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利指標的細化、綜合和時間、空間的分析。上述專利指標的描述還是比較粗糙,還可進行進壹步的細分,比如引證率可分為自我引證率和被(外界)引率。自我引證率描述後續專利引用自身專利的情況,引證率越高說明研發的自主性越強,被引率越高說明該項技術的含量越高。此外,各項專利指標不是孤立的,把戰略性指標如同族專利指數和技術性指標如科學關聯性項結合,以時間和空間為軸進行綜合分析,才可得到比較全面的信息。
(2)許多專利指針本身具有產業依存性。如技術生命周期會因技術領域不同而有所差距。相對熱門的技術其TCT較短,如電子類TCT約3至4年,而造船類TCT可能長達15年。
(3)專利指標可以測度技術發展,但不可以絕對化。重要的發明或創新,尤其是能夠帶來長期經濟利益的發明,壹般要申請專利。但是很多技術發明不采用專利保護方式,而采用商業秘密或盡快產業化的形式,因此專利與技術發明或技術創新並不是壹壹對應的。
(4)不同領域之間的數據比較應當謹慎。專利申請的傾向在不同技術領域之間差別很大。有的領域技術創新活動很活躍,但不適於采用專利方式取得保護,如電子信息領域,往往通過推向市場先發優勢取得經濟回報。又如專利不包括軟件、組織方法等方面的發明,因此排除了服務業的技術創新。這樣在不同領域之間進行比較時,對所分析行業的特點要有所了解,才能更準確地進行比較。
(5)各國專利制度的差異帶來的數據比較的障礙。由於各國專利制度的差異,
各國專利的具體審核標準、審批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同之處。如多項相互聯系的技術發明在美國可以合並申請壹項專利,但在日本則必須提出若幹項的分案申請。這樣不同國家進行比較,有時會帶來很大偏差。如專利數量差距巨大,還可以說明問題;但如果在同壹或相近數量級上,就難以給出確切結論。所以做專利國際比較時,壹般不用不同專利體系的數據,而是選擇同壹大型專利體系,如美國專利與商標局或歐洲專利局。但這又帶來另壹個問題,即“本土優勢”。
(6)專利文獻時滯對分析數據的影響。盡管實行了專利申請的早期公開和延遲審查制度,很多專利的申請日和公開日之間還通常存在18個月的時滯,這對於那些技術創新頻繁的企業,尤其是處於技術生命周期短的產業企業來說,將直接影響結果的分析和預測。
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壹般根據專利的內容特征進行分類或聚類,結合時間和空間,進行比較分析、組合分析、關聯分析、序列分析、預測分析等。例如,從專利文獻的主要側重面來看,若某種技術專利文獻的內容多以原理為主,說明該項技術處於新興期;若以應用為主,說明處於成熟期。
三、專利地圖及其應用
專利地圖是指對壹次、二次、三次等專利文獻的統計結果整理成各種圖表,即將專利信息“地圖化”。專利地圖作為壹種搜集、整理和顯示專利信息的工具,可視性強,便於理解,壹般分為專利管理圖、專利技術圖、專利權利圖。
專利管理圖主要包括:歷年專利動向圖、各國專利占有比例圖、專利排行榜、主要競爭公司分析圖、公司專利平均年齡圖、公司發明陣容比較圖、公司定位綜合分析表、公司專利件數分布圖、公司專利件數消長圖、發明人專利件數分布圖等,主要顯示了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競爭企業的實力剖析和動向預測。
專利技術圖包括IPC(國際分類)分析圖、技術生命周期圖、專利技術功效矩陣圖、專利技術分布圖、專利技術領域累計圖、專利多種觀點解析圖、挖洞技術顯微圖等。技術圖鎖定某項技術或公司進行地毯式搜索,主要顯示技術演變、擴散狀況、研發策略、回避設計、挖洞技術的可行性。
專利權利圖主要包括專利範圍構成要件圖、專利範圍要點圖、專利家族圖、重要專利引用族譜圖,主要剖析研發空間和市場空間。
專利地圖的制作流程為:確定專利分析主題-建立專利檢索策略和分類方法-專利文獻篩選、分類-專利文獻閱讀解析-建立專利管理圖、技術圖、權利圖-專利地圖庫信息解析-重要專利全文精析-技術創新、侵權比對、回避設計-專利申請驗證-專利地圖更新。
科易專利中心為您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