鐘投入再煎;註有“包煎”的小包藥,用紗布包紮好投入藥群中壹起煎;註有“烊化”的小包藥,用煎好的藥液與“烊化”藥物煎煮溶解後服用;註有“沖服”的小包藥,用煎好的藥湯沖服。
問題四:水煎是什麽意思? 是水煎包還是用水煎藥?水煎藥是用水煮,水煎包是用澱粉水煎,平底鍋,要先加油的。
問題五:煎 煮 熱都有什麽,意思和關系 煎分油煎水煎!水煎文火以湯小收汁而且時間長重在成份調出!煮湯武火水水重在熟!熱有溫度既可重在熱!關系都通過加熱導體!
問題六:中醫說的煎是什麽意思 根據妳的情況描述,中醫說的熱證分為實熱證和虛熱證。實熱證需要用寒涼藥物瀉熱,虛熱證需要補陰以制約陽氣偏亢。建議分清熱證的虛實以合理用藥,不要不辨虛實寒熱盲目用藥。做到實熱證用寒涼藥以瀉熱,虛熱證用補陰藥以補陰平陽。
問題七:金針菜煎煮是什麽意思怎麽做 金針菜又叫黃花菜。
簡介:
黃花菜(學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又名金針菜、檸檬萱草,屬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肉質,中下部常有紡錘狀膨大。花葶長短不壹,花梗較短,花多朵,花被淡黃色、橘紅色、黑紫色;蒴果鈍三棱狀橢圓形,花果期5-9月。其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等功效,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蔔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主要分布於中國。
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後或產後的調補品。
營養價值:每100g黃花菜幹品中含有蛋白質14.1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60.1g,鈣463mg,磷173mg,鐵16.5mg,胡蘿蔔素3.44mg,核黃素0.14mg,硫胺素0.3mg,尼克酸4.1mg等。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3大營養物質分別占到60%、14%、2%,此外,磷的含量高於其他蔬菜。
註意事項:黃花菜鮮花中含有秋水仙堿,在人體內由秋水仙堿轉化為二氧秋水仙堿而使人中毒,應將鮮黃花菜經60℃以上高溫處理,或用涼水浸泡,吃時用沸水焯的時間稍長壹些,以免中毒。長時間幹制也可破壞秋水仙堿。
本回答由網友推薦
問題八:煎湯是什麽意思?怎麽做? 煎湯是中醫學術語,說白了就是用水加熱熬藥的意思。
做法:
1、煎煮中藥應註意火候與煎煮時間。火候指火力大小與火勢急慢(大火、急火稱武火,小火、慢火為文火)。壹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後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以免藥汁溢出或過快熬幹,減慢水份蒸發,有利於有效成份的溶出。至於火候和時間的控制,則主要取決於不同藥物的性質和質地,在煎煮過程中,盡量少開鍋蓋,以免藥味揮發。
2、煎煮次數與方法
中藥煎煮壹般要煎煮2~3次,最少應煎兩次。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藥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不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雜質增多。壹般而言,壹副中藥在煎煮兩次後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對於藥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後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為壹日3次服用,以節約中藥資源,同時在壹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因為煎藥時藥物有效成份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繼續溶出。為了充分利用藥材,避免浪費,壹劑藥最好煎煮兩次或三次。治療壹般疾病的中藥煎煮以2次為宜,壹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後計算煎煮時間,壹般為頭煎20~30分鐘,二煎10~20分鐘。用於治療感冒的解表中藥或清熱藥宜用武火,時間宜短,煮沸時間為l0~20分鐘即可,並趁熱服用。用於治療體虛的滋補中藥以3次為宜,頭煎為40~50分鐘,二煎為20~30分鐘,三煎為l0~20分鐘。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藥,壹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過程中需要經常攪拌。煎煮好的中藥要趁熱濾出,免得有效成份沈澱在藥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藥物煮幹煮焦了,則此藥不能服用,因為此時產生很多有毒物質,服用對身體有害。
3、煎煮榨渣取汁
湯劑煎完後應榨渣取汁。因為壹般藥物加水煎煎煮後都會吸附壹定藥液。其次主藥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藥渣再吸附。如藥渣不經壓榨取汁就拋棄,會造成有效成份損失,尤其是壹些遇高熱有效成份容易損失而不宜久煎或煎兩次的藥物,藥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會更大,榨渣取汁的意義就更大。壹般在最後壹次煎煮時,趁熱將藥液濾出後,要將藥渣用雙層紗布包好,絞取藥渣內剩余藥液。有研究表明絞取藥渣內的藥液可增加藥液成份的l5%~25%。中藥煎後所取得的藥液成人壹般每次150毫升,學齡期兒童100毫升,嬰幼兒50毫升為宜。按壹日2次服用,,成人每劑300毫升日服2次,學齡期兒童200毫升日服2次,嬰幼兒100毫升日服2次為宜。
問題九:玉米加水煎煮是什麽意思 煮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