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碩士畢業,碩士畢業。這個學歷的人走進廚房,卻分不清油鹽醬醋。不要以為這是惡搞的玩笑。有個問題問妳:妳知道味精嗎?妳知道好的味精有國家標準嗎?
妳花錢買了壹包味精,結果買了壹個含鹽70%的“味精”。妳抑郁嗎?當然,也有可能,由於無知,妳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是“吸盤”了。更可怕的是,味精加鹽後顏色變深,無良商家動起了歪腦筋加粉漂白。也就是妳要付出健康的“成本”。
好吧,我們別賣關子了。讓我們言歸正傳。
我國2000年頒布實施的壹項國家標準(GB/T 8967-2000)要求味精純度大於等於99%(谷氨酸鈉含量大於等於99%),業內稱為99標準。
也就是說好的味精是有標準的,好的味精純度應該是99%以上。
梅花味精,國內味精行業龍頭,中國馳名商標,農業部綠色食品辦公室認定的“綠色食品”。它健康安全,妳可以放心享用。
奧運年,健康年,2013將使用“99梅花”健康味精。
2.“雞精”之母是誰?——梅花味精,很直接很新鮮!
誰是雞精之母?答:味精!
不信妳看看雞精的成分:味精35%以上,鹽40%,澱粉15%。可見,雞精的鮮味主要來自味精,味精是雞精之母。
我們知道,雞精是由味精、鹽、澱粉等添加劑經過混合、幹燥而成的。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的健康應該遠離鹽和添加劑,還是相反?相信妳在了解了雞精是如何回歸的之後,會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調料品類中,鮮是味精;味精新鮮。99梅花味精不花哨,99梅花味精很直接很新鮮。只要妳明白,好的味精是有國家標準的,好的味精純度應該是99%以上,不用擔心鹽,添加劑等等。
3.純度高,更安全-梅花味精,保持99健康線。
壹天6克鹽,能控制嗎?
不是危言聳聽。我國每年因嗜鹽癥引起的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人數可達65438+萬人以上。健康專家建議,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特別提醒:壹旦發現血壓異常,首先要保持清淡飲食,嚴格控制鹽的攝入。
但是,請註意:鹹,不僅僅來自於鹽!
非99標味精,還有這個“精”和那個“精”的調料,都含有大量的鹽和其他添加劑,讓妳很難準確控制用鹽量。為了健康,妳已經忙著控鹽節食很久了。別忘了最後壹步,用高純度味精,不加鹽,不加添加劑。
梅花味精——國內味精行業的領導品牌和隱形冠軍,產品出口50多個國家。梅花味精按國家99標準生產,純糧釀造,不加鹽,不添加任何其他添加劑。
奧運年,健康年,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用“99梅花”健康味精。
讓妳了解這朵花——99梅花,它“鮮”遍全球50個國家。
山中有虎王,花中有狀元。99梅味精年銷量50萬噸,占全國銷量的1/3。其產品出口到世界50多個國家,傲然挺立。
河北美華味精集團擁有廊坊和通遼兩大生產基地,具備年加工玉米65438+20萬噸、生產味精50萬噸的能力,年產值超過60億元,是全球最大的味精生產企業之壹。
在國內,梅子味精純度高,質量好,大部分知名食品企業、連鎖餐廳、知名調味品生產企業都有采購。在國外,產品遠銷西歐、北美、南美、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梅花味精是世界500強食品和商業企業的直接供應商和合作夥伴。
在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的情況下,梅花味精挺身而出,力推99國標,為老百姓的健康負責。
梅花味精,國內味精行業領導品牌,中國馳名商標,農業部綠色食品辦公室認定的“綠色食品”。
奧運年,健康年,為了您的健康,立即行動,從現在開始,使用“99梅花”健康味精。
5.純度80%的味精將在兩年內被淘汰。
我國現有的味精純度標準有兩個——谷氨酸鈉含量99%和80%。鑒於純度為80%的味精質量難以控制,以及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已接受修訂標準的動議,我國純度為80%的味精標準將在兩年內廢止,純味精也將退出市場。這是中國發酵工業協會會長石在河北梅花味精集團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
石說,目前中國味精工業的產量、質量和消耗均居世界第壹。味精產量從1949年的50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1.7萬噸以上。年產5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近30家,質量過硬。在這些大企業中,雖然有些企業也生產80%的純味精(另外20%是鹽),但質量絕對沒問題。問題出在個別小企業把味精變白,使得原料顏色不壹樣。Cctv 3?15曝光添加“保險粉”的是那些小企業。
石說,“保險粉”的學名是亞硫酸鈉,是壹種食品添加劑,但不宜過量添加,會引起消費者胃腸功能紊亂。
石強調,消費者不要因為個別小企業出現問題而喪失消費信心,甚至懷疑中國整個味精行業的質量。他說,以梅花、紅梅、淩華等公司為首的中國味精行業,特別是年產40萬噸的梅花味精,不僅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現代化的生產設備,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質量管理水平。他們不僅在每個車間都有產品檢測設備,而且有壹個集團測試和測試中心。整個生產過程都是密封的,生產線的無菌度相當於制藥企業。
河北梅花味精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劉森誌說,今年6月5438+10月,梅花味精等9家大型味精生產企業聯合向國家發出倡議,取消純度為80%的加鹽味精。原因有五:第壹,標準味精是在商品短缺時期生產的。為了讓盡可能多的人吃到味精,不壹定要允許添加20%的氯化鈉。二是80%純味精容易與99%純味精混淆,特別是在消費知識較少的人群中,這對高品質味精的市場發展是不公平的。第三,已經生產出純度為99%的針狀味精,完全可以替代,雖然需要食用時容易融化的高用途味精。第四,80%純味精的質量不好控制,也容易被壹些憤世嫉俗的人鉆空子。第五,現在80%純味精已經強制添加“鹽味精”字樣,兩年的過渡期足夠了。
據悉,梅花味精集團是壹家從事玉米深加工的大型民營企業,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目前玉米年加工能力654.38+0.2萬噸,澱粉生產能力80萬噸,味精40萬噸,味精副產品654.38+0萬噸。梅花味精通過了多項國際質量認證,是綠色食品。(2007.4)
6.龍頭企業推國家標準——希望加快99%純味精的普及。
本報訊(記者王亞南張坤)為期三天的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雖然在成都落幕,但中國味精行業龍頭企業河北梅花味精集團力推國家99%味精標準,卻給與會者,尤其是調味品行業留下了深刻印象。
長期以來,我國味精現有兩種純度標準——谷氨酸鈉含量為99%和80%,後者通過加鹽或加糖降低。梅花味精曾委托專業市場機構調查發現,98%以上的消費者不知道味精有標準。這就給了大範圍的所謂鮮鹹味精生存空間,甚至假冒偽劣產品也遊街過市。
作為從事玉米深加工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梅花味精年產值60億元,產品出口西歐、北美、南美、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味精制造商之壹。多年來,梅花味精堅持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環保設施總投資已占固定資產總額的28%,擁有3座汙水處理廠、16 UASB厭氧反應器和3座好氧組合生化池。其河北分公司汙水處理廠排放的廢水COD值低於150mg/ l,通遼分公司低於100mg/l,均優於國家《味精行業汙染物排放標準》對味精行業排放廢水COD值的規定(低於300mg/l)。
梅花味精堅持100%純糧釀造,純度99%以上。同時不斷擴大國家推薦性標準在行業和社會的影響力。2007年6月5438+10月,梅花味精聯合行業內9家規模較大的味精生產企業,向全國發出了取消80%加鹽味精的倡議:壹是標準味精是在商品短缺時期生產的,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到味精,允許使用20%氯化鈉鹽。二是80%純味精容易與99%純味精混淆,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第三,純度為99%的針狀味精已經出現,雖然需要食用易融化的高階味精(細粉)。第四,80%純味精質量難以控制。第五,現在80%純味精已經強制添加“鹽味味精”字樣,兩年的過渡期足夠了。
去年65438+2月1,新國標GB/T 8967-2007《谷氨酸鈉(味精)》正式實施。標準將味精產品分為普通味精、鹽漬味精和鮮味精三大類。這裏不管是加鹽還是加鮮味精,都要用99%的味精加鹽加鮮,而且要在包裝上註明。
許多業內專家認為,在完成第壹階段普及99%純度味精的基礎上,應加快普及速度,盡快淘汰80%純度味精。這項工作開展得越早,越有利於行業的整體發展,越有利於技術創新,越有利於產品結構的調整。
——原載於中國食品報3月31。
7.知識是消費的霸權——從“99梅花好味精”談起
最近有壹個電視廣告很值得玩味,是倪萍代言的梅花味精廣告。影片中,中國知名嘴告訴我們:“好的產品是有標準的。好的味精是純糧做的。好味精,純度大於等於99%。買味精,請認準99國標。”顯然,廠商是想借前央視“壹姐”的公信力來推“標準”。所謂“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壹流企業做標準”,大概意思就是美華要做中國味精行業的壹流企業。
但是梅花的知名度似乎不高,更何況壹個企業像推山壹樣推國標太費力了。
但是當我們知道什麽是99味精,99味精的國家標準是什麽,壹切都可以理解了。
好的味精是有標準的。
好味精,是有標準的。這是倪萍在廣告裏說的,也是事實。
2007年3月15日,央視曝光蘇州天水味精添加保險粉(工業強漂白粉)。關系到千家萬戶的食品安全。消息壹出,舉國嘩然。壹時間,關於味精的對錯成了熱門話題。很快,梅花味精等巨頭公司聯手行業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強烈呼籲強制執行國家99味精標準,還味精無鹽清白,還消費者腸胃健康!
那麽,什麽是99國標呢?不符合國標的味精可以上市銷售嗎?原來國標之爭由來已久。我國曾經有過兩個味精的質量標準:壹個是GB/T8967-2000,於2000年9月1日正式實施,要求谷氨酸鈉含量大於等於99%,又稱99味精;另壹個是1993年2月正式實施的標準,允許味精中谷氨酸鈉的含量大於等於80%,也就是俗稱的80味精。80味精標準的存在,使得壹些不法企業利用這個機會,隨意增加味精的添加成分,有的甚至將食鹽量提高到70%以上。鹽太多會使味精顏色變暗,導致添加保險粉的做法。
國家標準GB/T 8967-2007《谷氨酸鈉(味精)》於2007年6月5438+2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添加的成分,標準將味精產品分為普通味精(即99味精)、鹹味精和鮮味精三大類,並要求在包裝上明示。標準還規定,無論是加鹽還是鮮味精,都要用99%的味精加鹽和其他。
作為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味精企業,堅持99味精的主產主推無可厚非。壹是標準產品質量容易控制;第二,添加劑產品容易混眼魚,最後城門失火,影響了池裏的魚。
知識是消費的霸權。
《城市假日》周刊已經明確發表了自己的主張——“知識是消費的霸權”。在我的理解中,這句話的意思是:有錢才有實惠,懂得正確購買,享受自己購買的商品的真正價值。占有不等於享受,享受需要知識和品位。
幹紅和雪碧,妳喝過嗎?有些人認為這是時尚。其實幹紅葡萄酒需要的是脫水和脫糖。喝雪碧,瞬間從壹瓶幾十萬塊錢的高檔酒,變成了隨處可見、十幾塊錢壹瓶的加水加糖的酒。這種毀幹紅的做法難道不可笑嗎?
穿過壹家五星級酒店的大堂,拿著哈瓦那雪茄?雪茄被稱為“男人的極致奢華和神秘”,表現在抽雪茄時的繁瑣手續和奢侈講究。頂級雪茄客戶會在自己的住處設立雪茄地窖,超級雪茄客戶會在雪茄房預定私人雪茄空間,初級雪茄客戶至少要配備壹個保濕盒來“養”雪茄。用打火機抽過濾嘴香煙就夠了,而雪茄,那麽貴,還需要壹系列特殊的吸煙用具來服務。壹個成熟的雪茄煙手應該配備全套的雪茄煙用具,包括雪茄盒、雪茄剪、穿刺器、煙灰缸、旅行用的羊皮套、無硫長火柴...當然,用打火機也無妨,但至少應該是芝寶或者杜邦。抽壹根價值50美元的雪茄,可能需要壹套價值2萬美元的煙具,每壹道程序都能彰顯妳作為男人的豪爽和氣質。沒有這些知識,無論妳有多少錢,即使妳抽壹根440美元的Cohiba,也會成為笑柄。
或許,談論奢侈品消費本身就是壹個奢侈品話題。需要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來支撐,而我們的消費知識又是如此的貧乏,連壹包味精怎麽消費都搞不清楚!
我們太忙了!
許多人認為吃太多味精會對健康有害。有人說味精吃多了,人會變笨。有人說歐美人不吃味精;有的餐廳幹脆聲明“本店不使用味精”!
真的是這樣嗎?味精1909由日本味千(味千)公司發現並獲得專利。味精中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谷氨酸是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其中96%可以被人體吸收,在人體組織中形成蛋白質。還能與血氨結合形成對機體無害的谷氨酰胺,緩解組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氨的毒性作用;還能參與大腦蛋白質代謝和葡萄糖代謝,促進氧化過程,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起到良好的作用。
198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在海牙召開的食品添加劑法規委員會第19次會議,做出了關於取消味精食用限量的規定。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收集了9000多種文獻和實驗數據後,增加了新的動物實驗,得出了“在目前的劑量和使用方法下,長期使用味精對人體沒有任何障礙”的結論。1999年,我國完成了味精的長期毒理試驗,結論與國際完全壹致,即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因此,科學研究表明,食用味精不僅無害,而且有益健康。
然而,我們有興趣了解這些嗎?我們有時間了解這些嗎?我們太忙了,忙著賺錢,卻忽視了品質消費。
妳了解毛巾嗎?壹條普通毛巾大概10元。因為材料厚,毛巾面薄,洗的時候很滑,吸水性差,容易幹硬。買壹件高檔棉精紡品怎麽樣?每個100元。太貴了吧?要知道,壹條毛巾至少可以用90天,每天的消費也不過是壹包餐巾紙的價格!好的毛巾摸起來很柔軟,洗臉很舒服,而且因為洗性好,所以不用使勁搓臉,輕輕敷壹下就好。愛美的桃花臉,壹條好毛巾就是最好的呵護。相比幾千塊錢的護膚品,毛巾是不是太便宜了?妳知道在哪裏可以買到好毛巾嗎?妳知道壹條好毛巾的原料可以是高支棉、麂皮、有機棉、天然彩棉、玉米纖維嗎?
我們太忙了,以至於失去了生活常識。
不要讓廣告引導生活。
我們對生活了解得越少,就越有可能步廣告的後塵。
保健品行業有句話叫“賣貨的有兩種人,怕死的老人和吹牛的女人”。保健品對老年人充滿威脅。心血管疾病是人類的第壹殺手,針對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很多。有個笑話,壹個行業資深人士說,保健品就應該這麽賣。第壹輪廣告說,妳聽我的,妳的病就好了,貨賣了三成。第二輪廣告說不吃我的就死定了,貨賣三折;第三輪廣告說,聽我說,垂死的人還能活著,貨都賣了。所以任何直銷和會議營銷都是針對老年人的。消費節儉謹慎的老年人,會在廣告的欺騙下,以昂貴的價格買回壹堆用處不大的普通產品。
再來說說味精。有賣雞精的說吃味精容易口渴。雞精呢?根據2004年雞精行業推薦標準(該行業壹直沒有標準),雞精調味料是由味精、食用鹽、雞/雞骨粉或其濃縮提取物、調味核苷酸二鈉及其他輔料,加或不加調味劑,經混合、幹燥而成。其中味精約占總成分的40%,鹽占10%-40%以上,澱粉占15%以上。
味精是雞精之母。為什麽賣雞精的會攻擊味精?
現在梅花味精的廣告說好的味精是有標準的。買味精請認準99梅花。
我看了廣告,查了國家標準。我買味精的時候壹定會仔細檢查包裝,看味精的含量是否大於等於99%。妳呢?
——鄭起古牧國際咨詢機構董事長孔繁仁
最初發表於2008年4月30日《城市假日》的消費者權益名人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