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為災區奉獻的議論文800字

為災區奉獻的議論文800字

從6月22日至7月4日,南昌大學第壹附屬醫院***派出來自燒傷科、消化科、呼吸科、普外科、急診科、傳染科、兒科、皮膚科、心血管內科、藥劑科及後勤保障部門等17個科室的2批27名抗洪救災醫療隊員,增援撫州抗洪醫療救治工作。在災區工作條件惡劣的環境下,醫療隊員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得失,把鮮紅的院旗、閃光的黨員先鋒崗,留在了撫州體育館、江西中醫藥專科學校、南昌大學撫州分院3個受災群眾安置點;在災區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下,他們無償接診受災群眾3800多名,發放消化、傳染、呼吸、皮膚、兒童等藥品8000余元。

行動迅速、技術高超、救治有力、服務熱情,壹附院抗洪救災醫療隊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健康衛士的神聖職責,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受災群眾的交口稱贊。

醫療隊員在撫州最大的受災群眾安置點巡診

醫療隊員為患兒治療

精心治療生病老人

黨員先鋒崗為受災群眾服務

不僅是率先抵達災區壹線的省級醫療隊,還是主動請戰駐守受災群眾最多、救治任務最重安置點的醫療隊

6月21日傍晚,撫州唱凱堤決堤,10萬受災群眾受困。

6月22日淩晨2時30分,萬籟寂靜,壹附院院長及醫務科負責人手機同時驟響,省衛生廳緊急通知:迅速組織醫療隊!兵貴神速,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從醫務科長到院長,從院長到醫護人員,從機關到後勤,電話鈴聲聲聲相連。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緊急動員,短短時間內,壹支抗洪救災醫療隊整裝完畢,人員、藥品、車輛、通訊系統全部到位。

作為第壹支進入撫州的省城醫療隊,壹附院醫療隊隊長、院長助理曾元臨得知撫州市體育館容納了6000多名受災群眾,是當時最大的受災群眾安置點時,堅定地說:“我們壹附院是省裏最大的醫院,任務最重的安置點就交給我們吧,我們有能力完成救治任務!”

6月22日上午8時醫療隊進駐安置點時,面對不少受災群眾在洪水中受傷,不少受災群眾被暴雨淋浸後生病,且患者以老人和小孩居多,群眾焦急地等待救治的情況下,曾元臨安撫受災群眾時說:“我們是南昌大學第壹附屬醫院的醫療隊!我們是省委、省政府派來幫助大家的,有傷病的人都可以免費看!我們會盡壹切可能幫助大家解決病痛。”這些話語有效地緩解了受災群眾的焦急情緒。

聽說來了省城醫療隊,傷病的受災群眾便源源不斷往醫療點湧,不壹會兒就裏三層外三層把隊員們圍住了。隊員們顧不上休息片刻,沒等隊長分配任務就都忙開了,大家不分內科、外科,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只要患者來了,隊員們就仔細診治,有的護士連口罩都來不及戴,就開始給群眾上藥水、塗傷口。

當天醫療隊就診治受災傷病群眾600多名,安置點群眾的情緒也平靜了許多。曾元臨說:“我們醫療隊除了幫受災群眾看病,更重要的是要安撫民心。”

不僅最早在安置點發現腮腺炎傳染病病例,並在第壹時間建議設立專門收治醫院,為控制安置點疫情擴散起到了關鍵作用

遭受洪災後的撫州,空氣燥熱而潮濕,數千名受災群眾集中在安置點很容易暴發傳染病。及時發現傳染病病例,也就成了醫療隊工作的重點。

剛開始,隊員們接診的主要是以皮膚病、感冒、發燒為主。但後來醫療隊員、急診科主任醫師張慧俐發現,壹天之內收治到了四五個發燒、兩邊腮幫腫脹的孩子。經驗告訴她,這是丙類傳染病腮腺炎。張慧俐向曾元臨報告發現傳染病疫情後,曾元臨壹邊立刻對已感染的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壹邊迅速向上級匯報,建議立即設立傳染病專門收治醫院。

隨後,撫州市第六醫院舊址被設立為洪災期間傳染病臨時醫院,為我省防控洪災區疫情擴散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6月23日上午11時,正在災區壹線指揮抗洪搶險戰鬥的省領導來到受災群眾安置點,了解到壹附院醫療隊不僅救治了800多名患者,更重要的是及時發現了傳染病疫情動向、並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其蔓延時,他動情地說:“感謝妳們這些白衣天使,妳們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妳們不但給災區人民看病,治療洪澇相關疾病,還早期發現傳染病等次生災害,並及時處理隔離,阻止了疾病的傳播。江西人民感謝妳們,妳們辛苦了!”

早上診、晚下診,醫療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實實在在送給受災群眾

“早點,早點,再早點;晚點,晚點,再晚點”,這不是順口溜,而是南昌大學第壹附屬醫院第二批醫療隊員在撫州災區抗洪救災的作息特點。根據受災群眾前來醫療點看病時間的變化,第二批醫療隊隊長許飛果斷地調整工作時間,采取了彈性工作制,以盡可能多地接診需要醫治的受災群眾,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實實在在地送到受災群眾的心坎上。

工作時間調整的第壹項是“早上診”。醫療隊第壹天是安排8時到醫療點,結果發現已經有許多受災群眾在排隊候診,因此醫療隊決定早點來。第二天7時30分,當醫療隊到達醫療點時,發現仍有許多群眾在排隊,於是第三天7時不到,隊員們就來到醫療點,這回終於是醫療隊員在等受災群眾了。

工作時間調整的第二項是“晚下診”。醫療隊發現,到了傍晚快下診的時候,來看病的受災群眾越來越多,隊員們又把下診時間壹推再推。

原來,由於那些天天氣開始放晴,洪水漸漸退去,許多安置點的群眾壹早要趕回家中清理房子,下午要很晚才能回到安置點,導致早、晚看病的人特別集中。於是隊長許飛立刻決定,提早上診時間,推晚休息時間。這樣壹來,除正常輪班的隊員外,其他隊員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5小時以上。

第二批醫療隊到達災區後,雨水少了,氣溫高了。每天上午10時後,來醫療點看病的人明顯少了很多,隊員們就在隊長許飛的安排下分為兩組,頂著烈日,冒著酷暑,下到安置點為受災群眾巡診,宣講災後防疫防病知識,贈送防暑藥品。

就這樣,早、晚間醫療隊就在醫療點工作;中午炎熱之時,醫療隊就主動上門送醫送藥,讓受災群眾切身感受到了壹附院醫療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受災群眾都豎起大拇指對醫療隊員們說:“壹附院的醫生就是好。”

帶病堅持工作,過家門而不入,醫療隊用愛心和忠誠服務受災群眾

由於災情突發,壹附院組建醫療隊的時候,很多隊員都是緊急調配的,有的剛下大晚班,有的剛下小晚班,有的還處在哺乳期,有的正在外地休假……但他們沒有壹句怨言,以最快的速度到醫院集合。來到災區後,隊員們全身心撲在受災群眾的身上,自己生了病也壹聲不吭,打著點滴還在給受災群眾看病。

第二批醫療隊來到災區才兩天,包括隊長、副隊長在內的壹些隊員就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皮膚瘙癢等癥狀,但隊員們沒有壹個提出休息,堅持帶病工作。隊長許飛因為感冒發燒,邊打吊針邊給患者看病。副隊長、消化科徐龍博士,雖然腹瀉嚴重,也只是利用中午患者少的時間接受靜脈輸液治療。

腫瘤科主管護師周愛珍和重癥監護室護士許單,老家都在撫河決堤的唱凱鎮。周愛珍的家中有哥嫂等10余人,災後壹直沒有聯絡上,她雖然心中焦急,但從未提出回家看看。隊員許單的爺爺年過80歲,在洪水裏守著自己的家不肯離開。許單來到抗洪壹線後,從沒向隊長提起過此事,直到第壹批醫療隊臨撤退的那天,許單才把腳傷的爺爺接到醫療點來醫治。在醫療點看望隊員的醫院黨委書記劉天礽,感動地對許單的媽媽說:“我代表醫院感謝妳,妳養了壹個好女兒啊!”

皮膚科醫生褚昕是奮戰在抗洪壹線時間最長的隊員,從作為第壹批醫療隊的增援隊員,到繼續留下來成為第二批醫療隊的隊員,他在壹線連續工作了11天。作為壹個僅8個月大的孩子爸爸,他沒有任何抱怨。急診科護士徐潔接到命令時還在深圳休假,為了及時趕到醫院隨隊出發,自己掏錢買飛機票連夜趕回來。中醫科護士余六秀,奶奶過世了也沒有提出回家要求,壹直堅持工作。普外科的萬仁華曾參加過四川汶川大地震醫療救援,消化科朱勇曾參加1998年洪災救援,有著豐富的應急救援經驗,成為隊員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大哥。藥劑科的盛向遠、心內科的彭小平等,每壹位隊員都飽含著對災區人民的深情,默默無聞為災區人民服務。

遞交入黨申請,重溫入黨誓詞,黨員、黨旗在災區醫療點熠熠生輝

***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表現在哪裏?在抗洪救災壹線,壹附院黨員形象處處熠熠生輝。

***產黨員、院長助理、第壹批醫療隊長、外科專家曾元臨教授,從趕到醫療點開始,就沒怎麽合過眼。壹邊指揮調度醫療隊,壹邊參與救治外傷患者。累了、困了,就躺在旁邊的方便面紙盒上休息片刻,成為醫療隊當之無愧的“主心骨”。急診科副主任、***產黨員張慧俐,就是第壹個發現傳染病病例的專家。在她的精心診治和溫言撫慰下,壹個個患者的病情得以緩解,壹張張緊張的表情得以放松。

“彭醫生,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有個心血管方面的危重患者要我們去看壹下。”淩晨4點,隊員彭小平接到隊長的電話。雖然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不是醫療隊負責的受災群眾安置點,但他顧不上多想就趕赴醫院。吸氧、靜脈推註藥物、反復監測血壓……半小時後,胸悶氣逼的患者終於有所緩解。由於醫院沒有監護儀,彭小平就壹直守在患者床旁,監測各項指標。婦產科蔡麗萍主任雖然不是醫療隊員,卻主動要求當起了誌願者。她利用雙休日時間來到醫療點,為隊員們買齊了生活用品,還主動要求留下來當隊員。

“謝謝省城來的專家,妳們不但治好了我的外傷,把我原來的老病也治好了。”羅針鎮下顧村的周二金老人,已經77歲了,因為洪水圍困摔傷,是***產黨員、普外科主任醫師萬仁華的精心治療,讓她的身心得以康復。

……

黨員在抗洪救災壹線的先鋒模範作用,鼓舞和激勵著其他隊員。醫療隊員朱勇說:“在災區工作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黨員隊友的先鋒模範形象,我們深受教育,更加深了對黨的認識,更加堅定了加入中國***產黨的決心。”第壹批醫療隊撤離撫州前,朱勇和劉瑜、危芬芬、許單、余六秀5名醫生、護士,鄭重地向臨時黨支部書記曾元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第二批醫療隊隊員徐潔壹回到醫院,就“偷偷”向隊員彭小平咨詢如何申請入黨。

7月1日是中國***產黨89歲生日。在這特殊的日子裏,在這特別的崗位中,在撫州災區救災防病的第二批醫療隊,7名黨員和1名入黨積極分子特意聚在壹起,展開黨旗,莊嚴地重溫了壹遍入黨誓詞——“我誌願加入中國***產黨,遵守黨的章程……”誓詞聲久久回蕩在每個黨員心中,黨員們的先鋒模範作用看在隊員們眼裏,激發著每個隊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產黨員、醫療隊員彭小平感慨地說,參加救災,可以增強我們的服務意識,“照”出自己工作中許多不到位的地方,思想得到了凈化,心靈得到了升華。

靠前指揮,科學調度,協作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處處閃現

抗洪救災期間,醫院主要領導第壹時間靠前指揮,科學調度。院長魏雲峰6月22日淩晨接到增援醫療救治任務後,憑著豐富的救災組織經驗,立即向省衛生廳建議,第壹批醫療隊以內科醫生為主。醫療隊出發前,院長魏雲峰和黨委書記劉天礽要求隊員們牢固樹立公立醫院服務意識,發揚救死扶傷精神,維護壹附院良好形象,讓隊員們精神飽滿地踏上救災之路。救災期間,魏雲峰、劉天礽、常務副院長呂農華多次深入災區,或帶隊增援,或送藥送物,與隊員同吃同住同戰鬥,不斷激勵和鼓舞醫療隊士氣。

各職能部門團結協作,保障有力。得到指令後,醫務科、護理部、院辦、總務科、工會、藥劑科等部門負責人都連夜趕到醫院,確定、通知醫療隊員,通報科主任;準備災區必備的常用藥,隊員們的工作和生活用品。因為有豐富的救災經驗,本著“自己解決困難、不麻煩當地政府”的原則,考慮到災區可能住宿困難,醫院還安排了兩部車,可供男女醫療隊員分別住宿。

醫院的人性化管理,帶來的是整個醫療隊的協作和樂觀主義精神。出發那天隊長曾元臨愛人剛好出差,他只能牽著還在上小學的兒子,淩晨來醫院集合隊伍,並調侃說是要讓兒子這個接班人接受鍛煉,只到臨上車前才托付給同事照顧;隊員彭小平不僅看病是壹把好手,還是壹名文藝宣傳骨幹,壹有空就當起了“戰地記者”,向醫院輸送大量“戰地”新聞;第二批醫療隊設在不同的兩個點,哪個隊壹有空閑,就馬上打電話給另壹隊,問要不要幫忙。隊長要巡視安置點了,就叫壹聲:誰跟我壹起去當巡視員呀?回答的是壹片“我去、我去”的聲音。兒科病人多,隊員劉赟到災區的當天就連軸轉了十個多小時,澡沒洗衣沒脫,回到住處後壹頭倒在床上。醒來後他高興地說:“從來沒睡過這麽香的覺,我來災區是來對了!”到災區當天,醫院帶去的藥品很快就用完了,災區需要什麽藥,多少量,每天調多少,就是藥劑師盛向遠大顯身手的時候。他把每天的藥品配置得不多不少,實現了“零庫存”。

壹附院醫療隊的良好形象、優質服務和技術水平,感動了安置點所在單位的領導。隊員們返程前,省中醫藥專科學校負責人專程來到醫療隊,把隊員們的電話壹壹留了下來,稱醫療隊為學校學生這群未來醫務工作者作出了榜樣。7月9日下午,省中醫藥專科學校負責人還專程到壹附院送錦旗,感謝壹附院派出了壹支優秀的醫療隊,協助學校安全、順利地完成了受災群眾安置工作。

  • 上一篇:201810 佳作賞析碟中諜6-全面瓦解
  • 下一篇:醫療機構如何做自媒體?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