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4篇

 身為壹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壹,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麽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1

  壹強化實驗基本操作

 實驗基本操作是實驗教學的基本內容,是保證實驗成功的先決條件,如果學生不懂實驗操作,實驗就無從下手,實驗就是盲目的。對初中學生來說,更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實驗操作的強化,壹開始就讓他們得到規範的要求和科學的訓練以及良好的開端,在他們的大腦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基本操作原則是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

  二強化課堂演示

 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表演,並引導學生觀察和思維的教學雙方協調活動的實驗。演示實驗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演示實驗可以為學生提供鮮明、準確、生動的感性材料,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識形象化,便於記憶。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正確、規範化的操作技術和方法,並受到良好實驗習慣的教育。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強化學生實驗

 僅僅只有教師的演示實驗是不夠的,還必須由學生親自實驗,學生實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基礎知識,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獨立從事實驗操作,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技巧,同時鞏固驗證,加深和適當擴大他們所學得的理論知識,並使之系統化。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2

 中學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使我們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會前具備必要的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各種基本素質。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學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而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學生的創造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下面我談談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壹些做法和想法。

 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是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壹種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化學實驗可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科技素質。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可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實驗內容比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實驗目的只是為簡單化地驗證化學原理,培養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不能調動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學生不能主動思考問題,不能聯系實驗過程與所學知識。 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加強化學實驗的啟發性、探究性及趣味性。化學實驗教學中實現趣味性,必須改變師生頭腦裏固有的實驗模式。傳統的實驗模式是強調“訓練”有素,整齊劃壹,學生必須無條件接受現成操作設計和規定。把“教”混同於“訓練”,就會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壹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達到他人設計的目標。結果,教師或學校的無形外力就會延伸到本屬於學生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的空間。顯然本來“教”的對象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判斷能力,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卻成了被動地被“填”的“鴨子”。只有接受的權力而無選擇權力,這樣的實驗只能令人發困,令人討厭! 改變傳統的實驗模式,提高化學實驗教學中趣味性,關鍵在於實驗中多壹些啟發性和探索性!

  壹、倡導自由與開放式實驗,進行啟發式教學。

 如果仔細研究初中化學教材裏的許多實驗,的確都有編輯合情合理的設計安排,緊緊摳住基本原理,倘若在教學中靈活使用,做壹些改進革新,增添趣味性,則啟發興趣,更能吸引學生註意力,激發觀察實驗的動力。 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按部就班的`規範操作,不厭其煩地強調要防止試管炸裂,但學生並不知道到底什麽時候試管炸裂,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只能按照教師的說法強記,其實他們很想看到炸裂的現象過程。這時教師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安排時間,不妨故意設計壹個試管炸裂的破壞性實驗。

 器材:玻璃片(若幹)、試管夾、試管(壹只)、單孔橡皮塞、玻璃導管、膠皮管、鐵架臺(帶鐵夾)、酒精燈、水槽、水。

 實驗過程:將玻璃片蘸上水,不擦幹,用試管夾夾持加熱,觀察是否炸裂。試管夾夾持幹玻璃片加熱後,滴上幾滴水,觀察是否炸裂。

 將連好玻璃導管、膠皮管和單孔橡皮塞的試管安放在鐵架臺上,導管末端浸入水中,加熱壹段時間後,先撤酒精燈,後慢慢地撤導管,觀察水槽中的冷水是否倒吸到熱試管中,引發炸裂。 實驗前不少人缺乏生活常識,以為“炸裂”等同於“爆炸”,現在明白這只是熱量傳導不均勻熱脹冷縮的物理變化,原先錯誤的先覺經驗得以更正,滿足了好奇心。此實驗可安排在制氧氣實驗之前,也可安排在後面的實驗儀器介紹中。

 推導燃燒兩個條件的實驗時,盛有熱水的燒杯上放個紅銅片,將兩小塊白磷分別放在水中和銅片壹端,取壹小塊紅磷放在銅片另壹端。實驗中只有銅片上的白磷與空氣裏的氧氣充分接觸又吸熱溫度達到著火點燃燒。其它兩個都缺少壹個燃燒條件,而不能燃燒。得出結論是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壹是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接觸,二是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壹些愛動腦的學生可能聯想到實驗室制氧的實驗,提出向熱水中吹氧氣使白磷燃燒的大膽假設。其實這壹設想以前的習題裏出現過,但壹直沒人重視也沒人做過實驗。我們可將書上的實驗拓展,設計壹個制氧氣和白磷自燃的聯合實驗。

 器材:實驗室制氧氣全套裝置、燒杯、膠皮管、三角漏鬥、塑料眼藥水瓶、玻璃支管、錐子、白磷。

 操作過程:

 1、用玻璃導管直接向熱水裏的白磷吹氧氣,發現熱水裏白磷已熔化成極易流動的液滴,氧氣氣泡沒等遇到白磷,白磷就移動了,無法與氧氣充分接觸,不能燃燒。

 2、啟發學生針對白磷液滴易流動逃逸的特點,怎樣才能使兩者充分接觸。 可能學生提議將三角漏鬥的下端管口連接在膠皮管上後倒置於盛有熱水的燒杯內,這樣可產生比較大的氣泡,增加與白磷接觸的面積,只要水溫達到著火點以上,就可燃燒。實驗證明不可行,氣泡大導致水對流顯著,白磷流動加劇,無法與氧氣接觸。 也可能有學生提議將膠皮管接在三角漏鬥的下端管口,漏鬥裏註入壹半熱水,放入壹塊稍大的白磷,通入氧氣白磷可能要浮動,但由於漏鬥內壁是光滑斜面,它還會落到管口處,再與氧氣接觸,反復循環,就可斷斷續續地燃燒。通過實驗證明可行,白磷能時斷時續地燃燒。 有的學生另辟稀徑,取壹只塑料眼藥水瓶,表面刺滿小孔,底部挖個能放進白磷的空洞,白磷放入其內,瓶口連上導管,然後倒置熱水裏,通氧氣,果然白磷運動空間狹小,與氣泡相遇機會增多,時斷時續地燃燒了。 雖然教師實驗課備課量多了些,但對每個學生來說是受益非淺,學到了追求科學真理的方法。

  二、采用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研究實驗氣氛。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演示實驗是說明探究式教學優越性好例子。 教師可提出問題,為什麽采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做為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反應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質哪?學生會覺得問題很難。不過教師再提示學生以前學習過哪些產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學生開始積極思考回憶學過的化學方程式。教師讓學生總結出如下反應: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單質碳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工業上高溫煆燒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學生會認為它們都行,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壹壹排除: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太快,碳酸本身不穩定,單質碳和甲烷燃燒產物壹定混有空氣氧氣雜質,煆燒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溫條件苛刻實驗室實現不了。

 相比之下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不需加熱,室溫反應,反應前沒有氣體,產物的氣體只是二氧化碳,容易凈化。 又提問此實驗采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純凈的碳酸鈣粉末、草木灰等代替,稀鹽酸能用稀硫酸代替嗎?教師找若幹名學生到前臺協助完成下步實驗。 每人發壹只試管,分別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藥品:塊狀石灰石、粉末狀的碳酸鈣、草木灰等,再同時滴入稀鹽酸,學生親自操作觀察現象,其他學生也全神貫註,看到只有石灰石固體反應速率較適中,容易控制,其它的反應太劇烈無法控制,甚至溶液溢出試管,或反應速率太慢。

 每人再發壹只試管,同樣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藥品:塊狀石灰石、粉末狀的碳酸鈣、碳酸鈉固體、碳酸鈉粉末等,同時滴入稀硫酸,同樣看到粉末狀的碳酸鈣、碳酸鈉固體、碳酸鈉粉末等反應速率過快,劇烈無法控制,但石灰石固體反應表面生成許多白色固體,壹段時間後反應中止。學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樣石灰石固體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為什麽壹個順利進行,另壹個反應中止呢? 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個解釋的草圖,說明稀硫酸與石灰石反應時,生成壹種難溶的化合物硫酸鈣覆蓋在表面,慢慢積累,內部的石灰石跟外部的稀硫酸隔絕,故反應中止。 由此得出反應物應當采用塊狀石灰石固體與稀鹽酸。

 結合實驗特點,讓學生討論,集思廣益,設計實驗方案。在探討研究的平和氣氛中,蘊涵著無窮趣味,在教師的壹步步的嚴謹邏輯關系引導下,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聯想的思維流暢性,學生的智能得到健康發展,優良的思維品質就會慢慢形成。

 在教材和習題集中不乏出現有趣的又耐人尋味的問題,若能真正做壹做實驗,既能幫助學生深刻體會題意和化學基本原理,又能全面激發他們研究化學的興趣,更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要求理論聯系實際的初衷。 很多學生對於金屬與酸反應的差值計算問題的解題方法感到不解,懷疑它的正確性。教師在教學中自然費不少口舌,不得不講解數學的相似比、合比性質、等比性質等問題。其實如果配合壹個實驗效果會更好,更有趣兒。 比如這樣壹個問題,今有壹燒杯盛有足量稀硫酸,總質量是50g,投入壹根鎂帶,劇烈反應後,鎂帶無剩余,靜置壹會兒後,再稱量燒杯和剩余溶液的總質量,得52.2g,試求反應中放出多少氫氣?消耗多少鎂帶和純硫酸?生成多少硫酸鎂? 提出問題後設計壹個小實驗,目的是通過實驗證明差值法計算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器材:托盤天平(砝碼)、燒杯、剪刀、刻度尺、等寬等厚的鎂帶、稀硫酸。

 操作過程:

 1.將鎂帶剪成長度適中,若幹等長的小段,以保證個體差別很小,在誤差允許的範圍內。

 2、稱量出每壹段鎂帶的質量,求出平均值M0

 3、取壹只燒杯,註入足量的稀硫酸,稱量燒杯和酸的總質量,記錄數據M1。

 4、把壹條鎂帶投入酸液中,等到鎂帶消耗殆盡,靜置2分鐘後,稱量燒杯和剩余溶液的總質量,得數據M2。

 5、重復3和4步驟三次以上,分別做記錄。

 6、求M1和M2的平均值。

 7、求出溶液在反應前後的質量差,利用差值法,求出鎂帶的質量M3

 8、比較M3和M0的大小。 理想的結果是M3= M0。通過實驗學生們體驗到差值法的在實際實驗中的靈活應用,確信差值法的科學性,更加明白化學的確是壹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三、“就題論題”,主動設計趣味性實驗,用實驗解決問題。

 其實化學實驗的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像根據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利用蛋殼和漏試管等器材設計實驗,制取二氧化碳;壹只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試管倒插入到盛有石灰水的燒杯中,分析靜置壹段時間後的實驗現象;又如在鐵盤上塗上少量蠟油,中間插上壹只浸滿油綿線,將裝置平穩浮在水面上,並點燃棉線,過壹會兒,向水裏放入壹定量的硝酸銨,水溫急劇下降,將蠟油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導致火焰熄滅,來證明燃燒需要的條件。只要仔細琢磨研究,就會發現趣味化學存在我們的身邊。 上實驗課時學生往往積極性都是很高的,說明學生還是喜歡實驗這個實踐活動。挖掘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提高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意義重大。 化學實驗的啟發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學符合當前提倡推行的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強學生學習化學這門科學精神動力的需要,提高他們動手動腦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需要,是新壹帶化學教師造就壹帶英才的法寶!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3

 化學實驗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功能要充分挖掘,尤其是它的育人潛能如何通過教學實驗體現出來仍需研究。從化學教育現代化來看,化學實驗是個突破口和生長點,現代化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教材可以在實驗中體現和應用,這同樣需要不斷地進行引進和研究。從對化學教育工作者來說,從事實驗研究應該是基本功。

 在中學基礎課中的化學實驗壹般具有較強的典型性、直觀性和可靠性。經過無數次重復,人們積累了大量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按說應該達到“爐火純青”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實驗仍然在不斷被完善、改進和補充。可以把壹些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實驗,隨堂實驗或家庭實驗。可靠性強,這是作為演示實驗非常重要的要求,在課堂上演示的失敗,再加上教師不善於科學地說明實驗不成功的原因,給教育教學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因此實驗改進中提高成功率是教師非常關心的事。便於操作,直觀性強、適應性強、合理節約時間等都是化學實驗研究的方向。重視化學實驗和對其進行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讓化學實驗在育人方面能更好地發揮出來,我認為要切實做好下列幾點:

 壹、不能看熱鬧

 有些同學覺得化學實驗很神秘,有些同學甚至把做實驗看成是耍魔術,很好玩。由於他們只註意看“熱鬧”,而沒有明確的觀察目的,這樣就難以抓住關鍵的實驗現象,其結果就難以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

 二、要全面觀察

 壹些同學在觀察化學實驗時,只註意明顯突出的現象,而忽略那些不太顯著的現象。觀察不僅是用眼看,還包括用耳聽、用鼻聞、用手摸,只有“全神貫註”.才能全面觀察到實驗的現象。

 三、要細心比較

 觀察實驗不能只觀察壹個大概,特別是對相似的實驗,更應細心比較。

 四、既觀察又思考

 觀察化學實驗,不僅要動眼睛和其它感官,還要開動腦筋去分析和判斷。

 五、弄清概念

 有些化學實驗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沒有搞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描述實驗現象時就易出現張冠李戴。如“光”與“火焰”、“煙”與“霧”、“渾濁”與“沈澱”、“溶解”與“熔化”等概念極易混淆,只有註意了它們的區別,才能正確描述這類實驗現象。

 六、不能用結論代替現象進行描述

 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結論是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質特征,二者有聯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之壹是“有黑色固體產生”,而不能描述為“有四氧化三鐵產生”。否則.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4

  摘要 :初中化學是壹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理工學科。化學作為壹門基礎科學,對於初中學生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全面深化化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化學教學自然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大責任。特別是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更要高度註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現結合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實際現狀,深入闡述基於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實施及其反思。

  關鍵詞 :核心素養;實驗教學;初中化學;好奇心;自主學習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所擁有的終身學習所需的品格以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核心素養”註重個人修養的培養,並重點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深度參與、創造實踐、協作探究等精神特質。作為壹線化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實驗教學中幫助學生認清化學實驗的本質,理解和感悟化學實驗的奧秘,使其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於化學實驗教學的始終,進而明確化學實驗的意義和科學研究價值。

  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化學是壹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可以說,任何壹條化學原理、結論、規律、公式,無不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之上。對這樣壹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若忽視了實驗教學,學生就會難以理解,盡管已經記住了實驗得出的公理和結論,但卻感到晦澀、模糊,致使自身無法在實際習題中加以運用。事實上,壹名合格的化學教師,需知化學教學由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組成,兩者缺壹不可、相輔相成。正是有了實驗教學的存在,才使化學理論向縱深推進,並為人類認識和學習化學打開了壹扇窗。從這個視角看,學生們唯有具備了較強的實驗探究意識,才能有條不紊地培養起核心素養。而實驗意識並非壹朝壹夕之功,需要循序漸進,才能穩步取得豐碩的教學、學習效果。實驗意識的增強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分不開的。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思維相對活躍、心智發育趨近成熟,同時,自尊心較強,有著年輕氣盛且不服輸的性格特征。同時,經過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學生們早已保有壹份對大自然萬事萬物的好奇心。教師要利用初中學生的精神特征,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探究化學的興趣。與此同時,利用實驗教學進壹步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建設,使廣大學生能夠通過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培養學好化學的信心,進而始終對化學教學保有壹份熱情和期待。例如,學習“分子是不停運動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在學習化學理論前做壹個演示實驗———“鐵樹開花”。該經典實驗需要借助浸有酚酞試液的脫脂棉團,大燒杯、濃氨水、玻璃板等實驗器材,嚴格按照實驗步驟操作,學生們便可觀察到“鐵樹由下而上依次開花”的“奇觀”。這對於青春萌動、飽含實驗探究熱情的學生而言,無疑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好奇心。學生們在課堂上會追問:“這是什麽原因呢?太奇妙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地激發起來了,勢必迫不及待地探尋、查找、確認背後所蘊含的化學原理,進而拉開“微粒是不停運動的”學習“帷幕”。可見,把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好奇和興趣成功寓於鮮活的實驗之中,有助於促進教學創新,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驗潛質的形成奠定牢不可破的根基。

  二、構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新型課堂

 自主探究學習是化學實驗教學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搭建新型化學課堂的重要途徑。試想壹個完全自主的課堂環境中,為學生的獨立思考開辟了極為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體制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轉化的進程中,怎樣在實踐中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秉性,激活學生自主探究的內生動力,成為化學實驗教學必然要考慮的重大課題。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切不可壹味地以“不放心學生自主學習”或者“擔心學生做錯”為理由拒絕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相反地,要將實驗課堂歸還給學生。打壹個形象的比喻,不能讓學生在化學實驗課上始終是“繈褓中的嬰兒”,要變成壹個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學者。例如,在做物質的鑒別實驗時,教師可以生活中的案例作為實驗素材,使學生們倍感實驗設計的“接地氣”。就拿生活中離不開的食鹽和純堿作為素材,兩種物質都是白色固體,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用以準確鑒別它們,使之始終符合化學原理。教師可以2—4人為壹個實驗探究小組的方式,通過匯聚每位組員的智慧,結合所學的化學知識,各抒己見、群策群力,僅僅十分鐘不到的時間,有的小組想到了用鹽酸溶液去鑒別,有的小組想到了用氯化鈣溶液去鑒別,還有的小組打算用石灰水來鑒別。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動手設計、操作實驗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形成了學生自主設計、探究實驗進而得出相關化學原理的能力。

  三、運用前沿的實驗手段和器具

 在化學實驗課堂中,學校及年級要配備完備的、全新的、先進的實驗器具,同時還要配備與新型實驗課堂相協調和適應的計算機、投影儀及錄像設備等。采用這壹系列實驗教學器具旨在破除以往實驗課堂的局限,縮短學生同抽象的化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帶給學生直觀的化學知識及學科體驗,充分體現化學理論和實驗操作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塑造和養成積累硬件資本。例如,學習二氧化碳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播放有關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案例圖片,如汽車尾氣排放等。使學生們先在頭腦中對二氧化碳這類氣體有壹個理性的認知,為今後相關的實驗操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鋪墊和理論積累。總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核心素養並非短期內就能具備的,需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教師要嚴格秉持素質教育的新理念,按照新時代國家對於青年學生的培養要求,把核心素養的培養納入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全體學生都能具備過硬的核心素養,並能終身獲益。

  參考文獻:

 [1]呂敏。淺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xx(12)。

 [2]潘鳳娟。基於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xx(8)。

 [3]陳竈陽。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xx(20)。

 [4]潘鳳娟。基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優化的研究[J]。才智,20xx(5)。

;

  • 上一篇:2010紹興縣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工作主要任務
  • 下一篇:哈爾濱市紅星水庫 A 市紅星水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